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因果篇)(4)

18、安全感在哪里?人们如何才能真正有安全感?请师父慈悲开示。 安全感来自于善业,因为善业能够给人带来称心如意的果报。我们有愿皆成,是善业的结果。光做恶法,就不能满愿,只会让我们在苦法当中经历这样、那样

 

18、安全感在哪里?人们如何才能真正有安全感?请师父慈悲开示。

安全感来自于善业,因为善业能够给人带来称心如意的果报。我们有愿皆成,是善业的结果。光做恶法,就不能满愿,只会让我们在苦法当中经历这样、那样。我们在不如意的环境当中,往往没有安全感。

善业是根本,有了善业,最起码我们得到人天善报,增上生的果报。在现实过程当中称心如意,还能有不安全感吗?

安全感很多程度来自自己的取舍标准。如果你认为人只有这一生,就只局限于这一生的取舍标准。如果知道三世因果,就知道增上生果报还不够,就能知道善恶无常,一旦这些东西变化了,我们得到的究竟在哪里呢?所以,三界之内,都是无常的,都是变化的,能够给我们带来真实安全感吗?

所以,进一步的安全感就要建立在我们出离心的基础上。我们如质如量修学因果,对治恶业,取得三界之外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更深入、细致、究竟。光是自己出离三界,还不是究竟的安全感。分段生死之外,还有变异生死,递递增上,直到成佛。究竟圆满的安全感,就是究竟成佛。以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积累福慧资粮,究竟涅槃的圆满境界,是最圆满的安全感。

 

19、在修学过程中,由于脾气不好,控制不住和爱人吵架了,虽知道因果的厉害,但一时气不过一点没有悔过和忏悔的心意,这样修持还能有用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只要修行的话,应该就有用,从因果不虚角度来讲,任何付出都有回报。这个是原则性的道理。

二一个,假如你控制不了,嗔恨作意也是因果不虚的,对往昔时修行,对善业积累也有损伤作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是有漏之门。

两种道理结合来看,修行一定有用,但是嗔恨心如果不能对治,会对修行力量有损减。这个里面损减程度如何,就要看我们修行功德大小,往昔时积累如何,嗔心大小了,这是一个综合因素。

如果把你往昔时功德完全抵消,你的修行就不能显现作用了。如果你修行积累很大,但是嗔心不太大,也许对你修行影响就不太大,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有这种可能的。具体情况可以具体讨论。

 

20、为什么古人思惟十二因缘就能证果,我们却不能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也不能说我们不能吧。古人思维十二因缘就能证果,古人外在的引诱更少,我们今天更多。古人用功办道很专一,我们今天很多时候不能专一;古人求道道心非常坚固;古人非常投入;古人知道检查自己的障碍,对治障碍。也许我们自己不投入时,对于障碍十二因缘不能很好对治。其实,就是从忏悔不忏悔,身心投入不投入,专一不专一,清净不清净,办道之心坚固不坚固,思维强不强烈,乃至办道之心相不相续等等方面来检查我们自己,就更能知道我们今天能不能证果。我们今天的障碍从何而来呢?就是从虚妄分别习气而来。

如果我们能像古人一样用功,一样能证道。

 

21、十二因缘中的‘六入’与‘生’的差别是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六入就是六根,六根进入六尘境界,眼根与色尘交接就能看见。生往往是从无到有,最初有这样的业,决定有这样的势力,从潜势力显现出有形有相,这个叫生,有生之后,名色、六入逐渐强盛,六根就越来越明显。

最初隐微的状态仅仅是一个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形成名色,再长养为六根,最后才生。有生才有这些东西。

生呢是有这样的业力,从潜隐状态显现显化状态,从无到有,是名为生。

 

22、佛陀在哪些经里曾经开示十二因缘?学习十二因缘还可以参照学习哪些经论?请师父慈悲开示。

在声闻缘觉乘的法里面,讲十二因缘很多,特别是网络版本的大藏经形成后,可以方便我们检索。

一个是输入“十二因缘”在电脑里检索,看看哪部经典里有显现;二一个如果是不会电脑,可以在大藏经索引里查找,看看在哪部经典里出现多。

 

23、在四善根中,暖、顶、忍、世第一法,为什么越到上上观的内容越少?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初学都要广闻,然后要越学越专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的确是这样。我们今天修学佛法时,最初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第一印象,我们看一个树,看大概的情形。然后,有个实实在在的总体把握之后,再进入其他支分就更好。因为我们最初观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往往都是在止观双运的基础上来修四谛十六行观,而对四谛十六行观最起码,我们对概论、要略要掌握。最初的观修力量很小,不能很精到地投入,往往内容越多,越有吸引力。开头就很专,不容易做到。比如小学生,一开始就研究一个课题,不太可能,要慢慢培养。

一般的众生,叫他停止下来,不要东想西想,他做不到,因为他眼耳鼻舌身意已经形成自然的放逸,六根门头要收摄好,要有定力的人才能做好。一开始就要专,没有经过锻炼,做不到。所以说,在止观双运的前提下,暖法与顶法的修行里都是俱观四谛十六行相,就是对于四谛十六行相反反复复地掌握,就如打拳需要把套路都过一遍,通过这种锻炼,心力会越来越集中。最初俱观四谛十六行相时,观心往往是浮漫的,不能专心一意。到最后,我们智慧要深进的时候,往往要减少所观,越专越好,要具备越专越好的能力,这样智慧才能越深入。

我们修学也是这样。最初修学,给你讲佛法概论,让我们了解整体的修学概念,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一个又一个修法。掌握修法之后,不一定你都能专心的修,但是,能够培养我们整体的好乐心。好乐心培养起来后,我们再针对一个专门法门来修学。修学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个方法。

 

24、学了十二因缘,观想到由于贪执淫欲而进入父精母血中投胎,就像让你投入到粪坑一样,真的很恶心,对自己都感到厌恶。如此观想对不对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当然很对了。你有厌恶投生时,你见到父母交欢就不再欢喜了。我们讲十二因缘时提到,当你喜欢生处才能趋向于生处了。观想进入父精母血时,就是进入欲界时,假如你不欢喜,将来你就可以避免欲界的投生。这种观修要联系在一起,把厌恶心上升到从根本上厌恶三界六道的投生心。要想到我们投生了,不仅仅是不净,还要引生人生各种各样的苦难。

 

25、四善根的暖、顶、忍,是不是修学的智慧产生善根来依次修这暖、顶、忍,这里的善根是否指世间的行善积德,请师父慈悲开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