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百法百句 人生百味(3)

[4.6] 要做到很小的一个事情都很不容易,没有极大的愿力是做不到的。如果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摆在生命的第一位,譬如吃饭,不吃饭不行。如果我们不是把佛法摆在这样重要的位置,认为不学法不行,那是很

[4.6] 要做到很小的一个事情都很不容易,没有极大的愿力是做不到的。如果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摆在生命的第一位,譬如吃饭,不吃饭不行。如果我们不是把佛法摆在这样重要的位置,认为不学法不行,那是很难把佛法学好的。如果我们经常变来变去,就说明我们内心对佛法最基本的信愿的前提还没有解决,信心的问题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这样是不行的!信、解、行、证,如果信心上面不能解决,那我们学了很多的理论、很多的实践,它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了。

[4.7] 越是讲大话的人,越是整天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都是对无我不通达的一个表现,总之要追逐外在的成就,没有认识真正意义上内心的成就。内心上面的成就就是要把种种的问题去掉。

[4.8] 学佛如果学错了、学偏了,对世间的相没有兴趣了,放弃了世间上的种种成就,不作为心中追求的目标了,但是佛法的相又没有树立起来,两头无所得,造成内心无所缘。

[4.9] 我们以自己虚妄分别的心态,去看、解释、认识种种外在的问题,就会越认识越错,越认识越远,这就是造成我们禅定智慧缺乏的根本原因。虚妄分别不是真分别,不是通过法类来分别,是通过种种世间的名利、是非、得失、计较来分别,这是很要不得很要不得的!

[4.10] 世俗社会的身份是要完成社会责任,佛门里的责任是要成佛。所有外在种种事相都是为了历事练心,在高位、地位,任何位置都能干,才是对的。在任何时候,做什么事我们都是一种欢喜心,做什么事自己的业都能够跟众人的业和合,大家相应,这才是对的。今天你在前明天我在前,今天他在后明天他在前,众缘和合。

[5.1]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法?“以众生性欲无量”,因为众生的根机、好乐心无量无边,所以就有无量无边的法。

[5.2] 造这个论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达无我,也就是为了修行。从一个法相到一个法相,从一个法类到一个法类,来诠释其无我性。

[5.3] 何谓“集起”呢?即“集诸法种子”。我们种种现行的出现,都是有种子的;没有种子,就没有现行。我们能够看到种种相,都是跟我们内在的种子有关系。

[5.4] 大乘唯识宗认为:业集合起来变成种子,即“业种”,这样更好理解一些。

[5.5] 我们造了种种业,业过去了就变成种子;种子以后再感果,种子实际上也是因,起了现行也就是感果。

[5.6] 心是无形无相的,只能从作用上来说明心的意义,所以分为八识。八识各有心所,只有从现象、表现出来的作用上,才能说明它的意义。若不从相上说,就很难说

[5.7] 唯识、百法,是从心上来说明它的规律、说明无我。

无论何宗派,显教密教、性宗相宗、大乘小乘,如果我们没有心,这些宗派就与我们没有关系。修任何一个法门、法类,都与心有关系。只有我们心去缘它,我们心去学它,这些宗派对于我们来讲才是有意义的。

[5.8] 《百法明门论》,佛法,非常扼要,让我们一步步、一层层,逐渐认识自己的心,认识佛法要告诉我们的心态究竟是什么。

不是我们自己妄想“我们的心是怎么样,我们要用功”(就可以的),过几天用不下去,算了。这纯粹是一种妄想!妄想,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怎么能够持久?

[5.9] 要对我们的心进行非常深入、细微、系统、全面的剖析,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的心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不足的方面,有哪些问题……这才是我们闻法、学习经论的主要目的。

我们听经、闻法,本身就是在修行,就是在用功,是真正意义上面的用功,而不是仅仅听一些道理。听了道理若不与心结合起来,绝对有问题,绝对只是一套理论。

[5.10] 什么叫等无间呢?就是前面的灭了,后面的生起,中间没有间隔。

[5.11] 任何一个法,归纳和演绎,世间法将之运用到物上,佛法将之运用到心上。

[5.12] 我们学习佛法,对世间的一切都不上心、不用心了,世间上面的名言、名相已经坏了,至少坏一半,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可有可无,学佛法不在乎这个东西了。但是,又不懂得佛法的名言体系,不知道佛法是如何安立的,以为否定了外在,内心就能得到肯定。但是,否定外在,并不等于正确的就能建立起来。必须通过佛法来建立,而不是凭自己的热情就能建立起来的。先要学习佛法,没学过绝对建立不起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