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在北大“信仰与人生论坛”上的讲座

学诚法师,信仰与人生
学诚法师在北大“信仰与人生论坛”上的讲座

身心痛苦的原因何在?

  佛教里面谈到,身心关系,主张要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身心的关系,就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就是人生的解脱;不能超越自己,就不容易解脱。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就是因为不能超越。那么自己的敌人是什么呢?这个敌人是内心的问题。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内心的烦恼。每个人有烦恼,烦恼产生以后,究竟要怎么办?我们如何来面对,如何来解决?这是佛教要探讨的问题。

  佛教又告诉我们,如何来面对和解决烦恼的方案。释迦牟尼佛曾经讲到人生是苦,并且以此作为佛教的基础。现在的人生活比较好了,物质也比较发达了,可能不太容易领会人生是苦这样子的一个意义。在古代的社会,同现代是不好比了。我们现在是不是会认为“人生是苦”这样一个命题是过时之论?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下,现在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烦恼和痛苦的事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增加的一个趋势。

  比如,在座的,我们有不少人很有钱。有钱不等于说就没有烦恼。反过来说,可能还更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这个股票会不会下跌,通货会不会膨涨,环境会不会污染,自己的产业对环境会不会造成污染,等等。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讲,我们买到的东西是不是价廉物美,货真价实。我们吃的东西是不是有营养,是不是健康食品,等等,他依然还是会有很多的担心。

  不等于说,我们现在物质发展了,我们这些人的担心就没有了,一样。甚至越有头脑的人,市场越多的人,他的担心也越大,也越多。为什么呢?你一个老总,你不仅仅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担心着自己的生活、工作问题,你担心的是自己企业内部所有员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痛苦跟快乐,也就是,所有人的问题你都要为他们担心,所以你的担心、你的操心,比一般的员工要多多少倍。

  这种担心,它是不知不觉的,每一个人内心里面都会有。因为你不能发展,就会面临亏损,甚至面临破产的一种危险。你要去发展,也就要存在着自己的内部的管理怎么样更加优化,外在的发展能够不会落后于别人,自己的产品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如何来对技术进行更深的研究,对这个市场进行更广阔的开拓,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担心,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把这些有形有相的问题和烦恼、担心,回归到我们自己的心里头去,从我们自己心上面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什么能力呢?培养我们有这种能力,来支撑自己企业、社会、竞争者,对我们施加的压力和影响。也就是我们自己内心没有这种能力了,或者说能力不足了,最后首先我们自己的这种信心破灭了,事业智慧不够了,不知道如何来抉择,自己心里有很多很多的烦恼、很多很多的问题、很多很多的包袱放不下,造成我们整个的思考的模式,思惟不能深入,都发生问题,最后就导致我们的决策的失误,等等。那么这些都是跟我们人内心的烦恼有关系的。所以自己要战胜自己,自己要超越自己。

事实上身跟心的矛盾是很大的,并且是一对主要的矛盾。我们在小孩的时候,心灵是纯洁的,内心是干净的,充满了理想,充满了希望,没有恶意,也没有一些不好的,不良的一些东西。所以在小孩的时候,虽然他的身体的发育还在进行,身体还不是很好、很健全、很有体力,还不能为社会、为人做什么具体的工作,但是,反过来说,小孩有一个很好的心态。

  并且,到岁数大的时候,成年人、中年人、老人,为什么有些人他的心态越来越好,就是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的知识跟能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为什么有些人的心态越来越有问题?到中年的时候,我们这个人的身体可以说是非常发达了,但是我们长期在社会上面经历了种种的事情,社会对我们有很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心理就会逐步变得复杂起来。到老的时候,我们人的身体在衰退,我们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人可以说充满了智慧,有些人到老的时候就是很无奈,无可奈何,百般无奈的一种状态,甚至会感受到自己的一生都是在空过,自己的一生都是在受罪,自己的一生没有什么结果,感受不到幸福,感受不到快乐,自己的一生白白都这么辛苦,这么忙碌,没有太大的意义。这种的人比较多,只有少数的人能够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身心,会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自己这一生没有白过,自己的这一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跟社会。

  再比如,你要看书。那么我们看书的时候,看多了眼睛会疼,自己就不愿意再看,我们在想东西,在思考,心里这么想,但是我们人的身体就受不了。让你在那里坐一个小时还可以,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身体就受不了了。那么这个是什么关系呢?就是身心它有关系的,会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身体能够非常专注、非常安静,来从事一项事业,来完成一个工作,它跟我们心灵的和谐稳定就有很大的关系。反过来说,我们如果内心不安定,内心不宁静,内心充满烦恼躁动,看书、做事都是做不好的,书也看不好。

再比如,我们可能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追逐、追求,求这个,求那个。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追求,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内心当中有很多的缺乏,有很大的欲望,才会去做出种种的行为上面的追求。也就是说,我们人去追求什么东西,恰恰就证明说,你内心缺乏什么东西。你内心缺乏的东西,不等于说你没有那些东西,只是你内心有缺乏而已。

  比如说,你想去赚钱,很少有人说,我赚多少钱就够了。今天早晨开幕式上,这个主任说他有十万美金就够了。那我们在座的这些企业家们,能不能认同这些观点呢?我想也未必。大部分的人,他以赚钱为乐。我接触到的一些信徒呢,他有些做生意的,搞企业的。他这个只要有钱就赚,他不管多少呢,他一块钱也赚,一分钱也赚,一百万也赚,一千万也赚。不等于说他一千万块钱,他这个利润就一分他就不赚,他一样也赚。他就变成一个目标,以赚钱作为一个目标,作为一个自己的价值,作为自己的业绩。

  那么很少人能够明白,我们赚钱的究竟的目的何在。事实上,其实一个人并不需要那么多了。我们一天、一年、一生能够吃得掉多少东西?吃不了多少东西,实际上也花不了多少钱的。所以人每一种内心的需要跟需求的含义是不同的。他需要的东西可能很简单,两片面包,一碗粥,一碟小菜,可能就够了。但是他内心所追求的是很多很多的,并且很多都是不正当、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很不可理解的。那么这些都是人的欲望在作祟,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追逐外在的东西,其实就是,以追逐外在东西的拥有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这样子的话,你追逐越多,欲望越大。常常就会引发疲劳、疲乏。因为自己追逐的欲望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很快的满足,或者说得到很好的满足。你满足以后,还会去追逐更多的东西,更大的东西,来满足自己更大的一种欲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