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因果篇)(3)

这仅仅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大家的一些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很智慧、善巧,都可以依照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转换的方法。自己主动、积极、多元化寻找转变方法本身就是最好的对治。就看我们乐意不乐意转换它,

这仅仅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大家的一些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很智慧、善巧,都可以依照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转换的方法。自己主动、积极、多元化寻找转变方法本身就是最好的对治。就看我们乐意不乐意转换它,有多强的意乐!

 

11、请问师父,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异熟果是引业,等流果和增上果是满业?请师父慈悲开示。
从异熟果来说,有很多引导我们往六道之中,是引业。引业当中异熟果的成分要多一些,异熟果一成熟,就可以引导我们往生。但又不完全这样,比如,有些同修修了一生,但临命终一念强烈嗔心,就引导到修罗道。等流果和增上果也不完全是满业范畴。这些不能截然分开。

12、从异熟果来说,得人身是因为修三皈五戒,那为什么从造作等流来看,却没有多少人能持不杀生。是为什么呢?请师父慈悲示。

三皈五戒,是得人身的根本之因了。从五戒角度看,下品十善,就是得人身之因。

不杀生戒,关键是针对人类而说,杀了人类就是犯根本杀生戒。杀生、造善,我们造善造恶的力量要有一个对比。要从自己身口意三业造作过程当中来比对。我们今天得到人身,是从三皈五戒当中来,但是我们今天很少有人持不杀生戒,这样尤其要小心了。往昔时得人身的因,从哪里来呢?从我们习惯杀生来看,我们往昔熏习不杀生,还不熟练。今生今世更要小心持不杀生戒。

一个方面是得到人身是持三皈五戒。但是,你是得上品、还是中品、下品呢?另外四条戒,我们还能持什么?具足持五戒是上品,具足持三戒是中品,如果连两戒都持不了,就是下品了。

所以要检查我们自己,究竟持戒如何?逐步反省我们今生今世为什么不能持杀生戒,如果是熏习少了,今天就还要努力熏习不杀生戒。

 

13、生而为人,我们的整个生命状态皆由自己的满业所至,然而在每个家庭里,我们的性格以及像貌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像,应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生而为人,业意识是根本,是因;还需要两种辅助条件,就是父精母血。说到底,父母也是我们业因感召的缘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我们和父母有深厚的缘分,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生命是自己的造作。不过,既然与父母有相契的因缘,父母就会影响我们。从人以群分来说,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到的物质信息,就会影响我们的相貌、声音,乃至骨骼。

基因改变说,我们都尝到了这种果实。从心理上说,难道不能成立吗?我吃过苹果梨,有这两种水果的味道。既然两种改良可以,那么,我们业意识也离不开物理基因的辅助作用,物理基因对于我们心理和身体都有至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14、请问业障是需要念佛念经忏悔,并且承受业报来消除呢,还是需要证悟无相空性来消除。人的一切痛苦,包括生病都是因为业障的原因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从大的原则来说,都是业障的原因。包括今天生活中没有正确、科学、如理的习惯。比如,为什么不能针对自己身体状况吃自己该吃的呢?吃自己不该吃的,或者说做了不该做的了,或者在冷暖中没有注意保养,都是一种业。所以造业是方方面面的。

在生活环境中我们要注意怎么生活,在起心动念时我们要注意怎么起心动念,这些都在一个业的范畴之内。只要你没有选择正确范围,都在业的范围。

当然,能够从念佛念经忏悔,还是我们希望的,只要我们有信愿能力,掌握了正确方法,这样能够忏悔。如果忏悔不了的,就是定业消除不了,就需要我们承受。承受业报也是消除业障的方法。证悟空性也是消除业障的方法。

 

15、当某一人做恶事时,有一佛友为其念阿弥陀佛,那这人的果报会是如何?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人的果报,还是从他个人的业来说,取决于他能不能随顺人家善心的回向,断恶心不做恶业,内因外缘相加,才有很大力量。当你在做恶事时,果报将随顺你的恶业。当然,人家念佛也是有力量的。但是,你一意孤行地做恶,就不要寄希望于人家回向了。另外一个方面呢,我们念佛回向的人也不要灰心,比如你在念佛,他在做恶事,你念佛对他做恶事,还是有一定改转能力的。随着你自己能力的不同,对他影响大小也不同。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正在杀人,旁边有一个念阿弥陀佛,或者回向他的,这种劝解对于正在杀人的人,有影响。世间上能量守恒,造作善业必然有相应势力。善恶力量谁大?这个里面很复杂。我们念佛回向众生,对于众生行为处事是有影响力的,我们念佛人不要灰心!

 

16、大修行人和一般真修佛弟子,发了世俗菩提心,就会代众生受苦吗,众生的罪业,会给发菩提心的弟子,带来痛苦吗,能有助于证悟空性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发了世俗菩提心,代不代众生受苦,在于个人选择。发了世俗菩提心,愿意代众生苦,这是愿心。但是,还要看他有没有能力代众生受苦。

如果修行人消化众生业力能力很强,不仅不会带来痛苦,还很快乐,这就看修行人本身能力了。如果能力具足就不会痛苦。从修行角度,有助于帮助我们证悟空性。

比如,我有智慧我能扭转,不能扭转至少能够忍受,完全是看发心帮助众生的人能力如何。如果有能力转化,对于自己修行帮助是特别特别大。如果痛苦超过我们承受能力,因此而导致起烦恼、造恶业,就对我们形成障碍了。所以说佛法强调发心和忍辱都要在我们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如果超过自己愿力、能力,就会把我们压垮,相反不太好。

力所能及,能够起欢喜心来做,就非常好了。这样能够增长我们菩提心,增长我们善法资粮,否则,会增加我们负面因素。

 

17、没有能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都叫学佛没成绩,没入佛门,还有可能出现三世怨的情形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方面应该分成几个方面说,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入佛门。没有入极乐之门,没有入初果之门嘛。但是我要说的,不一定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就是没有成绩。我们可以入资粮位,加行位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各种门嘛。我可以进入信愿之门,进入念佛之门嘛。这一生一世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一世还是可以嘛。如果把入佛门的定义放得宽泛一点,也不一定绝对没有入佛门啊。

说到三世佛怨,我们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有成就增上生,念佛发愿往生没有往生,那是力量不够,你今生今世念佛力量没有足够,信愿之心没有真正发起来。也许我们对于世间上世俗五欲没有真正出离。光想到极乐世界占便宜,世俗心很严重,也许,恶业成熟还会堕落,也许成为三世佛怨。二一种情况,我们虽然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但是,我们修行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我们无限趋近于这个方向,就不会出现三世佛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