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二篇)学习中国文化的(2)

我之前听说,湖南是不怕辣,贵州是辣不怕,四川是怕不辣,好像水平比较高了。所以到四川去吃饭的时候,我们南方人吃辣就少,然后就跟那个大厨说,“不可以放辣喔”。然后他说,“好,不放辣”。然后那个辣椒就抓起

我之前听说,湖南是不怕辣,贵州是辣不怕,四川是怕不辣,好像水平比较高了。所以到四川去吃饭的时候,我们南方人吃辣就少,然后就跟那个大厨说,“不可以放辣喔”。然后他说,“好,不放辣”。然后那个辣椒就抓起来,“不放辣”,唰。我们就已经盯着他说,“不要放辣”,然后他也说,“不放辣”。所以那个几十年的惯性,有时候刹不了车。

    我们跟一位长辈说,修学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他就挑了一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然后他就感觉很不轻易地就要出口了,幸好他先做好,打基础打得不错,《弟子规》背得挺熟的。刚刚周老师提到《朱子读书法》,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熟读精思”,常常观照这一句在生活处世接物的落实,常常熟读经书的时候,他观照容易出来。所以这一位长辈说,突然要出来的时候,《弟子规》这一句经句就像一道光芒射入了他的脑海,把他的嘴巴封住了,“人有短,切莫揭”。
所以我们学习的过程,第一,要读诵;再来,要受持;第三阶段,要为人演说。演说就属于实践,表演出来,力行出来。而这个受持它还需要一个理解,这句经文的深度、广度,了解得越深、越广,落实得就越彻底。所以这个受持要解得全面,这个解行并进,解行要相应。

    知行合一 不搞学术

    所以我们学习的态度,学一句也要做一句。这个态度非常重要。假如我们学了很多句了,都没有去落实,很容易又在求学问的过程当中,落到研究、搞学术去了,这个是非常容易进去的。一百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能有三五个人是真干,不是搞学术,就不容易了。而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这个头一定要带队,一定是个知行合一的人。所以《弟子规》在『余力学文』当中开头就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搞学术,只说不做,只学不做,不只对人群没有帮助,这个连家里的人都感动不了,甚至会起反效果。因为我们的家人也好,我们身边的这些推广者也好,看到我们只说不做,他的信心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学习的根基奠定在信心上面。

    台湾有一位作家,他的书还蛮畅销的,流通面也很广,而且他写的都是儒道释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写了很多他的感悟。我们常常到书局去,他的书都名列前十名。结果后来他的婚姻出问题,他把原配离了,原配后来精神有点不正常,又娶了一个太太。台湾的女性沸腾,把他的书在一个广场上面集体焚烧,严不严重?这一位朋友他是不出来写好,还是写好?您觉得他是没开始好,还是开始到一半也好?

    中国文化讲的“善始善终”,不能善终,不如不开始。这一句话好像蛮熟悉的,好像很多情歌里面都是这么写,不如就不要开始嘛,不然两个人人生都遗憾,都痛苦。你要开始,你一定要把它做得好。结果晚节不保,还把一群人的信心统统都影响了。她们看他的书才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结果居然学的人是这个样子,她就没信心了。这个是站在我们从事教育的立场上应该反思的。当然,假如有机会我们面对这些烧书的妇女,应该也要跟她沟通沟通,书要不要烧啊?烧书的时候怒火冲天,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那个火气一上来看谁都不顺眼,那把火可能连先生都受影响,“你们这些男人都没好的”。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走得比我们早的人,他不一定是比我们早成就,但是我们要把他给我们的帮助记在心上,看到他退步了,“善相劝,德皆建”。而不能以很高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因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一个人都有考试的,而我们一个学习的态度,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有信心,而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智慧有了解了,是依法不是依人。依真理,不是说依某一个人讲的。

   
依经典显正破邪

    假如依某一个人讲的,就非常危险了。这个人改变了,你信心就受损了。甚至于这个人讲的从一开始就不对,可是我们没有依经典来判断他是正是邪,所以学习要保持理智。

    所以经典可以照妖,真理、觉悟之法是平等的,就像《孟子》里讲的,“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还有《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佛门里讲的,“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是平等的,不是高下的。

   
述而不作 文化承传

    所以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保持一个理智的状态,而孔夫子也是这么教我们的,夫子说他“述而不作”,没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依照“祖述尧舜,宪张文武”,都是依据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这些圣贤人的学问承传下来的,集大成于夫子,然后再承传给我们。

    所以社会当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其实对我们都是有省思的。我们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路,会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影响我们?会不会因为发生什么事了,我们不想做了?会不会因为某个人,我们退缩了、懈怠了?

    一个读书人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决心,就能够把事情做好。这是我们应尽的道义责任,没有任何条件的。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同胞,遇到了很多人生的挫折,很多堕落的现象,以祖先之心来看,天下无不和之族人,天下无不助,不帮助的族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明白社会民族的需要

    我们刚刚提到,其实很多社会现象都在让我们明白我们社会、民族的需要,像我就听到一位朋友说到,他们在办《弟子规》课的时候,来了一个小朋友,六岁,刚好她打开《弟子规》读前面四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念下来,才念了四五句话就哭起来了,老师们很惊讶,这个小女孩怎么了?她是外婆带来的,跟外婆了解了情况,这个小女孩在胎中的时候,父母是未婚,所以她根本不知道她父亲是谁。后来外婆怕女儿以后嫁不出去,对外根本不承认有这个小孩,然后就找到她自己的外甥,外甥还没生小孩,把这个小孩就给了她外甥,过了差不多半年左右,她外甥离婚了,这个小孩又被推回外婆这里。外婆又在自己小区找了一对年轻夫妻,又把这个孩子送过去,结果又过几个月,这一对夫妻又离婚了,又把这个孩子给推回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幼小的生命不受尊重,就像一颗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