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是嗔心重。据佛经说,嗔心重的修罗,专喜与帝释斗争。所以斗争与嗔心有密切的关系。放眼观现实世间,不是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斗争的气氛吗?因而,人心惶惶,社会不安,世界纷扰,确都由于众生嗔心重而来。真正欲得世界和平,社会安宁,人心喜乐,首当从对治嗔心起;而对治嗔心的特效药,就是佛说的忍辱波罗蜜。忍辱是对治嗔心的,所以先由一故事引发至忍辱上去。 罗睺罗尊者在家为佛之子,出家为佛弟子。未出家时,在王宫中,由于地位超越,享受优裕,因而养成他的特殊个性,每因小事而大发雷霆。及至出家以后,未证罗汉果前,习气未能尽除,仍常发动嗔心,不知什么叫做忍辱之道。佛陀明白了其中底细,觉得出家不能与道相应,实在是很可怜愍的,所以思有以感化之。 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住久了,天天所接触的是同一人物,烦恼或者容易勃发;换一环境,心情舒畅了,烦恼也许要减少些。佛很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有一天,佛命罗睺罗到贤提精舍去住。尊者奉命就离开了原住的地方祗树给孤独园。没有过几天,佛陀外出托钵,归来经过尊者住处,就进去略事休息,嘱其打水洗足(佛制不论何人乞食,均赤足出)。洗足罢,佛就藉此机会,自尊者开示道:“你的意思怎样?现在这水还能作为食饮之用吗?” “不能!世尊!此水本来是清净的,拿它煮饭固然可以,拿它冲茶也是可以,用途是很大的;但经洗脚后,已呈染污,不能再做什么大的作用了!”尊老老老实实地这样回答。 “不错,你说得一点不错!可是你只知道水是这样,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如此。你的内心原本也是极清净的,可以修道证果,但因常动嗔心,垢秽充满胸怀,将成圣的清净心蒙蔽得不能明见一切,一所以现在你虽出家做了沙门,但也没有什么大用了!”佛一方面对他这样说,一方面又命他将水倒出去。待尊者倒水后,将空盆持回,佛又借这因缘向他问道:“罗睺罗!你去倒水的时候,假定不经意,失手将盆跌落在地上打破了,在你的内心,觉得可惜否?” 尊者对曰:“不论什么东西,都有它的作用,如果损坏了,当然很可借。但洗脚盆只能作洗脚用,没其他什么作用,设或损坏了。虽不能说不可惜,但还不至于太可!” “对了,你说得很对!可是你要知道,不但此盆如此,即汝本身亦复如是。一个精进向上专意求道的行人,如道未成而身先损,确实是很令人惋惜的;但是像你这样不摄身口、多所伤众的沙门,现在如果死去,甚至入于三途,佛虽起大怜愍,然因汝三毒炽然而入恶趣,不是修道的法器,不为圣贤所多惋惜!”佛又针对他的老病痛下针砭。 从上面所说的故事看来,可见做人不应随意地起嗔动怒。如罗睺罗经过佛的诃斥,受了佛的启示,生起深深的惭愧,痛改过去的恶习,使其心性终于变得非常慈和柔软!据《罗云忍辱经》说:后来他被不信佛的婆罗门打得头破血流,也不起一念嗔心。我们应向他看齐! 发火动怒,谁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恶习,可是谁都在有意无意间,或发雷霆之怒,或动无明之火,这么一来既和自己过不去,又给予别人难堪,何苦如此?实在来说,真不值得!有人说:我本不想发脾气的,可是事到临头之时,忿怒之情抑制不住。就不得不发了!于是问题一转,我们要问,由于什么激动,会使我们光火?讲到这个原因,当然是很多的,但主要的不出两种:一因人事关系而起,二因自然界所给予。对第一项能忍者叫“生忍”,对第二项能忍者叫“法忍”。能作生忍、法忍的,绝对不会妄动嗔心。就一般人言,要他忍辱不嗔。真是谈何容易?所以在未说之前,首先得指出不忍有什么过患,能忍有什么好处。果能真切地明了此中的损益,我相信人人都会实行忍辱的。 (一)忍辱之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关系是很密切的,同时也是极复杂的,哪里可说什么都能如自己的意?不如意的事到来,如果这也不能忍,那也不能忍。一切顺着自己的个性使,那必然要到处树敌,人人成为自己的怨仇。假使能忍的话,就可化敌为友,大地皆春。我们看,一个化敌为友的人,在社会上到处受人欢迎。不管在什么地方,大家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生欢喜心,如是有口皆碑地传来传去,在人心中的地位就一天天地增高,而不论做什么事,就能得心应手了。经中说:一个披着忍辱之铠的人,任凭诸恶暴人,以邪行箭、粗语箭、谩骂箭、侮辱箭,一支支地射过来,也不能透过他的忍辱铠!但这还是现实人生的微分胜利!人不管怎样善于保养,生命终有一天要结束的,一旦无常到来,不会让你就这样好好去的,是要来一次总结算的。平日怎样易起嗔念,某一次动怒损害了别人,到这时候就一幕幕地展现在你眼前,使你痛苦不堪;反之,生平如果忍辱不嗔,和蔼待人,临终就可平平安安地撒手而去,既没有懊恼,又没有痛苦。等到另一个新生命出现,如果还是在这现实人间,那你所接触到的,仍然到处是朋友;如果生命升华到上界去,那你会更享受天上的福乐!这样一层层地推究,知道忍辱的极大利益,自然不会轻易发脾气了! (二)不忍之害:人生存在世间,不是孤立的,是彼此结合联络的。人人应互相亲善,同为彼此利益而存在和行动,如一失去和谐的自然律,就要发生极度的冲突,使得大家不能获得安乐,所以做人必须要能忍,不能忍,那祸患就多了。我们常听人说:我不是放他不下,也不是故意地要向他开炮,实在是他的为人使我看了不顺眼。这样一来,今天对这人如此,明天对那人如此,久之,岂不是要弄得尽大地都是你所看不顺眼的人吗?殊不知你觉得别人不顺眼,别人还觉得你不顺眼呢!这都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不知反省自己的过失!做人如做到四周都是敌人,不能得到一个同情自己的人,这该是多么痛苦!而这样的人生还有何生趣?推究所以弄到这样尴尬的局面,还不是由于自己古怪脾气的结果。所以嗔恨心重的人。不仅对外的关系搞不好,就是自己内心也在躁动不宁,甚而至于睡眠都不得安,好像总有一股火在心中燃烧着一样!在现实世间明白看到的,一个快快乐乐的人,只要从他内心泛起嗔恚的微波,立刻就使他失去一切快乐!再拿一个学佛者说,尽管你如何地发心修行,不问你怎样地为法精进,甚而至于在百千万劫的长时间中,广行惠施,供养三宝,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如你不经意,起一念嗔心,那所得的百千功德在一刹那中可被烧去,所以经上说:“嗔恚之火能烧功德之林。”蓊郁的树林,远远的望去,虽不可说不大,但一把火就烧尽,损失的巨大哪里可以比喻得出!学佛的行者或一般的俗人,如透彻地理解到嗔恚有着这样重大的过患,那他在任何恶劣的环境现前,都不致任意地胡乱地发火!所以我们做人,应多多地在“忍”上做工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