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导师:保任此心绝不相赚

保任此心绝不相赚 ~一九八四年春节讲于台北 点播禅曲: 一、知之真切处就是行 二、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三、禅者的心路历程 (一)迷 (二)悟迷 (三)迷悟 (四)悟悟 (五)正行(修) 四、舍

保任此心绝不相赚

 ~一九八四年春节讲于台北

 

点播禅曲:  



一、知之真切处就是行
二、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三、禅者的心路历程
 (一)迷
 (二)悟迷
 (三)迷悟
 (四)悟悟
 (五)正行(修)
四、舍离执著 保任此心

  每个人的生命原本是圆满的,其所以不圆满,是因为妄起无明,认假为真,丧失主宰,障蔽本明,陷于愚蠢而迷失了真实原本的自己。当人迷失了真我以后,几十年的人生,便形同无舵之舟,活得万般无奈,活得很苦。

  古往今来,多少修行的人投入一生的精力,投入短暂的人生,却未必能够修行成功,这主要因为有个基本的观念没有弄清楚,那就是「解」与「行」--也即是「理解」与「实践」的问题。

一、知之真切处就是行

  理解与实践,在一般人来说,是个矛盾的问题,很少人能够斩钉截铁地认定「究竟该如何去做」才是正确。因为从理解入的人,当他理解到达极限(点),生命就会产生突变,说个「行」字,忒也多余;只要能够理解到达极限,而又能坚决肯定,全部接受成为生命的内涵,而不只是知识、见解,就是大事了毕。因为单是知识不仅不能拯救我们的生命,而且知道得越多,思想越混乱。「知」,对修行的人来说,善于运用它,它是个工具;如果不善于运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就会反过来操纵你、支使你。

  思想的素材是什么?就是前尘缘影,就是根、尘相对时所吸收的尘垢,一如电脑装填的资料,所以说人脑类似电脑。一般人一生都被电脑操纵、支使,所以活得很苦。

  王阳明说:「知之真切处就是行」,知(解)到达极限就是「行」了。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求解(知),也很难到达极限,饶是皓首穷经,到死依然漆桶一个;就像乘坐公车,来回兜圈子,兜来兜去总是跳不出这个范围。

  「解」不是件坏事,但是一定要解极。很多人解了一辈子的经,既没有解极,也没有实践,最后就难免要落空了。

  也有些人不求解(知)、只重「行」。行有二种:一种是盲行,不足取法;一种是胜行。所谓胜行,即是从师父那里得到了心传,心传就是传心,因而了知诸佛、菩萨的心态,也无非就是如此,便不再驰求知解,而只是珍惜、保持住这种安祥的心态。

  真理是原本如此的、普遍存在的。

  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只能发现,不能创造。既然如此,复得本来的心以后,何须更求知解?只须保任此心,铁定「就路还乡」,更有何事?这样去「行」的人,便是上根大智、是最具备福慧的人,因他能行起解消,当人契入「实际理地」的刹那,所有一切闲知解,当下都会消失,所以「行」起解消。

  古人也说:「莫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祖师心即是「本心」。如果掺入相对的知识,就产生分别、比较,就背离、退失了「不二法门」。

  「解」与「行」--理解与实践,是学佛法的重大根本课题,如果不在这里抉择而下个决心,就无从着手修行。

  修行的人如果不遵从明师的指导,只是照着自己所理解的揣摩着去做,很可能会做错了,否则的话,那些闭关、阅藏、研究经论的修行人都应该成功了,但事实上不然。

  正法,绝不是小根小智的人所能理解的。

  正法,连哲学家都无法理解。

  哲学家停留在一个思想、认知的模式上,他们研究「宇宙是什么?」、「宇宙的法则是什么?」、「如何肯定这样的认知是正确的?」、「既然肯定了认知,人生的价值、理念又是什么?」这不是本体论、宇宙论、方法论和人生论吗?每一派的哲学家都有一套理论,但是每一派哲学家都无法从他那一套理论中完成自我心灵的解脱。真理是普遍存在的,到处都是真理,既然无所而非真理,那你就是真理,问题是「真理是原本如此的,你是否已恢复到生命的本来面目呢?」显然未能。

  人,从生理上来说,是由精子、卵子的结合而成胎,由中阴入胎,把前世的业带来这一生的肉体,纵使是菩萨也有「隔阴之迷」,阴即五阴(色受想行识)。当菩萨进入了色受想行识而又执著这个是我的时候,菩萨的宿命便不通了。菩萨尚有隔阴之迷,一般众生更可想而知了。

  我们修行,虽然不可以谬执某一派哲学就是真理,但有些哲学家求知的概念是很正确的。所有的哲学家都先问:「宇宙是什么?存在是什么?」佛法则不说:「宇宙是什么?」所谓时间、空间也都不过是分别心的产物,如果离开分别,本心上原本没有这些东西。

  修学佛法不可有偷心、机心。

  修学佛法在根本上要弄清楚「解」、「行」的关系,要肯决自己修行的方向,是从「理」入?抑是从「行」入?而且要死掉偷心。什么是偷心?以恶小而为之,自我原谅,还说是小事、不要紧……。

  孟子说:「有个人每天偷邻家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一件好事』,他说:『好吧,我今年照偷,明年再停止……』」这就是偷心。你认为不对,就应该立刻不为,不要「以待来年而后已」,不可以这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