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下面「举过识障」。就是他有这种心态,他会产生什么过失、什么样的障碍?我们看下面,「不能下心,敬事亲师」。也就是他有这样的态度,他自是非他、自贤愚他、自贵贱他、自赞毁他,他有这种态度,他会有什么过失?他的过失就是不能够下心来奉侍父母、来奉事老师;换句话说,这个人不孝,这个人不敬。大家一定要清楚,孝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这个人他不孝不敬,能够契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吗?决定没有办法契入。这就是他的过失,这就是他的障碍。你看「举过识障」,认识障碍在哪里。我的心很高,我能不能曲下来恭敬父母?不能。我能不能曲下来事奉老师?不能。那你注定一辈子愚痴,为什么?你没有老师。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资格当我的老师。我恃其隽才、自是非他,你怎么会进步?一辈子愚痴。所以它障碍智慧,它把我们的智慧给障碍住了。我们会不会学习?你就不会学习。为什么?你够了,你已经是天下第一,你还跟谁学?你看这个问题就把我们的智慧给障碍住了,没有例外的。只要有一个念头,我够了,这个人就不会再进步,肯定不会进步,因为他不想学了,他才有这个念头。 所以这都是让我们来检视我们自己心态上有没有理解错误,有没有形成障碍的一个诊断,就我们要去诊断这件事情。修学的人要有这种敏感度,要观察自己内心这些七情有没有波动。但是这有程度上的差别,这我们后面都会讲,有的人程度重,有的人程度轻。有学习的人程度会比较轻一点,没有学习的人程度就会比较重。从程度重跟从程度轻看出什么?看出这个人的气质。古人说得好,学问在变化气质。所以大家了解这些道理之后,我们高慢的心就会怎么样?慢慢的降伏,然后这个人他就会温和,这个人看起来就有道气。道气的相反是什么?是俗气。你看,我们慢慢从俗气变成道气,那个气分就出来了,所以学问在变化气质。所以我相信大家在这里学四天,道气都会跑出来,这就是学问的力量。 所以为什么要学?说老实话,有人问孔子,人什么时候开始学?入胎就开始学了。学到哪一天?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学到哪一天可以不学了?师生,老师跟学生都是在旅游当中在学习,他们正好经过坟墓,孔子就指著坟墓说,到这里面就可以不学了。所以你看看,我们如何变化气质,在这里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了。我们看到这个之后,我们开始从什么地方学起?「敬事亲师」开始学起,降伏傲慢。所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你看是不是恭敬、是不是谦卑?是,从小学的。有人把这个话给解读错了,他说学《弟子规》把人给教成什么?奴隶,奴役性格。这误会了,他误会了,「父母呼,应勿缓」,不是成为奴隶,是学谦卑,是把高傲的心降伏,这个能够帮助我们破障,能够帮助我们入道,能够帮助我们拓展智慧,感而遂通。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学习才不会有偏颇,有偏颇都是因为道理不明白,这我们都要理解。这是讲到他的过失。 下面,「我慢高山,法水不入」。你看,我慢就像高山一样,水往低处流,所以法水入不进去。他以水来形容学问,法水。你看,我慢如高山,法水怎么进得去?所以一定要先怎么样?一定要先把这杯水倒空,要先倒空。古代形容求学,就像是拿一个杯子要给老师添水,请老师给我水。老师那个水叫甘露水,他给我甘露水。老师一看看,这个杯子里面有毒,老师给不给?老师不给。因为老师给你甘露水,老师是甘露水,给到你这里变成毒药,老师能害你吗?所以老师不给。所以不是老师吝啬,老师说不给,什么意思?先叫你把杯子洗干净。这是第一种不给。第二种不给是这个杯子有漏,这个杯子下面有破洞,老师也不给。为什么?白给,给你漏掉了。所以老师不给,意思是什么?叫先把杯子补起来。这是第二种不给。第三种不给是这个杯子盖起来,盖起来老师怎么给?所以老师要先叫你把杯子立起来,他才能给。那个盖起来的就是我慢。所以这三种不给,这三种不教,不是老师放弃这个学生,这个不教就是教,这个我们都要认识到。所以我慢如高山,法水没办法入,不是老师不疼爱学生,老师哪有不疼爱学生的道理?这是讲到贡高我慢,你看障碍什么?障碍智慧,把我的智慧给障碍住了,就是我再也不能够提升,我再也不能够把境界往上提升。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且吝」,这个吝大家看,「奸鄙吝惜」,这个就是不肯给,小气、吝啬。我们来看这一段,「吝态略辨」,就是把吝啬这个态度略略的分辨一下。我们来看这一段,「内外资财,不喜於舍」,这叫吝。什么叫内外资财?外我们很能够理解,就是我们的钱财,我们的财物这叫做外财。譬如说这个杯子,我觉得这是我所有的,你肯不肯给?你不肯给这就叫吝。所以吝跟俭不一样,节俭不一样,节俭是对自己,吝啬是对别人,就把这个搞清楚。内外资财,刚刚讲外财,还有叫内财,什么叫内财?体力,我们的体力,我们的经验,这都属於内财。我们现在说,这个书本有什么?有智慧财产,这叫内财。有智慧财产,这个人吝不吝?吝。所以要怎么样,要放弃智慧财产,他的障碍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不能放弃智慧财产,你使骄且吝就有一分。所以智慧财产在中国人的认识里面是没有的。所有的古书,你能找到的线装书,你到后面去看,绝对没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决定没有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障碍,而且是重障,这大家都要清楚。不是说中国人不守法,不是说中国人喜欢侵权,没那种事,不是这个,你都看错了,你想歪了。这是吝的问题,使骄且吝,内外资财,不喜於舍。 我们来看「举过识障」,它障碍什么?他不肯帮人,不肯帮人就伤害仁爱。仁者爱人,他居然不想帮人,这伤害仁爱。一个障碍智,一个障碍仁。你看下面,「伤慈害仁,见善反嫉」。这种吝啬的人看到人家做好事,他心里面酸酸的,见善反而会嫉妒。而且伤慈害仁,他不愿意帮人。刚刚不是讲依於仁吗?仁心、仁术吗?你看他没有仁,他那个术叫什么?害术,害人的。他有再大的才华,他都害人,那没有什么好称道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不应该如此,伤慈害仁,见善反嫉。你看,我们今天大家来学习《群书治要》,这是什么?这是善。可是我们今天办这个会办得这么成功,改天有另外一个团体要办,我们要不要去协助它?要。不能说我去协助你,你要是比我成功怎么办?见善反嫉,那不行。协助他,希望他怎么?希望他超过我,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物我一体,他好跟我好一样,这就是中国人的心胸、中国人的态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