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九、佛教

九、佛教葬礼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于死亡问题,佛教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佛教对于死者的安葬也有着独特的仪式。佛教的葬礼主张俭朴庄重,不允许在丧葬期间,以荤腥饮

  九、佛教葬礼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于死亡问题,佛教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佛教对于死者的安葬也有着独特的仪式。佛教的葬礼主张俭朴庄重,不允许在丧葬期间,以荤腥饮食招待亲友,更禁止以荤腥饮食祭奠亡人。在亡者灵前多以香花、水果和素食供养。除了亲友所送的表示哀悼之意的花篮、花圈、挽联之外,则尽量避免铺张浪费。

  在佛家的丧葬风俗中,火葬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火葬在佛教中称为荼毗。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佛教信徒普遍实行火葬的方式来安葬死者,这一风俗逐渐遍及全国,并且在民众中广泛流行。现代中国社会从社会文明和保护土地资源角度考虑,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实行火葬。

  从佛家观点来看,早在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涅槃之时就实行了火葬,同时,佛教教规中也要求僧侣实行火葬。当时佛教认为火是“善”和“光明”的象征,把火葬推崇为一种吉祥和高尚的葬礼。关于佛陀的葬仪,据佛经记载,佛入灭后,拘尸那城的居民聚集一起,各自准备了香花到沙罗树林供养佛的遗体。供养七日后,在黄昏时移灵于床上。到了城东门,停留在各街巷,行烧香、散花之礼。男女老幼供养后,出城北门,到天官寺将床置于地上。在这里,佛的弟子阿难先以净香汤洗浴佛身,接着以五百张净白布缠身,安置在金椁中,然后灌入麻油,再将金棺放在大铁椁中,并用檀木椁包裹其外,最后起火燃烧。荼毗后获得无数的舍利,当时有八国国王皆遣使来迎佛陀舍利,以便建塔供养。从此,火葬成为出家人最隆重的葬礼,成为佛弟子人生归宿的唯一途径,火葬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了佛教信徒唯一的葬礼形式。

  佛寺中的葬礼有一套完整的程序。自从净土宗在我国兴盛流行以来,佛教对临终之人大多采用净土宗念佛求生西方的方法,要求一个人在临终前做以下一些工作:(一)应该善巧开导安慰死者,使死者生起信心,看破生死,对这个世界无所牵挂,一心求能往生西方净土世界;(二)大家轮流念佛,帮助死者提起正念;(三)人去世后不能马上搬动,不要哭泣,仍然要一心念佛。事实证明,净土宗的这种临终助念的方式,可以有效解除死者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也可以缓解死者家属门的悲伤情绪,因而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

  佛寺中如果有出家人圆寂,通常要举行荼毗仪式,其内容包括:

  (一)封龛。大家先为死者助念几天,然后为其沐浴更衣,装进往生龛中,放在寺院中的西归堂。在龛前设立香烛供品,大众穿袍搭衣,至龛前两边站立,维那举香赞,然后念《心经》、《往生咒》等主法者拿封条在手,捧着说法。

  (二)起龛。在荼毗前,大众先集合在龛前,主法者持拄杖在当中站立。维那举《香赞》,接着齐声念诵《佛说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主法者拿杖在手转三圈后,拄在地上说法,说法内容以祝愿圆寂者往生西方为主。说法后,以杖击龛一声,喊:“起!”众人念佛将龛抬到化身窑,放入窑中,一般在七天之后荼毗。

  (三)荼毗。大众在化身窑两边站立,窑前设置香烛、供品,主法者站在中间,众唱《香赞》、念《佛说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后,主法者说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然后,持一火炬,画一圆圈后,说:“既遂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荼毗,梦百年弘道苦行之身,入一道涅槃之境,唯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心尘之垢。”然后,主法者将火炬扔入窑中,喊“烧”大众念佛,唱赞和回向偈,荼毗结束。待荼毗之后,寺中人翻检骨灰,找出舍利供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