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精解

了凡四训,改命

袁了凡居士略传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略传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年轻 时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县得了公费做县里的公读生。他于明穆宗隆庆四年(西元一五七○年),在乡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考上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任中刚好碰到日寇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兵。当时的‘经略’(驻朝鲜军事长官)宋应昌奏准请了凡为‘军前赞画’(参谋长)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权,假装赐给高官俸禄与日寇谈和,日寇信以为真,没有设防;李如松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因而打败了日寇。

  袁了凡先生因为这件事当面指责李如松,不应用诡诈的手段对付日寇,这样有损大明朝的国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随便杀害百姓,并以头来记功。了凡向李如松据理力争,李如松发怒;不但不接受劝诫,反而独自带著军队东走,使得了凡所率领的军队孤立无援。日寇因而乘机攻击了凡的军队,幸赖了凡机智应对,将日寇击退。而李如松的军队,最后终于被日寇击败了;他想要脱却自己的罪状,反而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了凡很快地被提出审判,终于在‘拾遗’(谏官)的任内,被迫停职返乡。在家里,了凡非常恳切、认真地行善直到去世,过逝时享年七十四岁。明熹宗天启年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朝廷追叙了凡征讨日寇的功绩,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的官衔。了凡先生从当学生时,就非常喜欢研究学问,书不论古今,事不分轻重,他都认真研究,并且非常通达。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等。

  了凡先生在宝坻县当县长时,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宝坻县当时常有水灾氾滥,了凡先生于是积极兴办水利,将三汊河疏通,筑堤防以抵挡水患侵袭;并且教导百姓沿著海岸种植柳树,每当海水氾滥,挟带沙土冲上岸时,遇到柳树就积挡下来,久而久之变成一道堤防。于是了凡先生又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并鼓励百姓耕种;因此,荒废的土地渐渐地开垦,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种种杂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了凡先生家里并不富有,可是却非常喜欢布施,家居生活俭朴,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不管公私事务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在这当中,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后来广向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一、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童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科举),改学医,她认为学医可以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学术有成,也可偿父亲的心愿。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位老人,一脸长须,相貌非凡,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我就恭敬向他作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有作官的命,明年就可进学,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原因告诉他。并请问老人姓名,那里人,家住何处。

  老人说:‘姓孔。云南人。得有“邵子皇极数”正传,命该传你。’于是我就接引孔老人回家里暂住,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母亲要我好好的招待他老人家,并屡次试验老人的命学理数,竟然不管巨细都非常灵验准确。因此我就动了读书的念头,并由表兄介绍在郁海谷先生馆下拜学。

  孔先生替我推算我注定的数说:‘你做童生时,县考应考得第十四名;府考应考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考得第九名。’到明年,果然三处考试,名数完全相符。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终身的吉凶。他说:‘那一年考取第几名,那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一个县的知县,在任上三年半,便该辞职回乡。到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丑时,应寿终正寝,可惜没儿子。’我将这些话一一记录,并谨慎记住。

  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的推算所料。惟独算我的廪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方才出贡。那知我吃到七十一石米时,学台[相当于教育厅长]就批准我补了贡生。因此我就怀疑孔先生推算的,有些不灵了。没想到后来果然被学台驳掉,不准我补贡生。

  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慨叹道:‘这本卷子所做的五篇策,竟如同上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像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可让他埋没到老呢?’并吩咐县官替我呈文,正式升补贡职。经过几翻波折后,总计所领之廪米,又确是九十一石五斗。

  从此我更相信:‘升官发财、迟速有时、富贵在天、生死有命。’就对人生一切都淡然无求了!

  二、命由己作相由心生

  当贡生后,按规定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在京城一年中,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后回南京国子监读书。未进国子监前,先到栖霞山拜访云谷会禅师。与禅师对坐一室,三日三夜,连眼睛都没闭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