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一集(5)

中国社会,两个很重要的教育,一个皇帝抓的佛教教育;一个是教育部,那个时候叫礼部,教育部长叫礼部尚书,直接抓儒家的社会教育,这两大教育。不是宗教,在清朝雍正皇帝,大家应该都有听过,他就写了一篇昭告天下

    中国社会,两个很重要的教育,一个皇帝抓的佛教教育;一个是教育部,那个时候叫礼部,教育部长叫礼部尚书,直接抓儒家的社会教育,这两大教育。不是宗教,在清朝雍正皇帝,大家应该都有听过,他就写了一篇昭告天下的文章,说到儒释道三教是好的教育,教化了神州大地的人民几千年。“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这三教的教育都是劝人改过迁善、修养心性的,都是教育。

    而这个“慈云”也是提醒我们,处处慈悲待人。“云”是表无心,就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做任何事情不带私欲目的的。而这个佛寺主要做两个工作,第一个,把梵文的经典翻译成中文;第二个作用是教学讲经的场所,这个是寺院的功用。

    佛家的教育发源于印度,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诞生,他是一个国家的王子,结果后来发扬光大在哪里?中国。现在印度没有佛法了,大家会不会觉得挺奇怪的?首先为什么是佛法在印度发展起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在印度示现?因为在佛门,佛菩萨这样的智者,他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大家应该都听过观世音菩萨吧?千处祈求千处应。在台湾有一个“八七水灾”特别严重,有人在这个急难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都有示现出来救他们,那个是在急难当中去救。

    而释迦牟尼佛这个示现,是示现了七十九年,很长的时间来给大家讲经说法。因为当时候的印度人看到了六道轮回,他们修禅定,不简单。在禅定当中看到有天,有畜生道,有饿鬼道,还有地狱道,还有人道、修罗这六道。请问大家,你现在可以看几道?最起码人道跟畜生道看得到。那我再请问大家,畜生道的生命、灵性是人的几倍?请问一个原始森林里面的蚂蚁有多少?大家想一想,畜生道的(生命)是人类的几倍根本没法算,天文数字。所以能做人容不容易?太难了。可要珍惜得这个人身,顶天立地的人,好好的再提升自己灵性,不能再堕落下去了。所以人身难得,正法难闻,中华民族的儿女难当。你们都当到了,这一生要有志气,成就自己的智慧、道业,人生要发挥光芒。

    所以印度看到六道,他们又起了个念头,人这么多生命都在这个六道一直转一直转,统统在这里受苦,出不去。起个念头:如何出六道?这个念头感得佛陀在印度示现,来告诉人们如何出离六道的方法、智慧,是这样出现在印度的。我们很多朋友也是因为觉得人生好苦,快过不下去了,有没有离苦的方法?刚好机缘成熟就遇到佛陀的教诲。所以人生很多因缘都跟心念的感召有关系。

    那为什么后来印度的佛法没有了?反而是在中国开花结果呢?因为印度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阶级的观念。他们分好几个阶级,不平等。而佛家的教育就是告诉大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是平等的。而且圣贤、佛菩萨的平等做到什么程度?自己卑,尊重他人,自卑而尊人。

    我用几个成语大家就体会出来了,“生佛不二”,大家看,是平等的,众生跟佛,他是平等的。众生排前面有没有看到?生佛不二。再来“冤亲平等”,你们有听过亲冤平等吗?没有吧?冤亲平等。跟你有过节的人摆前面,你看那个胸怀包容,亲摆后面。冤亲平等、生佛不二,从这些成语都可以看出那些修养处。

    而因为他根深蒂固这个不平等,后来又走回他们传统的宗教,这个佛教的教育就传到了世界各地。但是一直承传两千年,不断的就是中国。因为中华文化特别重视孝亲尊师,孝顺父母、尊重老师。而整个佛家的教育,它也是以这个为大根大本,完全相合。而中华文化特别强调孝道,华人一被点拨,“你是孝顺你父母这一辈子,还是希望他生生世世都离苦呢?”诸位朋友,你希望孝顺你父母这一辈子,还是希望他生生世世离苦?你们的声音要很恳切的。

    我相信受过中华文化的人一听到这里,他的整个胸怀、思维就想得非常远。尤其生命没有生死,这身体是什么?是工具,是为这个灵魂所用的。孔子都讲出来了,“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他这个灵魂,身体坏了,不能用了,他当然要去再换一个工具,当然他越换越好。所以人一明白这些道理,他孝顺父母就看得很远,他父母去世了,多做好事利益他的来生,就不会还去杀很多东西,那个都变成父母的负担。这个是整个中国社会,特别重视儒家教育跟佛家教育的原因。

    结果他到慈云寺遇到一个老者,长相叫“修髯伟貌”。“修髯”,这个“髯”就是腮帮子有胡须,可能是留了长胡子。“伟貌”,这个“伟”就是长相很不平凡。“飘飘若仙”,长得很潇洒,好像不大像世间的人,有一种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气质,就是清心寡欲的人。“余敬礼之”,他看到这样的长者也格外的恭敬。了凡先生那个时候才十五岁左右,他看到长辈都懂得恭敬对待,也很大方,也不会扭扭捏捏的。我们几千年来教育小孩,教他稳重、教他大方。现在的孩子特别浮躁,话很多,真正客人来了又畏畏缩缩的,这有点颠倒过来了。所以孩子能不能稳重大方,都要从这些生活细节来教导。

    “衣冠整齐”,从这些小细节就很谨慎;言动,讲话有任何动作都很端庄、大方。“言动端庄,识得廉耻二字,自然有正大光明气象”。“识得”,就很能分辨廉耻这两个字。“廉”,他就不会去贪吃、贪东西、拿人家的东西。我们小的时候到长辈家里面,都不敢乱造次的。长辈给东西了,“小朋友,这个拿去吃”。都要先看哪里?看一下妈妈,看一下爸爸,爸爸点头了才可以拿。假如“咳咳”就不能拿。然后有羞耻心,自己的行为不能羞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态度,一言一动都是有合乎规矩的,大方的,又识得廉耻。他的器宇不凡,气质不凡,以后就是正大光明的胸怀。都要从这些处世待人的生活细节来培养。

    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资料摘自: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一集   蔡礼旭老师 2012/3/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5-001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