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之行.广修六度(3)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九 海涛 辑 10.格西喀那巴云:「吾人从皈依起,最胜秘密法止,如不舍世间心,即修本尊,已现瑞相,此亦为根基不固,如在水中也。」以无菩提心,不舍世间,如筑宫殿于冰层,不久消沉,因得人天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九     海涛  辑   10.格西喀那巴云:「吾人从皈依起,最胜秘密法止,如不舍世间心,即修本尊,已现瑞相,此亦为根基不固,如在水中也。」以无菩提心,不舍世间,如筑宫殿于冰层,不久消沉,因得人天或堕狱,均甚危险。   11.自己行持,觉得了解般若,通空性,定得下,或得天耳等神通,见本尊等,如此境界,固是由行持精进而得,但要知道是从大悲心来。若从慢心、贪心为我心而得者,必造恶魔。   12.又复当知,前五度为大悲所摄,后一度之闻、思、修三者,菩提心有何可少?如闻法为众生而闻,如是思惟,如是修持回向,方是六度齐修,故说悲智不二,并非由此生此。 13.以救众生心切,闻时即思即修,此心同时而发,无初中后,不可分离。是谓行一法即遍一切法,若只随便修持而不闻思,如上岩无手,其可得乎?   14.比如皈依,想众生同时皈依,为生起次第。观六道苦,由皈依境中放光加持,为圆满次第。再使众生皆成本尊,并以功德回向等,为秘密法生圆二次第也。   15.故说佛法虽深广若海,有菩提心者,法法皆可成就,如糖无中、边,只是一味。   16.博德瓦问格西登巴:「佛法有何分别?」格西曰:「能对治三毒,即是佛法;同乎凡夫,和乎世间者,非佛法也。对上师有净信,重口诀,视众生平等,即是佛法,否亦非是。」   17.阿底峡尊者,至后藏勒挡地方,有学问者三人来同辩论。尊者云:「辩论教派,如内外大小显密,纵讲说多,皆妄念所成,人寿无常,何暇喋喋为也?」   18.又问行持之法,尊者云:「虚空无边,众生无尽,如发广大菩提心,修二资粮,以功德回向,此为究竟行持。如只在辩论教派,或文身句义,此书本上学问,无益于人我也。」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十     海涛  辑   19.又尊者告罗杂哇(接尊者入藏宏法者)云:「汝通晓三藏,若但从仪轨修学,恐尚不足,须要大小显密圆融总摄而修持。谓:红牛、牦牛、驼牛之奶,不皆可成酥耶?且诸法不能遍修,须以上师口诀为殊胜教授,戒条尤关紧切。如依此而修,则吾入藏当有益,否则汝三藏皆通,可以坐而成佛,又何须吾入藏耶?」行持要得清净境界者,须从对治三毒入手。   20.倘谓已见空性,人蹑衣襟,辄怒目相向,或不以仇怨为父母者,此行持尚远也。   21.又见、定、戒三者,三根各别,于黑、白业果了然深信为真见,为下根;知内外一切法,了解有无空者,为中根见;通达般若与大悲无二,为上根见也。   22.忏修黑白为下根戒;于福慧资粮无贪,知一切如幻,为中根戒;修一切善不求福慧,见空性,为上根戒也。   23.格西著述中说:「闻法要圆融摄持,独一而修,此为最要意义。」   24.荡巴桑结云:「小猫求食,各处寻伺,依善知识拣择,亦复如是。」此谓法门甚多,文武本尊各不同,如闻时有菩提心、四无量心者,则一切相同。   25.善知识云:「闻、思、修三,应同时进趣,闻了即解,解了即修,此为最要。」如闻戒杀,想犯之必堕地狱,坚决不杀,是为圆修,亦为三圆满。一切圆修多得者,即增上慧也。   26.又如以油灯供佛,发愿为菩提心。为众生而供为布施,恭敬为戒,不惧冷热为忍辱,无间为精进,无散为禅定,三轮空为智慧,具足六度功德回向,为菩提行。   27.菩萨为众生事,不求自利而自利,正如田中种谷,草亦随生,是不求而得者。如只求草,转失义利。故说大乘发心,一切圆满,此为一切法究竟义,如是应知。   28.巴祖仁波切求加持偈曰:「我入大乘菩提心未生,六度齐修愿行悉为我;与戒相违功德无所依,速生胜心求上师加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