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二)(6)

般若波罗蜜多 印顺导师‘般若经讲记’节出。 ◎‘波罗蜜多’--(1)事业成办,圆满成就。(2)到彼岸,即‘度’之意。 ◎佛法的目的,在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决,达到超脱苦痛的境地。能解除这人生苦痛的方法,名之

  般若波罗蜜多
  印顺导师‘般若经讲记’节出。
  ◎‘波罗蜜多’--(1)事业成办,圆满成就。(2)到彼岸,即‘度’之意。
  ◎佛法的目的,在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决,达到超脱苦痛的境地。能解除这人生苦痛的方法,名之曰波罗蜜多。
  ◎想控制自己,解放自己,非认识自己不可。佛法主要的在教人怎样觉悟自己,改进自己以得痛苦的解除。
  ◎依佛法,社会只能在人类充分觉悟,提高人格,发展德性,社会才能完成彻底的更高度的和平与自由。
  ◎须从解除自己身心上的烦恼矛盾下手。
  ◎佛法解除苦痛的方法是如何呢?
  (1)充实自己,增加反抗的力量。
  (2)消灭苦痛的根源。
  ◎度苦、除苦,是著重在自我身心的改善与解放的。
  ◎从人生正觉中去解除苦痛。
  ◎释尊就确定了解脱自他苦痛的大志,走上出家、成道、说法的路。
  ◎致苦的原因,主要是原于我们内心上的错误(欲、见),及由于内心错误而引生行为的错误。
  ◎释尊教人从行善止恶的行为纠正,达到内心的清净解脱--六波罗蜜多。
  ◎不要做思想的奴隶,做欲望的奴隶。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缘和合与消散的过程中流转。
  ◎从过去而招感流转到现在,那么由现在的行为也还要招感到未来。这三世流转的生死,可说是生命之流,都是因心的错误指导行为而引生的。
  ◎我们要消除苦痛,非从内心上的爱欲和知见改造起不可。自然,这就是行为的改善,也就是人我关系的改善。
  ◎改造错误欲见的方法,六波罗蜜多实为主要--
  (1)布施:牺牲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甚至生命,去作有益于他人的事。
  (2)持戒:不应该做的,决定不做,应该做的,努力去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忍辱:正名为忍,彻底解除人生的苦痛,须要极大的坚忍才能成功。
  ‘施、戒、忍’著重在行为的改善。
  (4)精进:对于善的事情,抱定决心去作。严肃的、坚强的、向上的、百折不回的勇气与决心,即是精进。
  (5)禅定:静虑,即精神的安定与集中的境界。由于禅定的力量,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这确是体验真理,发生智慧必须的特殊训练。
  (6)般若:即智慧,‘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只有智慧才能彻底度一切苦。
  智慧是领导者,它需要与布施等行为配合起来,使所修所行不致发生错误,这才是佛法重智慧的真义。
  ◎般若慧是从深刻地体验真理所得到的。
  ◎依佛法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凡是假合而成的东西,它底本身一定是迁动变化的;他依原因而存在,同时又与他法作缘,他法也迁流变化而存在。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关系,佛法简称之曰因果系。 而得‘三法印’。
  ◎空,是真理中最高的真理,最究竟的真理。是充满革命的积极性--‘大乘之革命’!
  修行
  修行者本质
  ◎慈悲是在人间实现的。
  ◎慈悲不是脱离污浊的世间,而必须向这生死罪恶的世界中投入。
  ◎把他人的痛苦引为自身的痛苦,是献身爱他人的极致。
  ◎慈悲行的实践者是‘苦他人之苦的人’。
  ◎‘菩萨为诸有情,于生死堪受一切苦’。
  ◎菩萨行者须立誓做他人的替身。
  ◎‘愿我念他所爱,如念自寿命。
  愿我念众生,万倍胜自爱。
  愿彼所作恶,于我果报熟’。——《宝行王正论》
  ◎‘是故大人王,于一切众生,当起慈悲心,施与无怖畏,当满世尊意,广起舍利塔’。——(比丘劝阿育王)
  ◎‘行慈心者,即得见文殊’——《文殊师利涅槃经》
  ◎慈悲的完全俱现者就是佛。所以佛不会惩罚恶人,且对恶人更加怜愍。因而恶人得救,乃是惟有佛教才有可能的事。
  ◎自己的救度,存在于不断实践修行之中。
  ◎信仰应成为行为上的努力而显现出来。
  ◎觉悟一切诸法皆是实相平等,叫做上求菩提,
  悲怜众生迷妄无知,故名为下化众生。
  ◎在佛前发誓,要实践大慈悲!
  ◎出家者,必须亲身体现佛慈悲的人!
  ◎‘但学佛祖行履,菩萨慈悲,惭愧于诸天善神所冥照,任佛制而行,一切无所谓苦’——道元禅师《正法眼藏随闻记》。
  ◎慈悲会由于修行而与身俱。
  ◎慈悲是修行者的本质。
  ◎道心第一,身体第二,学业第三。
  ◎大乘佛教彻底强调实践必须以空观为基础。
  ◎所谓‘高僧’者,不犯淫爱之不淫,不食嗅肉之不洁,坚持戒行,舍名利邪念,修佛道大道,大悲心与佛菩萨相等,怜一切众生,日夜愿救之,谁不敬之。
  ◎僧从父母受其宝贵身体,奉佛祖,修大道,继续慈悲广大愿行,永远不惜自己身命。入佛法大海,为扶助多身众生,投舍我一身,称为舍身,是为弃恩入无为时真实报恩。是名出家之孝。——铁眼禅师
  ◎被称为高僧的人是生身佛,为信徒所崇拜。
  ◎慈悲为六种完全之德(六波罗蜜)之根基。
  ◎‘佛子,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娑婆苦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入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著。以大悲为本,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华严经》
  ◎‘以慈悲、正直、堪忍等三劝自身,则人也见习,不教而自然导进’。——白隐禅师
  ‘不如平日安易,持慈悲心、正直、堪忍三项,努力以使出息入息,无所勉强。’
  ◎身体受苦也要修行,为大众说教,才是真慈悲。
  ◎佛教既然是一个思想体系,就得靠传授才能弘扬,所以传法就是慈悲。
  ◎说法是慈悲行,也是宗教的社会性实践的开展,‘扇慈风于当代’。
  ◎佛法在日常生活的实践即是守戒律,行八正道。
  用智慧经营生命
  ◎持戒的目的,是成佛的阶梯,而依持戒至成佛的过程,目的就是在圆满、净化凡夫的身、口、意三业。
  ◎‘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初入菩萨位,以戒为入门;戒者,是一切善行功德藏根本,正向佛道果一切菩萨行之根本。是戒能除一切大恶,所谓断一切见慢、执著心。
  诸根(六根)不具者,一切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变化人皆得受(心地)戒,因皆有心向故。一切众生持心地戒,必感未来六根具足、清净。’
  ◎‘戒以心为体’、‘以智慧为本的心地戒。’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