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之行.广修六度(2)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五 海涛 辑 7.有人于此,曾一年、两年闭关,或修四加行圆满,自为满足,此是大错。当思尽我形寿清净三门而修。8.某大德开示云:「修善法者,当如驼牛食草,一口未尽,又视二处,二口未尽,又视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五     海涛  辑   7.有人于此,曾一年、两年闭关,或修四加行圆满,自为满足,此是大错。当思尽我形寿清净三门而修。   8.某大德开示云:「修善法者,当如驼牛食草,一口未尽,又视二处,二口未尽,又视三处。」谓精进发心,亦复如是。   9.智悲光尊者云:「自己年高名大,如格西活佛,亦应精进,如以为不修亦成佛者,此是大失谬。」   10.阿底峡尊者每日造小塔无数,弟子苦之,拟代作,尊者云:「我饭你们吃,我何以饱?岂不饿死耶?」比喻善巧,当思未至菩提之间,要力忏力修。   11.除罪生福,时时观念,净依三宝,勿自满足。成不成由他,当猛力精进勿退也。故说智多精进、少则不成,智短精进、长则不成者。   12.智悲光尊者云:「有戒等而不精进,如船无舵。」以戒等五度,无精进心,不得达彼岸也。故学人于食时、卧时,早迟多寡应有规律,可望即身成就,倘一曝十寒,终成空过也。   五、禅定度。分三,谓:初安乐住,次解疑,终究竟无念也。   1.初,以止观习定,贪想乐明无念,身心安乐而住。次,无贪想乐明无念之心,以通达性空解疑,终证得空性法尔无念为究竟。   2.初修,依七种坐法(毘卢七支坐)即跏趺坐、两手定印、眼微合、身端正、两肩平、头微俯、舌抵上颚等。身端正者,一身不正则脉不正,一心安住,不着一切,自能引发正定也。   3.禅定对治散乱,须于寂静处修,远离尘嚣,及团体眷属等,要想临命终时,一切终当舍离,此时何须贪着,妨害修学。   4.弥勒日巴尊者告弟子云:「入山静修,快如成佛,以人多易起三毒,心不清净,贪受用等,亦从此起。」   5.昔有大德开示云:「谁有受用,谁贪;谁多受用,谁更贪。」谓无受用者无人嫉恨,有受用而思保存、畏损害,均为障难也。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六     海涛  辑   6.龙树菩萨云:「初求受用造业,保持则贪,畏损则瞋,无不造业,受用诚害物也。」本来除衣食外,虽多何用?亦有多而不舍者,多反为累,纵南瞻独有,有何趣耶?   7.如以烦恼或生命求受用,则恶业所成之受用无多,而业果已须弥矣!如是当知,世间一切受用俱不坚实,死时两手空空,何如积聚二世资粮,无偷无损,自得享受,故不为后世而为现世者,凡夫也。   8.要当于不坚受用,如唾弃舍,惟修学福慧,则勿令贫乏,坐山岩间,与木石居,时时观照自心,勿令放逸。依三世诸佛所摄持之上师,请求加被,则一心住定,无沉无掉,易得轻安矣!   9.经云:「自心清净,禅定自成,静地修持,无仇无亲,行住坐卧,均为善法。」先想禅定功德,远离一切过患,此为加行。   10.久久思惟,将贪、瞋等心,调伏不起,即能安住于定。善根浅者,对治贪妄,当入清净山林,较易修也。   11.往昔世尊尚坐山六年,过去大德,多在山林苦修,迄得成就。此显示寡欲知足等,为禅定之前方便。   六、智慧度。分三,谓:闻慧、思慧、修慧也。   1.初,闻慧从文字句义生。次,如理思惟解问了达,并想有障无障,能自决定,为思所成慧。了解理趣,于静处修,得究竟胜义,见空性,远离边见,是为修所成慧。   2.吾人于听解行持,应以外六尘为幻境,知是无明二障所现。