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观世音菩萨立足于无差别平等的大慈悲,具有广大灵感呢?即因其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证得绝对空性的解脱涅槃之故。 ◎观音是般若的证悟者,以真空为家宅,乃是毫无挂碍,普门示现神通的菩萨。 ◎瞻仰观音其圣洁慈颜温容,不仅内心感觉充裕;唱念名号时,血液循环畅顺,身体健康,因而自然保持长寿。朝夕一心称名后,己心充满观音之回音,不知不觉己身便会柔和而慈祥,成为风范高洁的拥有者,世上人们爱慕他,世间福乐亦随缘而得。 因此对观世音菩萨念念不疑,一心一意地信其实在,全身心地诵念大慈大悲者,任何人都能获得珍贵难忘的亲证体验。 ◎信仰观音菩萨的人们自体入于称念三昧,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不知不觉成为观世音菩萨,在现实社会中应现自在的活动,发出久远以来永恒之光。 ◎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菩萨具足八法,能自他利。 一者,寿命长远。--慈心不杀故。 二者,具上妙色。--常施衣灯故。 三者,身具大力。--常施饮食故。 四者,具好种姓。--常坏憍慢故。 五者,多饶财宝。--常乐说法故。 六者,具男子身。--诃责女身故。 七者,言语辩憭。--至心持戒故。 八者,无大众畏。--供养三宝故。 ◎从情感中解脱出来是生活的大目标。 ◎‘一心念道,爱欲自灭。' ◎基本法教:对他人仁慈,减少自私、分担他人痛苦。
慈悲与智慧(九)--菩萨行愿 ◎菩萨生命的本质就是为实现誓愿。 ◎大乘菩萨乃是为救世大愿而现身的。 如观世音菩萨立大誓愿‘一切众生中即使一人为苦痛所烦恼,彼即永远不住安乐世界。'如此,以誓愿为本体,为誓愿而生,为誓愿而活,以完成誓愿为使命,这就是大乘菩萨。 ◎由救度众生誓愿而生的慈念,便叫做菩萨精神。 ◎如同佛陀以大宇宙为家宅,以一切众生为亲子之大慈悲者故,立下大誓愿,若不能救渡一切众生永不休止。 ◎‘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 ◎‘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法华经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善男子!如是四法,大小菩萨,皆应修学。三世菩萨,所学处故。'--心地观经 ◎‘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疾者,以大悲起。'--维摩诘经 ◎观世音乃是誓愿‘不度一切众生苦恼,绝不休止'的菩萨,以慈悲为心性,忍辱柔和为本相,与愿施无畏为印契。 ◎大乘佛教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也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所以提出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口号,而‘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的菩萨是这个口号的具体实施者。 ◎胜鬘夫人十愿: ‘尔时胜鬘闻授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慢、恚、嫉、悭四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轮,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菩萨的修行叫‘菩萨行',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之中。立志修‘菩萨行'的修行者们修习无量法门,以期‘究竟涅槃'。那么,这‘无量法门'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六度波罗蜜。 ◎大智度论:‘入空法、行六波罗蜜,大慈大悲,此人名菩萨。' ◎菩萨于人中立志高洁实修净化人间的德行。 ◎( 1)自赞毁他(2)见苦不救(3)嗔不受悔(4)似法愚人——四胜处法:菩萨之特种戒法。
慈悲与智慧(十) ◎‘这是我在人间最后的受生,我是为了成佛而才生在人间;我要做人中最伟大最尊贵的觉者佛陀,我要广度救济一切众生!'--悉达多太子 ◎‘我是为了解脱老病死的痛苦,不再沉沦;以及推翻阶级的制度,使众生平等;所以我毅然的出家学道。我曾三禀父王,父王不允。我爱父王,我更要为一切众生服务。所以请你们打消要我回去的念头。'--悉达多太子 ◎‘无怨恨之教,是为佛教;无诤讼之教,是为佛教;无诽谤之教,是为佛教。'(宝藏经) ◎‘闻法者,对说法人,作医王想,作拔苦想,作说法甘露想,作醍醐想。说法者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作愈病想。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皆堪绍隆佛位,常生佛前。'(大集经) ◎‘佛法贵行,不贵不行。但能勤行,纵寡闻,亦先入道。'(大智度论) ◎‘宁当少闻,能解义味,不愿多闻,不了于义;愿作心之师,不以心作师。'(涅槃经) ◎‘虽多闻,若不修行 ,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正法念处经) ◎‘佛言:夫行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虽极疲劳,不敢顾左右;离出淤泥,乃得苏息。人之情欲,甚于淤泥,故以直心念道,庶免众苦。'(四十二章经) ◎‘有一切行为之功果者,虽从舍世欲根生。'(增一阿含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