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罕法师: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见罕法师,忏悔
  消业,
  最快捷的方法,
  就是安住中道实相,
  能安住实相,
  自然妄念不生,
  业障消除,
  一切功德智慧自然现前。 

  西方文化里,有一则劝人悔改的有名故事:有一个人,他的大儿子安守本分,小儿子却闹著要分家,父母没办法,只好把财产分给他,小儿子带著钱,到外面去旅行,花天酒地,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最后落得给人家放猪为生,有时候肚子饿就吃猪的东西。有一天,他彻底的觉悟了!要回到父母身边去接受任何处罚。他跪在父亲面前诚心忏悔,痛哭流涕,父亲原谅了他并恢复在家里原有的地位,这就是有名的浪子回头的故事。同样的,佛法当中也非常著重忏悔,例如阿阇世王因杀害父亲,身长毒疮,但因为阿阇世王能诚心的向佛忏悔,所以身上的毒疮不药而愈,由此可知忏悔的重要。但是,为何要忏悔?忏悔的意义、目的是什么?而所忏除的业障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以下我们要一一追根究底来探讨的主题。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众生由于迷失本具的佛性,一念不觉,而产生了无明、烦恼,找不到回家的路,迷迷糊糊、辛苦忙碌。仔细说来,因一念不觉产生了无明,动了妄念而转成妄见,依于妄见而现诸境界,如同有了眼病,而现空华乱象的境界;若眼病痊愈了,境界也都消亡了。众生因为不了解这些境界都是虚妄不实、本来空寂的,在顺逆好坏境界中妄自分别执著,起了爱著与嫌恶的心念。好比我们受到 他人的赞美、褒扬而起了欢喜心,认为是顺境,因此生出了爱著心;倘若我们无缘无故被他人诽谤、批评、讽刺,认为是逆境,由于厌恶这个境界而起了厌恶心。当心中起了爱著,执于顺境,便产生了乐受;起了厌恶心,执著于逆境,而产生苦受。其实,境界好坏都是由心念执著而产生的,若不起执著,境界也没有好坏可言。我们心中如果对于境界起了执著,分别好坏,产生了苦乐,便会念念去执著于苦乐中,不了解它是虚妄不实,同于梦境一般。执著了境界,就会分别假名言说,产生许多烦恼,随著这些假言名说而造作种种恶业,种下了苦因,将来因缘和合,业障现前,便产生苦果,随业流转生死,轮回三界,无法解脱。众生因为如此的愚痴,不明白真相而长受生死、枉受轮回。

  既然了解了业的由来,下一步的功夫就要忏悔业障。忏悔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消除业障,使这念心能与佛法相应。忏与悔二字的意义有所偏重不同,首先,忏是要忏除从前所犯下的种种过失,不管是身业、口业、或是意业,统统要忏除,尤其是心当中的愚痴、嫉妒、憍慢等贪嗔痴烦恼。忏除要从心上去忏,从前念、后念当中去忏。在念念妄想、烦恼当中,能起一念觉照心,当下妄想、烦恼不生,念念觉照,忏除过去所造的业,而且当下不起心动念,这就是根本的忏,真正了断业因,忏除前愆。其次,悔就是悔改未来,不但要忏除以前的习气、过失,更要悔改以后永不再犯。忏除了从前的过失,还要悔改今后的每一个念头,不再起如是恶念,改往修来,不复造作,这才是真正的忏悔。既然我们要忏悔,就应当彻底的忏悔,痛改前非,从根本上去忏悔。如果只知道忏除过去所犯的过失,而不知道要悔改未来,永不再犯的话,那前罪不但不灭,后过又复生起,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样便达不到忏悔的效果了。

  进一步来说,怎么样的忏悔才能灭罪?总括起来不出事忏和理忏。当我们犯了过失、错误,例如偷了别人的东西,事后觉得很惭愧、忏悔,因此而在佛菩萨前礼忏,发露己过,希望佛菩萨能慈光加被,使自己业障消除。或是在大众面前发露己过,希望大众能慈悲原谅,让自己能还得清净,依照一定的仪式来忏除,这属于作法忏。另一种是在佛菩萨前诚心礼忏,直到有佛菩萨的摩顶、或见到光明等瑞相,证明自己罪业消除,还得清净,称为取相忏。而理忏则是指这念心安住在实相上,于一切相不起贪爱,达到无念、无相、无住的境界,了知一切罪相虚妄不实,本性空寂,没有能受罪者,亦无所受之罪,能所双亡,达到绝对无为,如此才算是真正做到无相忏悔。《观普贤行法经》云:“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原来众生心中的业障都是由妄想产生的,那要如何去忏悔消除呢?当然是从心上去下手。因为一切业障都是由妄想而来的,若要消除业障,那就要先降伏自心中的无明、妄想等念头。起了心、动了念,当下觉察照破,后念不生,这就是消除业障。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了解业障从何生起,如何了断,达到消除业障的目的。那,最根本也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安住中道实相。能安住中道实相,自然妄念不生,业障消除,一切功德智慧自然现前,毫不费力。我们心当中若没有妄想、烦恼,那也不会有业障,业障和妄想可说是双胞胎,有了妄想就会有业障,所谓“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念念当中不为愚痴、嫉妒、憍慢所染,觉性常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心中起了念头,马上就能回光返照,不起妄念,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毕竟空寂,了不可得。每一个念头都在生灭当中,没有一个实体,能够如此了达,一切罪业自然消灭,这种忏悔就是釜底取薪、直截了当的忏悔,彻彻底底消除一切罪业,这念心真正达到清净无为,安住在中道实相上,就是最无上的忏悔,就是三昧,就是解脱。

  “愿如海,行如山”忏悔了以后还要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忏悔了以后而没有发愿,那悔过心也就不深,由于没有誓愿的力量,忏了前愆而没有真正誓愿悔其后过,容易再犯,所以忏悔了以后还要发愿。愿可以辅助我们的菩萨行,让我们有一个目标、方向来付诸行动。不过,假使发了愿而不去实行,便如同开了空头支票一般,毫无作用,愿行永远无法成就。因此,发了愿就必须一步步实行,慢慢的,因缘和合,愿行成就,未来果报定能圆满。如果光发愿而不去行动,那只是一天到晚在计划自己的理想,而不肯去实行,如此,这理想也只不过是幻想、空想罢了,永远达不到目的。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修行就是要解行并重,愿行要合一,因地上发愿,还要去付诸行动,果地上才能圆满,而不是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由上可知,真正忏悔业障,不但要发一个惭愧心、勇猛心,还要具足大愿心。如高峰妙祖师因打坐昏沉而堕落悬崖,幸遇韦驮菩萨搭救,心中于是起了憍慢心,但听见菩萨说五百世不护他的法后,心生大惭愧心。第二次又坠落悬崖时,韦驮菩萨仍然来搭救,这是由于他一念忏悔心即超越了五百世的罪业。从此可见,忏悔心可灭除种种罪业增长种种功德。想要成就道业,就必须至心的忏悔无始劫之罪业,业障消除了,功德智慧现前,道业也渐渐成就。我们对于忏悔法门要深信不疑,进一步去解,并付诸实行,从心上去忏悔。所谓“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真正能做到从心当中去忏悔,契悟中道实相,了达一切罪业本自空寂,如此必能消除一切罪业,成就一切功德智慧,圆满不可思议的大觉佛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