如幻师以木石药等咒成之象马;又如干闼婆城,本来不真,近无远有。又如梦、如虚空、如池花镜影、如空谷回音,应如是思惟。如是进修,知为自心所现,假设施故,自然不起贪着。   ◎六度总摄,每度分三,为十八支分。又每度皆具六度,比如法施讲经,以能讲、所讲等为布施;无贪清净为持戒;反复申说不厌为忍辱;寻求义理无间为精进;深悉法要无散乱而讲为禅定;离开三轮相为智慧,余可例如。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七     海涛  辑   ◎六度齐修   1.弥勒日巴尊者云:   一、一切不为我,以外无布施;   二、心口相同,以外无持戒;   三、于其深义不恐怖,以外无忍辱;   四:行持不间断,以外无精进;   五、行住坐卧清净,以外无禅定;   六、了达空性,以外无智慧;   七、身、口、意三门清净,以外无方便度;   八、四魔降伏,以外无力度;   九、成佛度生,以外无愿度;   十、能识能破三毒,以外无智度。」   2.阿底峡尊者弟子登巴格西问尊者云:「行持以何者为最上?」尊者云:   一、无我,为学问第一;二、调伏身心,励令清净为持戒第一;   三、利他不贪为布施第一;四、知一切如幻,为对治根尘第一;   五、不同凡夫,为行动第一;六、远离三毒,为成就第一;   七、一切不贪着,为神通第一;八、常居卑下,为忍辱第一;   九、舍离世事,为精进第一;十、妄心不起,为禅定第一;   十一、一切相不取不着,为智慧第一。」   3.智悲光尊者云:「   一、自知足者,必有舍心为布施;   二、一心想上师、三宝是依怙为持戒;   三、不瞋打骂为忍辱;四、施等齐修为精进;   五、修本尊观想明显,三宝具足,一心无沉、无掉为禅定;   六、深生空见,不着实相为智慧。」   ◎菩萨所缘行相,不离大悲心,解证空性,是为六度齐修。     菩萨之行.广修六度—八     海涛  辑   1.洒尔哈祖师语录云:「无悲心而通空性者,不得究竟菩提;有悲心而不通空性者,不能解脱轮回。」因通达空见,为智慧,非悲智双运,无能证菩提正果,悲智具足者,不舍众生,不住涅槃,是为菩萨殊胜行,小乘人固不堪任也。   2.龙树菩萨云:「胜义(般若空理)与悲心同修者,成菩提道路也。」   3.阿底峡尊者示登巴云:「胜义悲心为法药之王,对治凡夫一切三毒重病。」   4.又云:「证得空性,决无三毒烦恼。如有者,只是在口头、书上了解而已!真知者,已如棉花柔软矣!究竟般若之理,是法我皆空,即空之义亦无矣。」   5.又云:「菩萨所行即为六度。见空性者,自然见内外受用不起贪着为布施,不起垢心为持戒,无人我为忍辱,知法义深求无间为精进,不取外缘为禅定,不着实相为智慧。」   6.又云:「悲心与空性,为成佛要件。通达空性为见,见净为定,悲空无二为戒。三者具足日常精进修学者,梦中亦能通达其义,显现成就,或临终显现,或中阴身显现,故虽不能于生前成就,亦可于中阴时成就也。」   7.是故说八万四千法门,以悲心、菩提心与空性不二之理为第一,如点灯燃,非芯油等和合不成。   8.康、藏有修生起、圆满而成魔者,即不达空性与悲心等和合之过患。有二喇嘛朝隆大德,至门,目光炯炯。大德云:「汝修马头金刚,观想太恶,顶上要空一点,可多修圆满,少修生起,发大菩提心,不然则成魔矣!」太起瞋心而修,不达空性也。以无菩提心即与外道法相同,以外道亦观想气功,惟无皈依处与菩提心耳!是知佛道离二不成也。   9.有谓皈依为初基,无关紧要,此为大错。若无菩提心者,变成邪魔外道也。盖大菩提心,当从见佛历史及三宝功德而发,非可劝请随喜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