耕云导师:安祥禅的知与行

耕云导师,禅

安祥禅的知与行


~一九九一年五月三日应北京大学之邀说法记录

 

导师法音:  



  1、介绍词:
  2、耕云导师开示:

一、禅与幽默感
二、安祥禅是什么
三、安祥禅的特质
四、安祥是统一、调和的心态
五、如何契入安祥禅?
 
(一)以「缘起性空」为正见的基础
 (二)以「认识自己」为学佛的起点 
 (三)以「心安无愧」为人生的取向
 (四)以「和谐的家庭」作为参禅的道场
 (五)以「发长远心」为成佛的条件
 (六)以「明心见性」为学佛的目的
 (七)以「秒秒安祥」为成佛的正行
六、修学安祥禅的前提:净化自己
七、安祥的实验 


介绍词:

  我们很高兴能请到台湾中华禅学会的导师 耕云先生,来跟我们座谈。

  禅学会的宗旨是很符合现代社会人心的。在禅学会成立缘起里面说:「我们今天尽管利用厚生、成就空前,物质文明,亘古未有,但是富足的生活享受,毕竟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因此 耕云先生希望用安祥禅来改变现代社会大众心灵的以及生理的不协调。所以中华禅学会的宗旨是:「净化人心,和谐社会;弘扬正法,普利群生。以禅会友,砥砺共进;上成下化,严土熟生。」

  耕云先生的禅学讲话,已经陆续在大陆发行。安祥集这本书,经由河北佛教协会、上海佛教协会、三联书店的印刷发行,现在已经有好多种版本了,几万册的书,在短期内就被索阅一空。目前 耕云先生的另外两本禅学讲话迈向生命的圆满、不二法门也都在出版、赠送中,引起大陆许多佛学研究者以及一般大众对禅的兴趣,并纷纷撰文发表读后感。今天能请到 耕云先生来介绍他的安祥禅,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让我们热烈地欢迎 耕云先生。〈北京大学禅学研究会会长楼宇烈〉

耕云导师开示:

一、禅与幽默感

  说到禅,每个人不管你有多么高的才智,都会有一点壁立万仞、高不可及、甚至是铜墙铁壁、无门可入的感觉。比如问:「什么是佛?」「乾屎橛!」,这是什么话?完全反逻辑。为什么?因为中国自唐朝以后到宋朝,我们的国家每年用巨量的金钱去购买和平,结果受剥削的总是人民;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每况愈下,人民受压迫与剥削,所以普遍贫穷。各位没感觉到,我小的时候就感觉得到,农村是不讲营养的,外国人拿牛奶当饮料,中国人只能用碳水化合物维持生命,得到热量而已。不但中国人的体格越来越瘦小,连中国人的幽默感也逐渐消失,所以对禅就更加陌生了。

  为了这个理由,有些人就说:「禅,大概是深山古刹、高僧或者是文人雅士的专利品,跟我们市井小民不发生关联,禅是不属于我们的。」其实错了!佛说法,不是为佛说的,佛说法是为众生说的。佛没念过金刚经,孔子也没念过论语,佛法是为我们说的,我们为什么不懂呢?因为我们缺少幽默感。我举个例子一说,你就明白;你若不明白,表示你缺少幽默感。有人问赵州禅师:「你的老师是不是南泉?」赵州说:「镇州出大萝卜」。这位先生参〈想〉了两三个月,参不出道理来,其实这个根本不用参。比方说,有人问你:「你在北京大学读书对不对?」,你跟他说:「天津出鸭梨」,这是什么话呢?是说这件事谁都知道,你还用得着问吗?这是一种幽默感。还有一个和尚问他的老师省念禅师:「临济那么说,你怎么这么说呢?」他说:「家家门前火把子」。每家门前挂个火把,那个时候没有电灯,有必要时每家门前就挂个火把。就是说「各人照各人的,自家照自家的,你管他干什么?」这都是幽默话。有的是「歇后语」,有的是「全提」,什么叫「全提」呀?就是一下子把整个法的内容都拿出来了,这叫「全提」。

  有的时候禅师以有言代替无言:「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你问外面那根柱子。」那根柱子有什么话说呀?你说了等于没说嘛!「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说了也等于没说。有的时候以无言显示有言:「什么是佛?」这个是「没说话」,他不开口,只竖一指;有的时候把他的拂尘竖起来,这个是「无言」。假如要写成论文,恐怕十万字也容不下。这是禅的风格、禅的幽默,超乎一般人的常情。

  你看!云门宗的开宗祖师云门文偃禅师,他是追随陈睦州,跟陈睦州学「法」,他每次去问法都是问道理,云门当初认为「法」就是道理。他每次问陈睦州,陈睦州都躲起来,把门关上不出来。云门一看这样,有一天,他想出一个对策,趁着陈睦州还没有关门,他把脚先伸进去,陈睦州照样关门,就把云门的脚压瘸了,因此云门禅师终其一生是个瘸子,云门这时候大声地说:「你把我的脚压坏了没关系,你还是要给我说。」于是陈睦州说了五个字:「秦、时、镀、轹、钻」。这五个字排列组合,可以得二十五句,这二十五句当中那一句都找不出什么道理来,你怎么找也找不出一个道理来,云门因而当下大悟。后来的人,成千上万乃至于十万百万的人参禅,把这个公案参了一辈子没悟,浪费了生命。他们拼命地想把它解开,这个叫「锯解秤锤」;秤锤外面是铁,他不相信,他要锯,锯开了,里面还是铁;纵然你锯开了,里面还是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