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舍利弗的启示

舍利弗,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舍利弗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优波离、目犍连、阿难、罗睺罗等等,他每一个都第一嘛,为什么每个都第一呢?优波离持戒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多闻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这位弟子,在这方面最突出;那位弟子在那方面最优秀,第三位,在另外一个特长上最好——舍利弗从小就非常聪明,长相呢,也非常庄严。他很小的时候,对印度的各种学说,都非常精通。十六岁的时候,同人家辩论,大家都比不上他,都是认输了,他从小就跟自己的邻居目犍连很要好、好朋友。他们两个有一天到王舍城,去参加祭祀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非常混乱、嘈杂,在开玩笑,舍利弗和目犍连,他们就产生了无常这样子的一种感受,世间无常,那么他们两个就在六师外道那里出家,仅仅过了七天七夜,六师外道当中的这些学说他们都精通了。当时,六师外道那边有两百五十个人,舍利弗最精通——七天的时间,就非常的精通。但是呢,舍利弗还感到自己不满足——还没有究竟解脱。

当时释迦牟尼佛成道不久,他在王舍城,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做阿说示,他在城里托钵乞食的时候,舍利弗看到他威仪具足,步行非常稳重,就深深被折服了。舍利弗就问阿说示说,你的师父是什么人?你学的是什么法?阿说示就告诉他,我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我学的是因缘所生法。这样子呢,舍利弗、目犍连,各个带了两百五十个人,就到竹林精舍去皈依释迦牟尼佛,舍利弗皈依佛陀以后,就经常亲近、追随佛陀,帮助佛陀弘扬佛法。在所有的弟子当中,智慧第一、聪明、才智,又非常有能力。

佛陀晚年的时候,有一个提婆达多,他另立僧团,带领五百个比丘,到伽耶山当中去。那舍利弗、目犍连,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到提婆达多的另立僧团当中去劝导,慢慢慢慢他们悟到所做的错误,重新皈依了佛陀。舍利弗起初在外道当中,他能够带这些外道来皈依佛门;进佛门以后,提婆达多另立僧团,他也能够劝导复归到僧团当中去,复归到释迦牟尼佛门下,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非常有智慧的表现。而不是说舍利弗自己去另立僧团,自己去另外搞一套,舍利弗这样子的所作所为,在僧团当中,备受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受到佛陀的赞叹。

当时有一个比丘,罗睺罗,他刚刚出家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委派舍利弗,为他受沙弥戒,就是拜舍利弗为师,就是让罗睺罗拜舍利弗为师。罗睺罗是佛陀的儿子,他没有拜佛陀为师,而是拜舍利弗为师,让舍利弗为他受沙弥戒。有一次,罗睺罗他到外边去托钵回来,释迦牟尼佛看到罗睺罗有点不高兴的样子,他就问罗睺罗,到底是怎么回事,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因为那些信众们对罗睺罗,以及对那些比丘、大比丘,佛陀的大弟子,有分别心,供养得不一样:小沙弥供养得比较差一点,供养得比较少一点;那些上座弟子,就供养得比较好,佛陀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就告诉舍利弗,僧团是六和敬、六和,那么六和僧团,作为长者,作为上座,作为佛陀的大弟子,应该如何来关怀、照顾、爱护年少的比丘和刚刚出家的沙弥。舍利弗听以后,非常受教育,他也没有一点的情绪——他对佛陀的教法感恩戴德。

本来这些问题是信众的问题,是居士们分别心所产生的问题。但是释迦牟尼佛,他没有去批评信众,他只是告诉僧团当中的上座比丘说,你要好好照应初出家的沙弥,照顾好年幼的比丘,这什么意思呢?释迦牟尼佛——人天师表、三界导师,他怎么去管这些这么小的事情、这么微细的事情呢?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从这点,恰恰说明佛陀的伟大。罗睺罗回来的时候,脸色有点不好看,佛陀他就能够觉察得出来,就知道说信众以及僧团当中的六和敬有问题。那么有问题,我们要怎么去改进呢?我们在不同的层面,要如何来认识这个问题?而不是说,我们所有的问题,都要让佛陀去处理。因为我们下面很多的问题,是我们下面人造成的,是我们下面的人引起的,那我们要不要想办法去解决呢?我们要想办法去改进,我们要想办法去突破。

又有一次,舍利弗受到另外一个比丘的诽谤,当释迦牟尼佛要那个诽谤的比丘进行忏悔的时候,舍利弗非常客气地说,“佛陀,我从小到大,到今天已经活了快到八十岁了,在我自己的记忆当中,从来没有起过杀生的念头,没有说过假话,没有因为自己的利害得失和他人说长论短,去跟人家比较,去嫉妒别人,去给别人过不去,我自己只有天天忏悔,根据佛陀的言教修心、用功,这就犹如大地一样,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谓承载一切,是好的,他能够承受;是不好的,他也能够承受;是轻的物品,他能够承载;非常重的东西,它也能够承载……他是不分的,所有的境界,对大地来讲,他都甘受如饴。舍利弗以大地的这样子的一个境界,来比喻自己,所以呢,他就对诽谤他的那个比丘说,他说,“比丘,忏悔在佛陀的教法当中效果是最大的,也是最好的。没有任何一个法,可以同悔过相比,如果知道改往修来,就是很大的善根、很大的功德,我自己呢,也愿意接受你的忏悔,只要你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就好。这个比丘,对舍利弗也非常地感动,觉得舍利弗确实非常了不起,对同行这样子地接纳、关照、爱护,那么舍利弗对其它的比丘,都是一样地照顾,一样地付出,一样地给大家帮助。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