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闭关的时念佛的诀窍(持咒亦是同理)

黄念祖,念佛

黄念祖老居士:闭关的时念佛的诀窍(持咒亦是同理)

本文引用自净缘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以一九八八年于北京居士林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净语》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净土诗集,原名《欢喜念佛斋诗钞》。五十年代初,大量增补新篇,改名《净语》。夏老之诗,乃一代时教之醍醐。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滴滴自然精妙,开人心眼。今名《净语》,弥符其实。净者,净宗也。语者,警语也。故名《净语》。又净者,清净本然也,当生清净心也,无量清净觉(弥陀名号)也,净念相继也。语者,言为心声也,故《净语》者,清净心之显露,清净觉之开示,欲复清净本然,但当净念相继也。

  《净语》直指当人自家宝藏,敬选三则,供养大众。

  (一)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 四首

  其一

  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 字句模糊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 又不联贯 心不应口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永难成片

  其二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妄念自清

  其三

  佛号如珠 念头如线 分则各离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 口不离念 如线贯珠相续不断

  其四

  未能一心 先求专念 未能不乱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 功效自见 无须问人还请自验

  第一则共四首,是夏师甲申(一九四四)年在念佛道场中所作。夏师领导佛七,十分严格如法,正式参加者,都是闭关念佛,这四首正是关中所作,启发大众,认真修持。所说皆大修行人从真实履践得来,修净业者当依为指南,故莫因未见惊人之语而忽之。

  第一首先讲念佛的人容易发生的主要偏差,是要防止的。头两句是【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念佛的时候,思想不集中,提不起精神来。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无精打彩,杂念无穷,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个是最忌了。还忌讳【字句模糊】。这一句佛号,声音出来是模模糊糊的。别人听不清,自己也听不清。故云【己尚不闻佛岂闻】。【先快后慢】,一上来念得很快,越念越慢,越慢越没劲。【既无音节】,音节指音声的节奏,共修念佛时用的鱼磬,统一大众的音节,保证了大众所念共同的内容。个人念同样可用鱼磬,不用鱼磬同样要有音节。音节调适,念佛容易摄心,法益加大。相反,一句佛号中六个字,不论某个字所占的拍子,时而一拍、半拍、1/4拍、1/8拍,那么整个佛号每句在变,念得乱成一片,还谈什么摄心。不但时间上每个字安排得很好,声音的高低轻重也合节奏。节奏很重要,普通的举臂抬腿,若合节奏,便成舞蹈。所以念佛若有节奏,就像流水潺潺,自然合韵,念佛易于成片。

  无音节已不好,加之以【又不联贯】就更差了。后句不接前句,念佛最重要是【净念相继】,若不联贯怎么能相继。【心不应口】,嘴里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头盘算著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对我不起呀,我对他那么好,他对我就这样呀。或者惦记买部彩电。你多盘算这些事,心口怎能相应。至于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念佛时杂念纷飞,不知从何处来这么多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排除。这不用担扰,这是念佛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要去管它,【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这是要诀。关键是提起这一句佛号。【声不摄念】。【声】,指念佛时嘴里发出的念佛声,这声音有很大作用,净土法门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密诀呀,就在于自念自听。所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所听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都摄六根】,首先就把舌根、耳根都摄住了。你这时听的是佛号,念的也是佛号,想的也是佛号,意根也摄住了。手持念珠(身),眼看佛像,鼻中所闻是供佛所燃的香,所以这三根也都摄住了。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一般我们自修,以金刚持最好,就是刚刚有一点声音在嘴唇跟牙齿之间,不是很大。这样念既有声音又养气,叫金刚持。默念也可以听,不过默念听起来要累一点。声音大小可以灵活,散乱的时候,烦恼来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念,用声音摄住念头。如果你念得很清净,就可以小声地念,金刚持或再小一点都可以。要有声,要听这个声。这声音就能摄你的念。这是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古人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