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于人间和平与正觉世间的行动,承担有情众生与自然世间的宇宙责任。
慈悲与智慧(四) ◎世间的一切皆是变化无常的,尤其是身体,我们提升和美化的,就是这颗心。 ◎由智慧所成的金刚之身,既无忧惧,也无病痛,是永远不变的。 ◎法就是世间实相的真相。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依据条件而生,也依缘而灭。 ◎把无常、演变、苦恼视为实质的,视为归我所有的,都是错误的。 ◎‘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云栖大师——明代僧,号莲池。书‘生死事大'于案头。 ‘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须识得生死根:痴爱即是生死根,不拔痴爱难解脱。' ‘痴爱即是念佛心,即将念佛念痴爱;痴爱若能渐渐断,心心弥陀全身现。' ‘即此便是真精进,不可一念便忘却;净土就在净心中,不可向外别寻求。' ◎如实地真知灼见,而又不执著,这种人便得到一种自在的力量,就是见到了佛。 ◎在觉悟的境界中所见,才是真正地见到了佛。 ◎静下你的心来,学习如何观察,你会发现,此时此地,一切的佛法一直显现著,而你何时、何地才要开始观察呢? ◎佛法是教示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 ◎‘法'必须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 ◎思想‘法'→了解‘法'→实践‘法'→见到‘法'→你就是‘法'了→佛陀的喜悦。 ◎要明了‘法',你必须去阅读自己的经验。 ◎我们的烦恼才是真正的障碍! ◎佛陀教什么科目? ‘诸比丘,我只教苦和苦的熄灭。' ◎佛教的简单讯息是什么? ‘一切都不可以攀缘执著。' ◎佛陀特别教什么? ( 1)他教我们行中道。 ( 2)他教我们要自助。 ( 3)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明了因果。 ( 4)实践的修行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 5)世间的一切都是持续在流动之中,都是永远在毁坏之中,一切皆无常,我们必须谨慎! ◎那里可以学习、研究佛法? 我们要在这个有觉知作用和心理活动的六尺之躯学习。 我们要在体内重新发现四圣谛。 ◎如何修持不执著? 看的时候,只是看;听的时候,只是听,嗅的时候,只是嗅;尝的时候,只是尝;触的时候,只是触;想的当下,只知想;不加入任何自我观念,分别心。‘我'不存在就是苦的熄灭。 守卫六根——佛法的核心! ◎法可以比喻作什么? ‘法可以比喻作筏'——渡河的工具。 ◎在家人如何研究佛法? ‘研究经,就是如来有关空的一切教法。' ◎什么是不死法? ‘熄灭贪嗔痴是不死法。' ※节录《学佛释疑》一书,佛使尊者讲,郑振煌译。
慈悲与智慧(五) ◎‘十来偈'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憍慢中来, 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以佛法讲,世界人类之所以黑暗、纷乱,真正的问题就是自己。 佛法就是要在这黑暗中指出我们一条光明之路。 ◎现在大家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明的意思。而佛救济人类有两种光明,大智慧光与大慈悲光。 ◎随顺佛的大智慧光去了解人生真正的意义。 ◎有了绝对的信心,就会得到佛的大慈悲光,心理就会非常平安,没有忧郁和苦恼的感觉。 ◎佛法能使我们生活在光明当中,得到两种好处:飗成就事业;飘充满希望。 ◎佛法为救世之光,释尊是为救度我们而来。 ◎悲心殷重的佛陀,来这苦难的人间,拯救众生的方法是什么?( 1)带来‘光明';(2)带来‘温暖';(3)成为我们的‘皈依处',使心中即增长了‘力量'--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慈是给与众生的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 ( 1)佛的慈悲,不受阶级的限制。 ( 2)佛的慈悲,没有狭隘的偏私性。 ( 3)佛的慈悲,不是情感的爱,而是通过理智而发动的。 ( 4)佛的慈悲,著重于彻底的救济。 ◎佛救护众生,决不抹煞世间的因果律,这是慈悲中的理性表现。此外,佛的慈悲是有理智配合的慈悲行,不但不违反世间的因果事理,在佛陀的心境中,即出世间的真理也完全吻合。 所以佛的慈悲,是悲智平等的,慈悲而能体验真理,智慧而又能救护众生。 ◎佛把感情与理智,能合成一体,不偏向任何一边,而到达悲智平等与究竟的最高峰,这是佛教慈悲的尊贵处。 ◎唯有证悟法性了脱生死的佛陀,才是万德圆具的幸福者。 ◎佛法虽方便主张布施救济等,而根本却重在自身的努力,自己的苦痛,要由自己努力解决。 所以一个真正的修学佛法者,每能从佛法中,照著实行而获得痛苦的究竟解脱。 ◎学佛应注重如实的依法奉行,能切实的奉行佛法,自会得到佛力的加被,一切困难自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在家佛弟子,怎么也一样的可以远离烦恼欲呢?要知道,系缚生死的根源是爱(不单是淫欲),而出离烦恼,解脱的主力是智慧。在家佛弟子,经一期的精勤修持,暂离淫欲,可能达到见道悟入的地位。见道,只是断除自行的烦恼,彻了法性,不再会犯重戒,如非法行淫等。而淫欲是爱行烦恼,见道的也还不能断以此彻悟法性的智慧,数数修习,以智化情,断尽了欲界修惑,证不还果,才不会再以染污心行淫。 ◎佛法的重心,在乎以智化情而离烦恼欲。
慈悲与智慧(六) 取自印顺导师‘佛法为救世之光' 放下你的忧苦 ◎‘环境不顺'、‘思家心切'、‘心情低沉',弄得‘身体日坏';这些苦痛,不单是个人的悲哀,是共业所感的时代苦难。 ◎身经从共业而来的时代苦难,首先不应该专为个人打算。 ◎身体的健康恶化,是果,是从环境不顺,心情不开而引起的;这是无义利的忧思。 ◎学佛,应从高处看,大处想,从佛法的信解中将这‘徒自忧苦'的无意义事,彻底放下。运用慧眼,在三宝的恩威中,得到光明与安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