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百法百句 人生百味(5)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都是因为,你自己把这不好的东西去连起来,连起来那么人就会有很多的问题,那么好的东西你不能联想,不好的东西你去联想。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不好的东西你就把它攻破,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都是因为,你自己把这不好的东西去连起来,连起来那么人就会有很多的问题,那么好的东西你不能联想,不好的东西你去联想。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不好的东西你就把它攻破,好的东西也能够把它攻破,攻破的话你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我有成就不执著;你失败了,那么你也不执著。所以它可以用这个来观照,所以它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一种方法。

[6.3] 用这种无我来观照宇宙万法,就知道说这万法的生起了,万法的存在、万法的消亡。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因的,都是有因有缘的,都是无常的。

那么因为我们常常都是在缘着世间上面的这些名言安立,缘着世间上面的名言安立它背后都有一个世间上面的我跟法,世间我法。

[6.4] 《百法明门论》、唯识告诉我们要依于人无我、法无我,就是要把我执去掉、要把法执去掉。

[6.5] 怎样把我执去掉?就是它本来就没有一个我,本来就没有一个生死的我,那既然没有一个生死的我,那么它就不存在说我自己会怎么样——我自己会好呀或者是我自己不会好。它就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破我们内在的一种执着,通过无我来破对自己的一种内在的执着。

[6.6] 只有真正从人无我上才能够缘到法无我,也就是说真要人空,法才能空。如果不能观察到我们五蕴身心是空的,我们自己所有的观念也是虚妄的、不真实的,那么这个法空、法无我是没办法通达的,通达不了。首先就是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一切境界、一切法,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这种分别、执着、用我们内在自己的我的这种观念去缘它,那么这个法也都变成一种执着。

[6.7] 我们一切的散乱、一切的问题都不是外在的,都是我们内心上的问题,内心上自己给自己造成的障碍;外在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都是我们内在的。就是要从内在方面来下手、来遣除。这样的话就需要对于我们内心的问题、内心的状态、内心的烦恼、内心的善法,了解得非常清楚,我们才有办法来决定今天、明天、今生、后生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所以我们如果对法相很了解的话,才有办法对人无我、法无我进行深入的观察。

[6.8] 无我,是包括了所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有。那么既然说是因缘和合而有,那么因缘就是很重要。那么我们想要有什么,那么我们就要有什么样的因缘;我们想不要有什么,我们就要把什么样的因去掉,而且把什么样的缘去掉。它是很简单。这样才能达到。

[6.9] 无我,是包括了所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有。那么既然说是因缘和合而有,那么因缘就是很重要。那么我们想要有什么,那么我们就要有什么样的因缘;我们想不要有什么,我们就要把什么样的因去掉,而且把什么样的缘去掉。它是很简单。这样才能达到。

[6.10] 我们学经、学论、听经、闻法,不是说语言文字的问题,就是说这个词是怎么定义的问题,也不是说我们这位法师他是怎么表达的、方式方法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讲课的法师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想的就是说他是怎么思考的;他怎么思考,他怎么表达的。它这个是最关键。

[6.11] 我们人说话,他总是要有思维的。没有思维的话,你话讲不出。他为什么这么思维,它就有道理的。那这样的话慢慢慢慢我们心才能够相应。

[6.12] 我们常常讲皈依也好、依师也好,那么“皈”,我们常常讲是回归、回投,那么回归就是我们的心回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心的所依是什么,它这里边有“识依缘事”嘛——我们缘的是什么、我们缘的是什么事?我们心归何处?我们心真正依靠什么?那我们如果说对这些心相的问题不明白的话,这个人就很容易内心里边会有这种动荡,就象刚才说人家批评我们呢,那我们就很不高兴;人家夸奖我们的话,我们就很得意。肯定是这么一回事情。

[6.13] 学佛—佛就是觉悟。觉悟呢,就是不迷惑。不迷惑,就是我们通达法相才不迷惑。

[6.14] 我们念佛也好,我们参禅也好,我们持咒也好,目的都是要破迷,要断执,那我们断执着也好、破迷惑也好,他卡就卡在一个理上面不明,理上面不明造成行上面做,做不了,行门和理门,因为你不知道说做这件事情的意义,那么你这个事情就不会心甘情愿,就不会很踏实地去做,这样的话,他自然而然就会盲修瞎炼。

[6.15] 实际上面,“执着”他当体即空的。所谓当体即空—他是因缘所成的,他任何一个法,他有生、住、灭。你观察灭相的时候,他当体即空;你观察因缘和合的时候,他也是当体即空。当体即空,那我们本身的执着就破掉了。不是说你要拿另外一个东西去破他,那个是不对的;不是说你要再拿一个法来破烦恼,你这个法再去破那个法,那个是不对的。

[6.16] 我们修不起来,那就通过分析的方法,通过闻思的方法。首先要从理论上面承许他是这么一回事,然后从理论再到实践,从理论再到现实,从理论再找到我们的下手处。这样的话,我们才有办法真正意义上面用观照般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