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心念不再被幻境所转

有一句话说:‘修行念佛不求无病,无病容易增长一切的罪恶。’人假如无病来磨练,宿业难除,所谓‘比丘常带三分呆,比丘常带三分

有一句话说:‘修行念佛不求无病,无病容易增长一切的罪恶。’人假如无病来磨练,宿业难除,所谓‘比丘常带三分呆,比丘常带三分病。’如此才能警醒自己好好修行。

我们必须到什么程度才会没有生、死呢?禅宗有一句话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意思告诉我们,一个修行人,当境界显现时,不要受境界的影响,一切的幻象都不要留在心中;必须保持如如不动的定境,心不要被境转。

我们人活著,就是生活在记忆里面的残影,残影的幻化形式,会强烈地产生自我与主观。一般人很难有禅师这种超是非、超善恶、超有无、超好坏的胸襟。没有办法超越就会落入相对比较,就会产生痛苦;人家说句好话,他就感到偷快,别人毁谤就产生苦恼,这样要如何修行呢?只是永远活在别人的语言当中。

所以,人活在别人的批判中就会很痛苦;如果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你的生命便失去了自主,你同意吗?所以,不必要去管别人的看法如何,只要我们所做的事情能对得起良心,没有违背三宝,也没有失去什么东西就可以了;晚上睡觉问心无愧而高枕无忧,也不必去管别人讲圆的或扁的。别人说我们如何,我们也不必去解释。有时候越解释是越不清楚的,要让别人了解你,你只有离开他,当你要去解释什么,人家会认为你一定有错而心虚。

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禅师的功夫,修净土宗的人,也必须有禅定的功夫,念佛时心才能定。我们继续来解释这句‘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这句话是说我们的心,事情过去就算了,不必去翻老帐。一个人对别人最残忍的事就是本钱加利息苛求对方,残忍的就是翻旧帐。所以,我们必须有禅者那种‘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的境界,意思也就是无所执著。

禅师又说:‘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我们的胸襟非常开阔,面对任何事情都能保持如如不动的心境,任何人对我的称、讥、毁、誉都不会影响情绪的起伏,那么,我们临命终时,就有把握了。
再来是好好念佛,念心口一致的扎实佛,不要念‘松佛’,所谓‘松佛’就是不实在,对事情会计较,没有肚量,一种‘鸡仔肠,鸟仔肚’的狭窄肚量。也就是说:越拜佛越我慢,拜佛拜到倚老卖老;若有人请他去听经,他会说:‘法师还没出世,我就在拜佛了。哼!听他讲经!’这种倚老卖老的口气,好像是说:‘年轻就是一种过错,产生不了什么力量。’但是这个力量,有时候不能从年龄来论断;英文有一句话‘Knowledge(wisdom) is Power.’这是说‘智慧就是力量’,也没有说年长就是力量。

俗云:‘无智空长百岁,有德不在年高。’并不是人活得老、年纪大,就一定有智慧;假如毫无智慧,活了一百岁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说:‘迷人口念,智者心行。’有智慧的人是从内心下功夫的。有的出家人看起来钝钝似的,都不说话,其实,也许他是大智若愚,他的功夫有多深是难以测度的。

以前有一位冬瓜和尚,因头部长得像冬瓜,手持念珠,有点装疯卖傻做痴呆的样子。他常到菜市场去,找那些卖鱼、卖猪肉的小贩;冬瓜和尚一进市场就一直念佛,这些商人呼唤他时,冬瓜和尚就说:‘啊!造孽、造业......’然后奉劝商人不要卖鱼、不要卖肉。那卖猪肉的拿起屠刀说:‘猪肉不卖,那我太太谁要养呢?’冬瓜和尚笑一笑说:‘啊!可怜喔!可怜喔!’装出一脸不在乎,再继续念他的佛:‘阿弥陀佛......’。他修行是在内心,表面上痴痴呆呆的,其功夫之深是没有办法丈量的。他临终前站立著,面向西方持佛珠、合掌、念佛,旁人都看到三道光芒射下来;冬瓜和尚往生了,而依然兀立著。这种功夫要那里去找。所以,看出家人不要只看外表,要观察他内在的功夫。我们不要以外表去丈量一个出家人,不要看不起他们;最少,他们能剪断那一头烦恼丝,我们就必须尊重他三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