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一讲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一讲 请看下面。“受乐同于漏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当中的天人,都能受到种种的快乐,它这个快乐的内涵、纯净度就像一个烦恼断尽的比丘。“漏尽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一讲

     请看下面。“受乐同于漏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当中的天人,都能受到种种的快乐,它这个快乐的内涵、纯净度就像一个烦恼断尽的比丘。“漏尽比丘”就是指阿罗汉,断尽见惑、思惑,没有“我”和“我所”的概念,能够获得九次第定,享受那个禅乐。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就不取正觉。

那么我们一切众生都在追求快乐,这是一切有生命的人他自然的一种心理需求,就是趋乐避苦——趋向快乐,避免那种痛苦。不仅人道的众生,就是蜎飞蠕动的低级动物,它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在我们这个世间的快乐,它是无常的,它是会变化的,它会乐极生悲的,它很多快乐都要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就好像昨晚上我们听刘博士讲,财富这个事:当你富裕了,对方就会穷一点。它是消、长的关系,因为财富是有一定量的。这个世间众生没有做到无尽藏的水平,所以它一定是此长彼消的关系。所以这里面就有机心,就有手段:“我怎么保持我这一块?我保持我这一块,就得损害别人的一块。”就好像两个国家在打仗,如果有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又懂得军事,又懂得预测,这个国君能用他固然好,如果他觉得用不上,他就会把这个人杀掉。为什么?怕被敌对国所用。所以看到我们这个世间的快乐,它不是真正的快乐,它的快乐里面是蕴藏着苦难的、痛苦的。

那西方极乐世界的快乐,它是永恒的快乐,它是超越了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也是纯粹的乐,它就不会变异。所以这个不会变异的快乐就有一种比喻,就好像一切烦恼都断尽的阿罗汉的快乐,它就是纯粹快乐的一种觉受,它不会变异,它不会退转,它也不会造新的业。实际上这种快乐,就是法藏菩萨为了成为阿弥陀佛证到的涅槃四德——那种常、乐、我、净的涅槃的乐。这个涅槃的乐就用“极乐”来表达。什么叫极?超越了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就叫极乐,这种极乐是不会变化的,不会无常的。所以我们就能够透过这一愿:一切众生趋乐避苦,趋向快乐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就在极乐世界

离开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间是得不到真正快乐的,它的快乐是一种表面的——很快就会消失的那么一个水泡。它的本质是以苦难作为背景的,因为它是无常的——无常本身就是苦的,你就是富为天子,你的寿命也是短暂的。那么这一点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外部的环境以及阿弥陀佛愿力加持,都能让这些带业往生的天人得到漏尽比丘的快乐。比如风吹过来,我们感觉到这个德风——八种清风,吹拂到身体马上就有像阿罗汉那样的快乐觉受;听到那种音声,尝到七宝树的果实,蒙阿弥陀佛光明的注照,都有这种纯粹的快乐。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这些菩萨,他的面相非常的欢喜。

他不会像我们紧锁着眉头。我们有时候也想笑,都叫“苦恼人的笑”,看到这个笑都难受——装出来的。很多高级宾馆的服务员为了职业上的要求,她每天挂着那个职业性的微笑,一变都不变。等回到家里她就发脾气,为什么?装的太久了——受不了,所以她的丈夫、她的家人就成了她的出气筒。因为这是装出来的、表演出来的,她内心的觉受反而是苦的,她的微笑不是出自真心的。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和往生者见到心生欢喜,他本身就很欢喜——他很纯粹的快乐;他这种纯粹的快乐感染到对方,对方也是纯粹的快乐。那你想想,这就很好了。不像我们这里,大家都有烦恼,都有痛苦,都有怨气,他就要发泄。你发泄来,我发泄去,人和人之间真的是:他人就是地狱了。所以为什么现在人和人之间他很难交流,普遍的都不信任。特别在生意场上、政场上,他都要设防:“我要不受伤害——我要设防。”你也设防,我也设防,但是大家又好像为了共同的利益要去合作,于是每个人都带着人格面具在那里做戏。做久了,你说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点真诚在里面。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每一愿要反省,法藏菩萨发的每一愿都像一面镜子。法藏菩萨每一愿,他要把它推到一个至善的境界,给一切众生至美、至乐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在他方残缺的世界这种苦难的、残缺的人生,在那里得到一种补偿、一种理想化的提升。于是我们在那种酸甜苦辣、苦不堪言而且吐不出来的时候,忽然听到这一愿,我们还不发愿去吗?这个世间没有一点快乐可言,原来还有西方极乐世界——却是永恒的、纯粹的像大阿罗汉那样的快乐。我们这个世间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好,这是第三十九愿。

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菩萨,想见到十方无量无边庄严清净的佛国,应他的念头马上如愿,在七宝树上都能够映照出来,让他了了见到。这种见十方严净景物的状态,就好像这个菩萨手上拿着一面明亮的镜子,透过这个镜子看见自己的面相一样的清楚明白。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就不成佛。好,前面有一愿是谈在七宝树上见他方佛国无有障碍,那主要是针对净土的庄严来说。这一愿虽然也是见他方世界的景物,但是这里的主体是放在了往生的正报上——就是菩萨上。这一愿法藏菩萨所要加持的是什么?让往生到净土的菩萨能够有一个殊胜修道的增上缘。

首先,极乐世界的菩萨,有的是大菩萨,有的是小菩萨。那么这些小菩萨靠他自己的证位来说——比如说他是十信位的没有破无明的菩萨,他是见不到他方世界报土境界的。这里讲“十方无量严净佛土”是指他方世界的实报庄严土的净土。按他自己的修行水平,他见不到;见不到呢,那么法藏菩萨就加持他。虽然他不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但是加持他:就像登地菩萨一样,也能见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的报土。实际上见到报土也就等于见到了佛的报身。那见十方无量佛国的报佛、报土,在七宝树上都能照见。见到报土呢,这位菩萨他就了解了诸佛如来在法性的这个层面如何庄严净土、如何示现八相成道的全过程。也就令这个往生的菩萨能够在更高的层面——在诸佛庄严净土、饶益众生的果地层面,来调整他的发愿,来调整他未来庄严净土、饶益众生的这种菩萨行。这样就使这个极乐世界的菩萨,在完成自利利他的菩萨道、圆成佛果的这个进程当中,大大地缩短了距离。实际上这也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疾速成佛的一愿的表达。

好,请看第四十一“闻名诸根具足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国土”——也是指无量无边的微尘数的国土——有诸菩萨众,“诸菩萨众”包括初发心菩萨、十信位菩萨以及三贤十圣、等觉菩萨。这“诸菩萨”就是四十一个阶梯的菩萨。这些菩萨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从闻到名字开始直到他修行菩萨道的全过程——到达成佛这样的一个地位,都能令这些菩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圆满具足。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