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积集德行(3)

现在我们这个地球面临着这样的一种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问题、战争的问题,实际要开的一个药方就是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够使环境的压力、人和人之间的这种紧张情况、国与国之间的紧张给它缓和下来。但恰恰

现在我们这个地球面临着这样的一种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问题、战争的问题,实际要开的一个药方就是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够使环境的压力、人和人之间的这种紧张情况、国与国之间的紧张给它缓和下来。但恰恰又是非常悲哀的,人的愿望从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放出来之后,他没办法降低他的欲望。各个国家都在谈排碳量的问题,谁能够主动地说,把自己国家的排碳量降低呢?就像美国这个最发达的国家,他提生态问题提得很多,但是他也不愿意减低他的排碳量啊!你这个大国都不主动降低你的排碳量,怎么可能让其他的国家降低呢?!所以最终还是个多欲的问题:欲望太高了,追求高消费,居高不下。直到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都不降低欲望,那以后的南极、北极全都融化,海平面全都升高,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全都淹没,整个的地球土地越来越少;由于资源土地越来越少,可能就会引发战争。所有的苦难都是从欲望里面出来的。所以你看我们的这些菩萨们,给我们传达的是这样的智慧——少欲知足。

没有“染恚痴”,染恚痴就是淫欲的心、瞋恨的心、愚痴的心。“三昧常寂”,修甚深的止,住在那种恒常寂定的三昧里面;然后止中有观,能够升华他无碍的智慧。在他修行的过程当中,他没有一点虚伪的心,没有谄媚弯曲的心。“直心是道场”,就真诚、正直的心。我们看到这些经文,作一面镜子,看看我们自己。实际上,我们要升起大惭愧心,我们举心动念常常不真诚,虚假。然而我们有种种的欲望,要满足就会谄媚:对自己的上司、对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他就会谄媚。于是这个过程他都用机心,这个机心就弯曲。

“虚伪谄曲”的心是严重违背道的,所以现在为什么很多人看佛经看不懂。甚至拿到《印光法师文钞》他都看不懂,哪怕他受过高等教育。实际上最终不是他的文化程度问题,他的心是虚伪谄曲的心,他就看不懂佛经: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大乘佛法会讲直心是道场,你正直的心就能够开发智慧。法藏菩萨无量劫以来没有虚伪谄曲的心,这我们都要效仿。虽然这个环境好像虚假,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是有这么一个样子,但我们要知道,你说假话办成的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正事!如果非得要用虚伪谄曲的心才能做成事不可,干脆我们无为一下。所有的善法当中,无为法最高——干脆就念阿弥陀佛好了。所以我们要有这么一种超越的心态,即便做世间的事情,也得要有出世的精神去做。

那么法藏菩萨人际关系怎么相处呢?首先他的念头没有虚伪谄曲之心,然后人际关系“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对人非常的和蔼,颜色非常的欢喜,说的都是爱语、听得让对方欢喜的话。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们凡夫众生都是有我执、我见、我慢的。所以他人际关系为什么搞不到一起,不能沟通,就是“我有我的性格,我有我的见解,我比你强”。所以见了面不要说和颜爱语了,好像欠了他什么似的,板着一个脸,而且还有设防:现在人和人之间关系实际上是太糟糕了。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的心地日益险恶污染、道德水平下降的产物。那么“先意承问”,就是主动地去问讯对方,不是说:“你不问候我,我也不问候你。你有什么了不起呀?”主动问候,就好像常不轻菩萨,见了所有人顶礼:“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终将作佛。”主动地去顶礼,去说出这样赞叹的话。

好,这样的一种修行是用勇猛心、精进心去做的。这种庄严妙土的志愿,在无量劫当中无疲无倦——不疲厌。“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专门去求清白之法——什么叫清白之法?就是令自己和他人回归到佛性——这样的法。那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有几种可得注意。首先讲惭和愧。佛经讲有二种法——为两种白法:一个是惭,一个是愧。所以一个菩萨修行,他一定要有惭愧心、忏悔心,然后要有持戒的心,然后要执持名号念佛的心。这些都属于清白之法的范围,每天把它们作为自己修行的内容。这就属于前面讲的“洗濯垢污、显明清白”的过程。那么以这个清白之法来自利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福德智慧来利益众生;同时把利益自己的清白之法也教化众生,也让众生以这种法来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好,在这个过程当中,而且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三宝是自始至终能够加持我们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常住的。所以法藏菩萨在任何一劫、一生的投生当中,都要恭敬三宝。恭敬有供养,有听法,有蒙佛授记,有代佛弘化这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你看这个法藏菩萨,他发四十八大愿已经是大菩萨的身份,然而在他未来的修行过程当中,他还要去寻找善知识。善知识是我们成就佛道的大因缘。你奉事师长,说明放下了自己的“我慢”。只要有一个人在道德、智慧、法上比我强一点的,我们都要拜他为师,执弟子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来学的。

这说明佛在因地当中有个特点:每一次的示现他都要观察,这个世界上我所处的时空态里面,有不有一个比我更有道德、智慧的;只要有,一定要拜他为师,然后恭敬侍奉。执弟子礼,就是这个师长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像奴仆的心,像大地的心一样去奉事师长,把这种至极恭敬的心表达出来。尤其是对我们的和尚阿阇黎,一定要奉事恭敬;如果不能恭敬自己的师长,如果对师长有轻慢之心,甚至有讲坏话之心,这都是要堕地狱的。所以这些,法藏菩萨都是在以身垂范了——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福德、智慧来庄严自己的一切菩萨行,这就“以大庄严”,来“具足众行”。“大庄严”这里就是大乘的福德、智慧。来庄严自己的菩萨万行,其目的是令一切众生也获得这样的功德成就。

《无量寿经》之积集德行(三) 

“……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好,先看这一段。法藏菩萨在这个无量劫的积功累德过程当中,他一切自利利他的行为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诸法空性的智慧的基础上去做的。所以智为前导——般若智慧前导。所以他是住在“空”。诸法的空性——自性空、毕竟空、无所有,这是诸法的本质相状。住在这样的空里面。空就离开一切相,没有男相、女相、一相、异相、善相、恶相,这些:无相。“无愿”,没有相也就没有希求的东西。所以讲空、无相、无愿叫三解脱门:入涅槃城,或者从空门入,或者从无相门入,或者从无愿门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