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二)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二) 好,那么紧接着就有出家之相。净居天人看到太子在这里享乐这些世间的五欲,怕他迷失了,就有一个提醒。有一次这个太子跟净饭王说:“我要出去看一看,游览游览一下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二)

      好,那么紧接着就有出家之相。净居天人看到太子在这里享乐这些世间的五欲,怕他迷失了,就有一个提醒。有一次这个太子跟净饭王说:“我要出去看一看,游览游览一下。”结果这净饭王赶紧把道路打扫干净,这个车都准备好。车子从东门出的时候,一出去就看到一个老人颤颤巍巍。这个太子一看这么衰老,就想到:“我也有老的时候啊!”一想到这个,兴味索然回来,不去看了。过段时间从南门出去,这个净居天又示现一个病人病得面黄肌瘦,这个太子一看这个病人,又让他有所感触,又回皇宫,不去玩了。第三次出西门,碰到一个死人——正在送葬,让他感觉到:“哎呀,这么哀伤,我也迟早有死的一天!”到第四次从北门出去,见到一个沙门,这沙门就是净居天变化的。他问:“哎,你是什么?”“我是个沙门”“沙门干什么的?”“沙门处在闲旷的地方修道,解决生、老、病、死的。”这个太子一听:“哎,这很好,我要干这个。”所以回去跟他的父王一说:“我要做沙门。”这个净饭王就吓坏了:“我就唯一的太子,就指靠他,他要出家,这怎么行呢?”那用很多因素把他困在那里。最后还是因缘成熟,也是天人帮忙,白马从城墙一下子跃出去——星光之夜跃出去,连续跑了二百四十公里,到达苦行林。这么一个事情,所以就叫:见到老、病、死,能够敏锐地觉悟到这个世间是无常的。
    所以要解决这个生老病死——无常世间的苦难,这位太子发心出家。“弃国财位”,他可不是一般什么人,他是可以做国王的人。阿斯陀仙人看他的相都说:如果他不出家,二十九岁能做转轮王;如果出家,他一定会成佛的——说这种相。当时净饭王把这个太子抱出来,这个阿斯陀仙人一看就流眼泪,搞得净饭王害怕:“哎,是什么情况让你掉眼泪,难道我这个儿子还有不吉祥的东西吗?”这个阿斯陀:“不是这样的。等他成佛时侯,我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了,听不到他讲经说法。我为自己感到悲伤,所以我掉眼泪。”好,他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的这些,全都抛弃了。“弃国财位”,这告诉我们:世间上有比国王的财位更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修道。就入山学道了,先跟很多外道去学。很快就学到了,无论是欲界的禅定、色界的禅定乃至非想非非想禅定的功夫都具足。但是还是不究竟,不能解决生死问题。
    出家过程当中,他是骑着白马过来的,他身上是一个太子的这种装饰。这个帽子都是缀满了宝珠的,璎珞都戴在胸上、臂上——很多,这是不合适的了。所以当时这个太子自己用金刀来剃发,把自己的衣服要换下来哪。但是换下来,这个换给谁?换什么衣服?哎,这时候,忽然就出现一个猎人,身上披着袈裟。他就问:“哎,你这个衣服不错!你怎么披袈裟?”他说:“我是打猎的,我是觉得披上这种衣服打猎很方便,那些动物都不会跑。”因为这个袈裟是修道人的幢相,动物一看比较放心,但谁知道这是假冒的道人。那这个太子说:“你这样做不好啊,这样吧,我们来换吧,我身上的衣服把你这个换过来。”就进行了一个调换,就是舍掉很珍宝的衣服,就披上了这个袈裟。然后让这个车匿——他的车夫,就把白马包括这些璎珞,都交给他的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因为这个摩耶夫人生下这位太子七天,就已经到了忉利天啦,所以这个太子是他的姨母抚养大的。这样“剃除须发”。当这个车匿回去还有很多故事了,我们就没有必要没有时间去讲了。
    剃除须发就做道人,“端坐树下,勤苦六年”。我们两年前到印度也参拜了一些释迦牟尼佛修道的圣地,其中有一个石洞——在那里苦行六年的石洞。我们也爬进去看了一下,那真的是每天一麻一栗,瘦的是能见到骨头——他修苦行修了六年。当时外道婆罗门的这些修行人,也推崇苦行,但最多修三年。这位太子竟然修了六年,加了一倍,这对以后降服外道是非常有作用的。如果你一年苦行都没修,你跟他讲,人家外道他不听的,说:“你这个人就是养尊处优,在皇宫里面待着,你凭什么跟我讲什么东西呀?”现在这个太子修了六年,就有降服他们的力量。所以这位太子出家修道,还真的做到了一个修道人应该做的事情:刻苦、精进努力、唯道是念、不为一切所动摇——五欲早已放弃了。当时,这个频婆娑罗王看到这位太子托钵的时候,对他很欢喜,好像很有缘分,劝他返俗:“如果你愿意回来,我可以把一半的国土分给你治理。”这位太子根本就不为所动哪。
    好,第六相就示现成道之相。“现”,示现在这个五浊恶世。五浊恶世:这种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我们可能对这“五浊”还常常是很淡化,在一个清静的、智慧的佛陀那里看,我们这个世间五浊的程度是不堪忍受的。但不堪忍受,这个世间众生还能够在这里津津有味地忍受,所以给他一个名称就叫娑婆——堪忍。很难忍,他竟然还在这里忍,这就是这些众生的刚强难化。比如现在的见浊,你看看见浊到什么程度!没有正确的知见引导他的人生,他有什么幸福可言?他能走向什么样的归宿?光这个见浊,我们思惟一下我们当今中国的现状,你都会感到痛心不已。示现在这五浊恶世,佛还不能表现得过于清净。太清净了,跟众生的距离太大了,还在这个世间待不住。还要善巧方便,要“随顺群生”。怎么随顺群生呢?示现自己也有“尘垢”,也有烦恼,也要修行。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从果向因的一尊古佛,他还要修什么行哪?还要六年苦行干嘛呀?这都是示现了,为什么要修行?还有烦恼才去修行嘛。
    修行,甚至是全身瘦得瘦骨嶙峋了。最后这位太子决定——这个苦行不是究竟解脱的方法——走中道。走中道就开始在尼莲河“沐浴”。当沐浴的时候,这个魔王波旬就故意地把那个岸都提高了,让他爬不上来——因为瘦的很厉害没有力气。这时候这个树上的一个神,就叫“天”,这个天呢,就是护法神,就把这个树枝按低,让这位太子手够得上,攀着这个树枝上来。否则都上不来,这不是笑话吗?所以才能够由这个树枝攀援出“金流”。金流就是尼连河它的下面像金沙一样的,就叫金沙河。
    好,“得攀出池”之后,这位太子要找一个成道的地方,他就向菩提迦叶方向走去,这个尼莲禅河离菩提迦叶不远。但现在我们看那个尼莲禅河已经没有什么水了,古代可能是非常浩大的水。现在只剩下一点细流,干枯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沙子。这位太子先到了菩提迦叶前面的一座山,在山窟里面一坐下来,这个山就震动,这个山神赶紧告诉说:“菩萨,这个地方不是你成道的地方,运载不起你成道,你只要在这里入定想成道,我这个山都会倒塌——都会发地震了。”说:“你一定要到前面不远的地方,离这里大概十几公里的菩提迦叶,下面是金刚座。”那么十方三世诸佛成道都是在那地方成道的:菩提迦叶它下面有金刚座。但是我们去看,到底是不是金刚座也看不出来,反正那个菩提树是很神奇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