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三集)(2)

曾国藩先生看到家里来消息说这个弟弟没考上,郁郁寡欢,就写了一篇文章给他的弟弟。这文章上就说到君子处在这个世间,应该是要有「民胞物与之量」。民胞物与就是万物都要爱护,心包太虚这种心境,要有民胞物与之量

  曾国藩先生看到家里来消息说这个弟弟没考上,郁郁寡欢,就写了一篇文章给他的弟弟。这文章上就说到君子处在这个世间,应该是要有「民胞物与之量」。民胞物与就是万物都要爱护,心包太虚这种心境,要有民胞物与之量,要建「内圣外王之业」。修养自己然后利益天下的百姓,叫内圣外王之业,这样子的人生才「不忝於父母之所生」,就是不愧父母生我们,让父母没有白生我们,让父母觉得生这个孩子很光荣。无忝於父母之所生,然后才「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你看老祖宗告诉我们,我们当人定位是三才者,天地人,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才没有枉费这辈子来当人。不耻见污就是说不羞耻自己受到人家的侮辱,受到人家误会他不羞耻。

  曾国藩先生写给他弟弟的信,一开头你看那个心量多大,他弟弟一看到这几句,马上觉得我怎么这么丢脸,比起大哥的心量差那么多。接著他又跟他说,羞耻忧虑应该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实这句话是孔老夫子说的,他最忧虑的是德之不修,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修好;学之不讲,学问没有好好的研究,又没有给大众做法布施,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闻到道义的事情我没有马上去效法,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我的缺点没有马上把它改过来,这是我羞耻忧虑的地方。曾国藩先生告诉他的弟弟,你应该是忧虑德不修,学不讲,应该效法孔夫子;应该忧虑的是治理天下的人民没有遇到正法的修学,都继续在造业;应该忧虑的是,因为那时是清朝咸丰年间,已经有很多外强来侵略中国,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忧虑羞耻的是这么多的国家来羞辱我们中国,我们应该要自强不息,应该是这个态度。应该时时想著,这么多人民信任我们,我们应该想还有什么人民没有受到我们的庇荫、我们的恩泽,应该以这个为羞耻、为忧虑才对。

  这才是君子所忧所耻,哪还有时间关心到一个人有没有升官,一个家吃的饱不饱,自己的荣辱得失,这都不是要羞耻、不是要忧虑的地方,君子没有时间顾及到这里。所以从这里,从这段话到曾国藩先生给弟弟的那一段话,这是修世间的善人,世间君子都应该有这个态度,更何况我们是要修出世间,要成佛作祖。假如还没有这种观照、这种态度,要修大乘不容易,大乘一定是在这个做人的根基之上才能修得成。

  刚刚提到别人不信任我们,我们不要难受,但是我们时时要求自己提升。而对待大众,不管任何一个人我们都相信他,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他现在行为不好,那是苟不教性乃迁。他本善的心并没有改变,还是在,他现在是被习性控制住,我们应该是信任他,然后引导他断恶修善。假如我们不信任他,他就不可能接受我们的协助断恶修善,因为我们带著有色眼光看他,他就全身不舒服,看到我们就赶快跑了。所以我们不管遇到任何境界都要信任别人,别人相不相信我们,说实在的不能去强求,这样人就豁达了。

  曾子,他是个大孝子,他跟母亲都已经有心电感应的默契。有一次曾子到山上砍柴,刚好有朋友来找,以前的朋友来找,可能走路都是走几个礼拜,甚至都有走上个月都有。朋友这么远的地方来了,他的母亲担心让朋友白跑,就拿个针刺了一下自己的手,希望曾子能够感受得到。结果曾子马上觉得心很痛,绞痛,他想一定家里有事,就赶紧赶回家里来。一看到母亲,就很慌张跪下来:母亲,家里还好吧?母亲就说:也没什么事,刚好你的朋友来了,我怕人家等太久,所以戳了一下我的手。你看母子有这样的默契。

  可是刚好有一天,有个朋友来告诉他的母亲,他说你儿子杀人了。他母亲想我儿子品德这么好,他不可能杀人。确实曾子杀人,跟他同名同姓的。结果一个人来,他妈妈很坚定的说不可能是我儿子。过了没多久,第二个人来了:你儿子杀人。他妈妈说不可能。但是心里有一点怪怪的。过没多久,第三个人来了,又说: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妈就有点惊吓,赶快走出去问个究竟。你看这么有默契的母子都难免信任会动摇,所以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应该任何人不信任我们,我们都不要罣碍,好好的修自己,日久见人心,何必难受?何必花一大堆时间在那里解释?但是假如这么一解释,关系能够马上化解,解释也有它的急迫性,需要的话还是要解释。但是解释了也没什么用,那就不要刻意的去说明,我们反而该怎么走怎么走,自自然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为什么孔夫子在《论语》第一句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已经告诉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学。第一句当中第三小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修行成为君子圣贤,要懂得人家不理解我们,我们不难受,所以能有大众都不知道的见地。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现在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知道,一般的人不一定知道。我们都知道现在最急的是什么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已经了解到,一般大众纵使没有了解,我们先做,我们不抱怨任何人。有这样的见识,才能有举世不为我去做的志气;有了这样的志气,才能契入人所不能到而我独到的境界;有人家不能到的境界,才能有遯世不见知,人家都不了解,我们也没有任何的罣碍,而不悔。遯世不见知而不悔。举世的人都不了解我们,但是我们做得坦坦荡荡,没有任何的后悔,这都是气慨、都是境界。当初林则徐先生要到广东虎门去禁鸦片的时候,也是很多的阻力障碍,你看他也无所畏惧,当仁不让,勇往直前去做这件事情。

  人与人的信任是门大学问。我曾经在书上看到一段孔夫子跟他学生的故事,那也是考验人跟人的信任。那时候夫子带著学生要到楚国去,遇到了陈蔡绝粮,大家记得这个公案吧?我们在前几节课有提到。结果后来整整饿了一个礼拜,一个礼拜是很难受的。子贡很有办法,他偷偷突出重围去跟当地的一些人民换粮食。换了一点粮食回来,就交代颜回(颜渊)煮粥分给大家吃。一个礼拜没吃东西了,现在终於可以喝粥了。颜回在那里煮粥,煮著煮著,突然水蒸气冒上去。以前都是土房子,用泥土做的房子,冒上去之后,土就有点湿润就掉到粥里面,这个时候颜回马上拿著杓子一下子把它勺起来。因为他很怕假如这个土扩散开来,那整个粥都不能吃了。所以他瞬间把它勺起来,心里想这个假如给大众吃了,大家一定很难受,可是扔掉又很可惜,怎么办?结果颜回马上就自己吃了。说时迟那时快,子贡刚好走进来,一看颜回居然在那里偷粥喝。你看他们也是几十年的老同学了,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子贡马上:颜回看你平常一副君子的样子,原来遇到这么紧急的时候,你也先下手为强。他没说话,子贡就走出去了,去找孔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