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讲弈秋教两个学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学下棋成了国手,另外一个学生一边学下棋,一边猜测有天鹅飞过来,就想像:“我能不能把它打下来,做个菜吃。”他老是分心,就被淘汰下去了。孔子在森林里面见的那个老人能够抓知了,竹竿一上去就把它抓下来,像探囊中之物一样的,他能够达到这个神妙,也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所以我们能做到用志不分——一向专志,我们念佛的神效才能上来。道家也讲九转丹成,丹成要九次的反复。所以我们看这些经典、一些重要的文句,我们要看清楚它的方法论的原则。 好,那这样他因地当中,就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以所修的“佛国”——就是净土,从果上来说,它的面积开廓广大。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常的广阔、开阔——“开阔广大”。由于他的心广大,所以地面也广大。“超胜独妙”,是指它的这个地面构成的材质都是七宝,乃至无量珍宝合成的,超胜他方世界所有的珍宝,唯独它非常奇妙。这是从它的材质来看。然而“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从它的“建”,到它最后的“立”——就是成就,它具有着常的特点。这个“常”就是涅槃的常、乐、我、净的常;“然”就是法而自然的那种常的特点:在西方极乐世界体现出来了。这种常的特点就是“无衰无变”,这个刹土不会有衰坏,不会有变异,它永远都是那样清静、庄严的。无衰无变,这就是它常的特点,不像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世间,有成、住、坏、空。以后这个地球,包括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它们共有三大灾,水灾、火灾、风灾要把这些世界全都毁掉。那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三灾的威胁,它永远是不会衰变的。 《无量寿经》之积集德行(二) 好,那么出现这样一个净土的果报,是由于法藏菩萨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这个“兆载永劫”就已经是我们难以想像的时间跨度,然后加一个不可思、不可议的概念——这都是华严表达的那种大数里面最后的大数。就是这样一个圆满大愿的过程,经过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非常久远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样“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法藏菩萨“积集菩萨无量德行”,就是矻矻汲汲地修行六度万行的菩萨行。在这个永劫的修行当中,首先是“心净则佛土净”,法藏菩萨也要走这个道路。自身清净——净土之因,从清净自已的心开始。所以“不生欲觉、瞋觉、害觉”,就是贪色、贪财的这个欲望的觉,这个五欲得不到满足——瞋恨的觉以及恼害他人的觉,不生起来。这是细微的——这个贪、瞋、害的觉不生起来;那么粗糙一点的就是对境产生一种想——一种冲动的贪欲的想、瞋恨的想、恼害他人的想,也不起来。这个心就如如不动。 那这个心摄受了他的六根——摄住六根,“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不贪恋执着外境的六尘,那你想,这就不是凡夫。我们凡夫是六根都要奔逸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里面,中间就会生出六识。所以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这就使凡夫众生在这里苦恼,竞争,造孽、轮转。现在法藏菩萨六根摄住,与六尘不偶——不对待,当然也不会产生六识。你看他的心就很清净,就离开了十八界——凡夫的境界。忍力成就,不计众苦。这个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这个忍分为两种:一种是众生忍,一切众生骂我,打我,诽谤我什么,如如不动——你不跟他计较;一种是法忍,就是法上的——饥渴哟,寒热啊,这些,也能够忍。 那一般讲忍,就是面对魔军。有的是来自外面的魔军;有的是来自我们里面的魔军,就是我们的烦恼、结使。你看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百万魔军过来,佛就告诉魔王波旬,“你这个魔军啊”——魔军一般能够发出十支队伍,这十支队伍是挺有意思的,所以我们辨别什么是魔。魔军发的第一支队伍——最大的部队,就是“欲为汝初军”:欲——淫欲,是你派出的第一支主力部队。我们一面对欲望就打了败仗,堕在负处,就成了俘虏;那你面对魔军,你首先就败了。“忧愁为第二”,忧愁也是魔军呀——第二支队伍。“饥渴第三军”,饥渴是魔军的第三军,如果我们忍受不了饥渴——饥渴起盗心,你就偷人家,抢人家,你就是堕到了负处啦。“渴爱为第四”,这种爱欲的需求像干渴一样的,让你坐立不安,非要去满足不可。“第五睡眠军”,所以一天到晚我们就昏昏欲睡——睡眠,也就是被魔军控制了。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做到不睡,但至少要做到控制睡眠的时间。如果我们像社会上养生一样的,你得要睡八个小时九个小时;修道人如果睡八个小时九个小时,那可能就有问题了——你被魔军控制了。孔子对宰予——他的学生,看到他昼寝了,都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怖为为第六”,这种害怕、恐怖、畏惧是第六军。“疑悔为第七军”,怀疑、后悔就是第七军。所以当我们升起极重的对善法的怀疑和后悔的时候,我们被魔军控制了。“瞋恚为第八”,瞋恨的心——动不动发火的心,这都是魔军。“第九利养军”,就是你追求名闻利养,喜欢这些知名度,喜欢搞那些虚的东西——摆架子、搭架子,这都是被魔所控制。“第十军自高,轻慢出家人”,就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高,很骄慢,轻蔑出家人。所以这个魔军的十支队伍,我们想一想,面对这十支队伍,我们能不能打胜仗啊?很有可能我们都打败仗啊!一打败仗,这个魔王波旬很高兴了:“你没有逃脱我的魔手——魔掌心哪!你还是魔子魔孙啊!”所以三界不容易出得去。 那么法藏菩萨他的忍力成就,就是超越了这些魔军的范围。忍力成就也包括他的忍辱波罗蜜,不生一点瞋恨的心。就好像《金刚经》讲那个歌利国王割截忍辱仙人,一片一片肉割下来的时候,这个情况下,一般的人还不生瞋恨心吗?!但是这个忍辱仙人不仅没有生瞋恨心,还生怜悯心,生慈悲心,而且发愿:“我成佛,最先要度你这个恶王。”这就忍辱到家了。所以这个歌利国王以后就成了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憍陈如,憍陈如就是歌利国王过来的。这是“忍力成就”。 “不计众苦”,就是所有的痛苦都不计较。为了完成这个大愿,为了庄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鼻地狱的苦都要经受。不会由于受点苦,我就后悔:哎呀,这个愿很难完成啦,得了得了吧!“不计众苦,少欲知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的。“少欲”,欲望不要太高;“知足”,尤其是一个沙门,有少欲知足法,才有涅槃法。我们很多的烦恼、很多的谄媚攀求的心,都来自多欲。少欲之人就住在茅蓬,他也是如同住在天堂;多欲之人住在天堂,他也像住在茅蓬。所以现在我们讲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不在于外面的这种物质的多少,实际上就在他的一种观念、一种心理的觉受。所以幸福指数是跟人的观念相关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