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导师:牛的礼赞

禅,耕云导师
牛 的 礼 赞 ~一九八九年元月廿二日讲于台北市  导师法音:  牛的礼赞(上)    牛的礼赞(下)

一、人生的理念
二、牛的德性
三、牛与佛教
四、牛与禅宗
五、释牧牛图颂
   (一)寻牛
  (二)见迹
  (三)见牛
  (四)得牛
  (五)牧牛
  (六)骑牛归家
  (七)忘牛存人
  (八)人牛俱忘
  (九)返本还源
  (十)入廛垂手
六、结语


一、人生的理念

  活在相对人生中,一般人的共同理念和认知应该是:

  收获必先耕耘,

  成功须靠努力;

  付出才能获得,

  贡献方受尊重。

  如果是反其道而行:

  不耕耘,只要收获(甚至是你耕耘,我来栈瘢?BR>
  不努力,偏想成功;

  不付出,硬要获得,

  没有贡献,却冀望被尊重。

  这样子的话,就会天下大乱了。

  在今天世风日下的芸芸众生中,能够符合上述理性认知的固然很多,然而悖逆常情、常理的人却亦不少。

  尽管人们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在所有众生之中,就上述认知而言,人并非是顶杰出的,这主要因素即在于人的根性和素质的参差不齐。比如和人们很亲近的狗,它的忠实和不嫌弃主人家贫的美德,是很多人所不及的。狗的发情一年也才只一次,可是就习于放纵本能的人而言,岂只是日日发情,简直是时时都会发情。只要是有根、尘相对的机会,就不会停止自我埋葬的勾当!

二、牛的德性

  譬如说牛吧,它那优良的德性就远超过一般人,因为──

  它耕耘,由你收获,

  它努力,助你成功;

  它付出,让你获得,

  它贡献,让你受到尊重。

  牛不仅任劳、吃苦、忍辱,而且工作时全力以赴。我们形容一个人的苦干、实干常会说这个人有股牛劲。而牛好像也颇能坚持原则,它不愿意干的事,打它也没用,所以有时就以牛脾气来形容人的倔强。

  过去在农业社会中,牛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动力。而人们也并非个个都是忘恩负义的,所以种田的农夫,就有人不吃牛肉,甚至在牛老死以后把它埋葬,不忍把它屠宰或卖掉,以表达对牛的感谢和怀念。

  在信印度教的地区,牛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兽。牛在马路上行走时,汽车都得躲它、让它;尽管那不是斑马线,也没亮红灯,但是没有人敢按喇叭,因为把牛惊吓了是有罪的。

 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不管是任何一个时代,牛对人类一直都有着很大的贡献。

三、牛与佛教

  牛与佛教的关系尤其密切。

  胜□经中赞叹佛的伟大,在找不到更适当的词句时,就比喻佛为「牛中之王」。

  在涅盘经第十八卷中,赞叹佛为「龙中之王,象中之王,牛中之王」。

  在无量寿经中赞佛、菩萨说「譬如牛王,形色无有胜者。」

  在妙法莲华经譬喻品里,以羊、鹿、牛三车比喻三乘,而以牛车借喻成佛之道。

  六祖坛经也说:长御白牛车。

  在阿含经里以十二种牧牛的方法,譬喻十二个调和心、身的修行要领。

  在佛遗教经里讲得更具体:「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这意思即是说: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样,时时不忘制心、息妄。

  在大智度论里也举出十一种牧牛的方法,当然也是以借喻的方式,让修行人领会调心、降伏其心之道。从以上的举例中,足可证明牛与佛法的关系。

四、牛与禅宗

  就禅宗而言,同样离不开牛,离了牛的公案,就没有以后的禅宗了,也可以说如果没有牛的公案就没有马祖道一禅师,更没有所谓「一花五叶」禅风的阐扬了。这在指月录里,怀让禅师岂不是用「打车?打牛?」的启机作略,纠正了马祖道一对修行形式的执著,而臻于圆熟成功的吗?

  后来,马祖接引的石巩慧藏禅师,即是以「牧牛」的借喻而修行的。

  有一天,马祖在庵前散步,看见有个打猎的人在追逐一只鹿,马祖挡住他问:你是干什么的?打猎的。用什么打?弓箭。一箭射几只?射一只。马祖说:你不善射!猎者问:你会射吗?会。一箭射几个?我一箭射它一群!猎者说:彼此都是生命,为何射它一群?太残忍了吧!马祖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射自己?猎者说:若叫我射自己,简直没有下手的地方。马祖说:这家伙无量劫来的无明罪垢,当下瓦解冰销了!于是猎者抛弃了弓箭,顶礼马祖为师而出家了。这个猎者便是后来的石巩慧藏禅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