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在北大“信仰与人生论坛”上的讲座(4)

外在的怎么讲呢?比如说你一个数据,一个指标弄错了,抄错了,计算错了;或者说你汽车的一个零部件没有安装好。那可能他马马虎虎,这个有问题。但是他这问题跟他的能力有关系,他也可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他弄错了


  外在的怎么讲呢?比如说你一个数据,一个指标弄错了,抄错了,计算错了;或者说你汽车的一个零部件没有安装好。那可能他马马虎虎,这个有问题。但是他这问题跟他的能力有关系,他也可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他弄错了;也有可能他有这个能力,他不用心,搞错了。那么他为什么不用心呢,他也不想说自己不用心,他用不上心,他不知道怎么用心,他今天的心就迷糊,今天的心就搞不清怎么回事,所以做错事,说错话,导致亏损,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很多问题的出现。然后呢,再影响到更多的人,影响到自己的单位,如果我们老认为“这个问题是别人的”,那我们这种认识和态度就会有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单位里头发生的问题,我们主管老认为说这是我们下面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就会有问题。反过来说,我们在单位里边,如果问题的出现,老认为说这是别人的问题,这是领导的问题,这本身也是会有问题。

  比如说我们下面的人发生的问题,就说明我们管理不善,我们教导无方,所以下面才会办错事,才会马虎。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就说明他内心当中有情绪在发生,内心里边的这些情绪发生以后,导致了结果的失败,结果的失误。

  我们常常需要更加关心自己下面的人的想法,下面的人的诉求,下面的人的情绪。如果我们仅仅在外在去要求说,一定要怎么做,怎么做才对,一天要做多少,要干几个小时的活,要完成多少指标,这个是不够的,这个仅仅是一个工作指标,一个硬性的规定。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更多的情况下,要在内心当中去找根源,尤其是要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去找原因。

  因为外在的境界会在变,我们人也是会在变。他今天做错了,不等于说他明天也会做错;今天做对了,也不等于说你明天就不会做错。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不能很执着。就不能很固定说这个人就是不好,这个人做的事情肯定就会发生问题,都是在于人的教育、引导、管理,以及我们对他的关心,那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单单从这件事情上面,就能够联想到很多的事情,联想到很多不了解的领域应该要怎么办。

随缘与攀缘有何差别?

  我们的心一直在攀缘。那么攀缘——这是个佛教的语言,攀缘跟随缘有什么区别呢?佛教也讲随缘,也讲攀缘。

  随缘,它意思是,要随顺当下的因缘,发挥作用;随顺现实的环境条件,发挥作用。随缘,并不是要我们随便让因缘跑掉,就是要同眼前的条件相结合,使自己真正变被动为主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随机应变,把握机遇,不要让自己的心脱离现实,避免浪费因缘和违逆因缘。违逆因缘就是我们做的事情跟客观环境、客观条件、社会需求相反,那么你就干不成,干成的话你就没有好结果。

  攀缘在佛法的原意,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心它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方向。就是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接触到什么,就误以为有,就认为“这些就是我需要的”、“这些就是我要结交的朋友”、“这些就是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内心没有目标,他没有分析力和判断力。这样子的话,我们的心就会忽东忽西,飘移不定。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的人,就是要让自己的这种随便攀缘的心,随便对自己所遇到的这些境界,都能够内心里头平静如水,不动摇。

  换一个角度说,我们自己的心一直被外在的境界所动摇,那么本来我们第一个念头,第一眼看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听到这个境界的时候,第二个念头,第三个念头,第四个念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几个月,几年以后,我们依然还会被某一个人的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某一个行为,甚至某一句话,某一个动作所影响,所左右,排除不掉,甚至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影响到我们的后世,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不知不觉它就会有那样子的一种力量在支配自己。

  反过来说,有好的力量支配,那么我们这个人以后可能成英雄,成圣贤。我们常常讲“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不好的力量在起作用,就是你内心当中的这个偶像,内心当中的崇拜是一个负面的东西,那么也有可能左右你的一生,左右你的未来,那这问题就很大,就会让自己走向反面的一个结果,反面的一个结局。

  照道理呢,你对别人有这样子的一个想法,别人也未必知道了,别人也未必会有跟你同样的想法。也就是说,你对别人好不好是一回事,别人对你怎么样子又是一回事。但是呢,我们人总认为说“我要对你好,那么你也要对我好”、“我对你是什么样一个行为,那么你对我也要有一个什么行为”。这样子的话,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说我们一个处在地位比较高的人,你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里边的老总,也可能你的员工是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跨国公司几十万。你这所有公司里边的人都认识你,但是不等于说你能够认识下面的人,他认识不出来的。那么也就是,不能等于说,我们认识的某某人,那么要让某某人一定要认识自己,这个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可能我们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一个比较有成就的人,他能够记住很多人的名字,甚至记住很多人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同你接触的一幕又一幕都能够记得住。但是更多的人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人的一天当中所接触的人、事、物,还是有限的。

成功跟失败的主因在哪里?

  那么这个就关系说,我们这个人,究竟要以什么样子的一个境界,作为自己的参照的对象,学习的对象,模仿的对象。这样子的话,我们人才能够一天一天走向成功。我们心情不舒畅的时候,内心有问题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去责怪别人,非常容易去责怪外在的环境,就会觉得今天我们事情做不成功,事情不好做,都是因为别人的原因,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原因,都是因为社会不公,外在的条件不好等等。就是非常容易觉得我们做不好,我们做失败,都是别人的原因,不是自己的原因。而实际上,我们成功跟失败主因还是在自己,根本的原因都是在自己。外在的人、外在的事、外在的物仅仅是一个缘分而已,是第二位的,而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外在的这些条件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第二位的。它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说,你需要的是有形的,精神领域的财富,还是你需要的是有形的物质领域的财富。然后我们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我们自己的下手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