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苦痛,有身苦、有心苦。所以从过去业报,或现在违缘所招来的身苦,我们固然要谋求相对的救治,而从现缘或宿习而来的心苦,我们在佛法的修持中,更应充分的控制他,解除他,做到‘无有恐怖’,‘忧悲苦恼灭’。 ◎既染上重病,那唯有安命,切勿愚痴而增重心苦。反之,心苦的解除,却是自己作得主的。 ◎了生脱死的阿罗汉,还免不了身体的病苦,但却能没有心苦。佛曾说‘身苦心不苦’,是佛陀最慈悲、最方便的教授!我们应特别的顶戴奉行! ◎身与心--精神与物质,本是互相影响的,所以身苦会引起心苦,心苦也会引发身苦。 ◎从心不苦而做到身不苦,这才是佛陀最彻底的救济!可作为我们的理想而努力去实现。 ◎了解佛法,依佛法而行的智者,身苦不会引起心苦,决不因心苦而引起身苦,小苦不会变成大苦,反而大苦化小苦,小苦成无苦。这主要的关键在——— (1)通达因果事理,深信业报,不为苦痛所扰乱,不颠颠倒倒的自作疮疣。 (2)忏悔罪业,求佛菩萨加被,多集善根来减轻苦恼。 (3)修习禅观,这是由心转身的有力方法。 ◎禅观的力量--有位出身富贵的某女郎,美丽、聪慧,嫁得一位如意才郎,婚姻美满,不料却染上疠疾--麻疯,不得不隔离关在小屋里,有如闭关。她在屋里整天想她的病相,对自己一幅丑恶不净的身相越看越丑恶,越看越可厌!丑恶不净的身相,时刻的不离心念,连饮食便利时也如此。后来,她见不净丑恶的病体脱落,仅剩一付雪白的骨骸,不再有秽浊。忽而从白骨中放射光明,照满小室,她的恶病也就从此完全好了!她厌离这世间的色身不净,就一直住在这小屋中,过她的自由生活。--这一传说的故事,吻合佛法中从修不净观到净观的过程。由于心得定慧力而引起色身的转变,是可能的! ◎念佛,是求得身心清净而往生净土的法门。这必须厌离此世间,彻底的看为丑恶不净,这才有可能。古人说:娑婆的厌心不切,难于舍娑婆而生净土。娑婆是五浊恶世,色身是五蕴毒聚,如彻底的观为不净,自有从不净转为清净的可能。 ◎佛是人间导师,是大医王!信佛、学佛、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太看重现在,还有无限的未来,不要太执著色身,还有自在的精神。 ◎祝愿大家:从身苦而心不苦,走向心净而身净的前途! 慈悲与智慧(八) ◎所谓完全的智慧,即是空之智慧--一切皆无本质的智慧。 ◎精神的清明化(正定),是透过道德的自我训练而来的。 ◎贯彻著八正道的基本精神,则是中道精神。 ◎执著并不在对象中,而在各人的心中。对象本来离执著、离分别,是清净的。由此可见,爱执的对象,原本是觉悟的对象。 ◎事物自身若远离思惟所区别出来的本体,即是空。倘若我们对事物不起区别,而就其本质来理解它的空性,则所有的东西,就其空性而言,都是平等的、一体的。 ◎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不黏菩萨,却黏著在声闻身上。舍利弗尊者不以为然。天女劝告舍利弗说:‘天花是合乎佛法的,没有勉强震落它的必要。天花不起思考,不起区别,只有你舍利弗才一意地去思考去区别,去执著哩!’ ◎信仰的主体性并非在客观的对象,而是主观的内心,故首先应以信仰己身之心理为基础。佛教的本流是‘法’,是在主观心性上体会出真理,而不是客观的对象问题。因此,礼拜的对象基本上必须看作是礼拜众生的己心。 佛教本来是建立在以内心的修炼改造转苦恼而得安乐之上的。‘以般若真智故得无畏。’换言之,观音自在的神通性乃是众生主观的忌的灵性,众生至心唱念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当中,已酝育了自我的菩萨性,一念三昧中已发酵出本性中的光辉。 ◎‘念与声合为一体’、‘一心称名’乃是‘称名观心’、‘称名三昧’。‘入我我入’,进展为三昧时,三昧成为自内证的表现,得以解脱烦恼苦闷。 ◎为何观世音菩萨立足于无差别平等的大慈悲,具有广大灵感呢?即因其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证得绝对空性的解脱涅槃之故。 ◎观音是般若的证悟者,以真空为家宅,乃是毫无挂碍,普门示现神通的菩萨。 ◎瞻仰观音其圣洁慈颜温容,不仅内心感觉充裕;唱念名号时,血液循环畅顺,身体健康,因而自然保持长寿。朝夕一心称名后,己心充满观音之回音,不知不觉己身便会柔和而慈祥,成为风范高洁的拥有者,世上人们爱慕他,世间福乐亦随缘而得。 因此对观世音菩萨念念不疑,一心一意地信其实在,全身心地诵念大慈大悲者,任何人都能获得珍贵难忘的亲证体验。 ◎信仰观音菩萨的人们自体入于称念三昧,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不知不觉成为观世音菩萨,在现实社会中应现自在的活动,发出久远以来永恒之光。 ◎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菩萨具足八法,能自他利。 一者,寿命长远。--慈心不杀故。 二者,具上妙色。--常施衣灯故。 三者,身具大力。--常施饮食故。 四者,具好种姓。--常坏憍慢故。 五者,多饶财宝。--常乐说法故。 六者,具男子身。--诃责女身故。 七者,言语辩憭。--至心持戒故。 八者,无大众畏。--供养三宝故。 ◎从情感中解脱出来是生活的大目标。 ◎‘一心念道,爱欲自灭。’ ◎基本法教:对他人仁慈,减少自私、分担他人痛苦。 慈悲与智慧(九)--菩萨行愿 ◎菩萨生命的本质就是为实现誓愿。 ◎大乘菩萨乃是为救世大愿而现身的。 如观世音菩萨立大誓愿‘一切众生中即使一人为苦痛所烦恼,彼即永远不住安乐世界。’如此,以誓愿为本体,为誓愿而生,为誓愿而活,以完成誓愿为使命,这就是大乘菩萨。 ◎由救度众生誓愿而生的慈念,便叫做菩萨精神。 ◎如同佛陀以大宇宙为家宅,以一切众生为亲子之大慈悲者故,立下大誓愿,若不能救渡一切众生永不休止。 ◎‘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 ◎‘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法华经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善男子!如是四法,大小菩萨,皆应修学。三世菩萨,所学处故。’--心地观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