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4菩萨戒的心戒

菩萨戒的心戒—一 海涛 辑 1.领受菩萨戒代表我们要开始发菩提心,也就是证觉之心。 2.受菩萨戒时,我们有必要了解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尤其必须了解菩提心是什么。然后当我们受完戒,真正生起

菩萨戒的心戒—一          海涛  辑

1.领受菩萨戒代表我们要开始发菩提心,也就是证觉之心。

2.受菩萨戒时,我们有必要了解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尤其必须了解菩提心是什么。然后当我们受完戒,真正生起菩提心时,才能时刻保持不忘。

3.菩提心的生起依于我们对一切众生所表露的爱心和慈悲,其心愿是:「我要带领一切尽无余众生到现时和究竟的安乐之境,同时我也要解脱一切尽无余众生现时和究竟的痛苦。」

4.菩萨戒本身分两种发心,一是愿菩提心,另一则是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最重要的根本誓戒是心中不要舍弃任一众生,行菩提心之誓戒便是修行六波罗蜜。

5.愿菩提心有三,它们称为国王发心、船夫发心以及牧者发心。其中只要任何一种都足以为我们培养生起真正的愿菩提心。
第一种是国王发心。它是这么发愿的:「为了解脱一切众生,我一定要先圆满证悟成佛。我一定要依道而修,证得殊胜的智慧与慈悲,进而开悟成就。之后我将以此力量带领一切众生至同等悟境。」这就是国王发心,它的主旨乃在于为了解脱一切众生,我们必须要先证悟成佛。
第二种是船夫发心。船夫会想办法把自己和所有的乘客同时安全送至河的对岸。同理,生起船夫发心的人会这样想:「我要带领所有众生一起渡过生死轮回大海,并与大家同时成佛。」
第三种是牧者发心。牧人会把羊群或牛群赶在前面,自己则跟在后面保护它们。同理,生起牧者发心的人希望透过他的修行,一切众生都将先他而成佛。他希望他是最后一个成佛的人。牧者发心的想法是:「我个人的安乐与所有一切众生的安乐相比,根本微不足道。因此,我要把众生驱使在前,希望他们能先我而开悟。愿我能消除他们所有的痛苦,同时趋入证觉之道;愿我在所有人都成佛后才成佛。」

6.我们可以在观世音菩萨的身上看到这样的发心,尤其更显现在其千手与千眼的化现上。我们凡夫很难真正生起牧者菩提心,所以佛陀说那是非常殊胜的。
 
菩萨戒的心戒—二         海涛  辑

1.对一般凡夫而言,要生起牧者的发心是最难的,因为它是一样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东西。如果我们检视自己的行为举止时,便会了解它实际上与我们平常一贯的个性相去甚多。

2.举例来说,当我们去买东西时,必须在柜台前排队结帐。当然每一个人都想要抢先,但我们偏就不让他们插队排在我们的前面。

3.另外一个例子是当我们在等计程车时,每一个人都争着想上第一辆车子,以便可以快点抵达目的地。但我们绝不会让排在我们后面的人上第一辆车子。

4.佛陀说,在此三种发心中,以牧者的发心最为难得,其次是船夫发心,最后是国王发心。三者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帮助我们开启真正的愿菩提心。

5.但如果我们现阶段无法感受到牧者发心的话,就不必勉强自己去做,我们只要适时适性择一而修即可。无论如何,在开展愿菩提心时,真正重要的是在于其反复持诵发菩提心的祈祷文。

6.因此,当我们在念诵祈愿文时,要深思其涵意,好让菩提心的精义在我们心中生起。

7.平时福慧二资粮的积聚,也是培养菩提心增长的因缘。

8.在发起「愿菩堤心」后,接着我们要发「行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基础便是建立在愿菩提心之上。生起行菩提心并致力于实践菩萨行,这样我们的菩提心才得以圆满。

9.菩萨必须具有三种无畏:
一、他必须为不可思议之无量众生担负起令其得到福祉以及究竟解脱的责任。
二、无畏是不惧它所需要花费时间的长短。
三、无畏是无视于菩萨戒和菩萨道所将带来的无数困难。

10.菩萨戒的四种根本违失:
一、忘失菩提心。(指愿菩提心,舍弃众生的心。)
二、由于执着、贪吝而不修布施(指财、法二施)。
三、顽固的瞋忿心,形成一种恶意的心态,不接受他人任何道歉。
四、在佛法上的假装。尚未断除烦恼,却假装已去除烦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