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树音妙乐

《无量寿经》之树音妙乐 佛告阿难:“世间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展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

《无量寿经》之树音妙乐

佛告阿难:“世间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展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好,这是“树音妙乐”第十五章——这一段。介绍完了菩提树之后,释迦牟尼佛又告诉当机者阿难——进一步来阐释极乐世界的音声之美。那音声之美呢,就有一个次第的比较。享受什么音乐,欣赏什么音乐,这也是福报。古代的帝王家里都有乐队,而且从礼的次序上来看:帝王他是八佾——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天子享的乐;如果诸侯呢,他就是六佾;下面大夫可能就是四佾。身份不同,享受的乐队它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世间帝王是享受人间最美好的音乐。那么把世间帝王享受的最美好的音乐——它有百千种音乐——跟转轮圣王所享受的音乐来相比,就是百千亿万倍不及其一;转轮圣王与四天王天所享受的音乐相比,又远远不及;四天王天享受的音乐跟忉利天王享受的比,又不及;那次第的,忉利天王不如夜摩天王,夜摩天王不如兜率天王,兜率天王不如化乐天王,化乐天王不如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王的音乐。所以这样的六天——从世间帝王到转轮圣王,到第六天,他们享受的伎乐音声,上一重天的要胜过下面的“千亿万倍”。

好,也就是欲界六天当中,最美妙的音乐是他化自在天了——第六天。那他化自在天的“万种音乐”——就是所有的音乐的音声,不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七宝树”中风吹来发出的“一种音声”,相比都“千亿倍”不及其一。用这个次第的比况,是传达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非常的清净、非常的美好、非常的华丽、非常的具有不可思议的德能:是这么一个情况。那这种音声的质地到底是什么?刚才讲享受音乐是一种福报,现在我们众生都没有福报。现在就是我们想欣赏夏、商、周的音乐,都没这个福报——想听先王之乐都没这个福报。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赞叹韶乐“尽善矣、又尽美也”,武王的音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现在我们就是这样的夏、商、周圣王的音乐,都没有福报听到;或者我们即便偶尔听到了,我们也没有欣赏能力——对牛弹琴。《高山流水》你跟牛弹一弹,它照样吃草,它无动于衷。

我们就想像这种西方极乐世界音声之美,实在是我们再丰富的想像都没有办法去了解。相传法照大师在南岳修般舟三昧,得念佛三味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给他授“五会念佛”的。这个五会念佛能够让人断烦恼,证法性,开悟。这个五会念佛音声的频率振荡可以直接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并且告诉一个信息,这个音声在人间传五百年就没有了。所以现在大家都在唱五会念佛,可以说并不是法照大师得的一个音乐。法照大师原来在山西一带启建五会念佛道场的时候,他的音声可以传到长安的皇宫里面去,所以那种音声的穿透力是非常远的。那别说法照大师了,就是道绰大师——唐代的时候,他领人在树林里面念佛,等到他念完了离开后,树林上空还有佛号的音声在环绕。

所以在我们音乐史上有一个叫韩娥的,美好的音声可以绕梁三日。包括音声响彻遏云,他的音声过去真的把云都挡住了。这个音声感动人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一种悲哀的声音一唱,都能让大家哭起来;然而一种欢乐的声音唱起来,大家都笑起来——破涕为笑。它就能够有这么强的转化人心的力量,所以这个音声通过耳根是跟我们的性海相通的。这个音声之道是很值得去探究的。那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界当中的音乐之都,它每天都有自然而然显发的万种伎乐。你看我们的大型交响乐团,它有多少种乐器、多少声音?也就是几十种,最多一二百种而已。那如果有几万种的音声,组成一个盛大的音声的海潮音,那你说这是什么情况——那种盛大、那种辉煌。而且它非常清净,让人听了以后,这个浮躁的心都能够平静下来。所以这是“自然”——就是法尔自然、无作妙用的——“万种伎乐”音声都盈满在西方极乐世界。那进一步说,万种伎乐的音声——乐声,都是法性的音声、实相的音声。所以我们常常讲,音声能够表达无形无相的实相。

用这种音声表达的法性——实相,它就具有八种特点。这八种特点就是这八个字: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大家注意这八个字,实际上这八个字就是实相的一种在音声上的表达。“清”,清净。实相是清净的,所以我们从至诚的实相心发出的音声,它就非常清——清彻。那清是跟浊相对的,我们浊染的心闻到这样的一个清净心,马上就像清水珠进入浑水里面,我们浊染的心就会变得清净。“畅”就是畅达。如果是直心,他出的音声一定是畅的;如果他充满机心、谄曲的心,它就没有畅的特点。直心是道场。所以当我们唱着这种声音,比如在佛号当中,一定要把它非常流畅地唱出来,不能中间有阻逆。

“哀”,就是实相的音声当中它有一种悲感——大悲心。从文学艺术来看,任何能够留世的都是悲剧。悲剧感发人心的力量最大,洗涤人心的力量最大。那这个“哀”——哀感,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从表层来看,是对我们生命现实苦难的一种哀;从深层来看,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一种同体的大悲心。我们常常有居士说:“我为什么念东林佛号会掉眼泪?”当问出这个话,实际上它就是哀的这种特点的表现。因为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哀的一种结晶——就是他大悲心的结晶。这种果地上所彰显的大悲心,它让我们念的时候,就能引发我们自心的大悲心,这两悲相感,就会悲喜交集,就会掉眼泪。当我们在流泪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我们法性的一种显现。所以我们常常说,你如果对念佛法门没有一次流泪经历的话,说明你对念佛法门是无动于衷的,这个佛号还没有对你深层进行感动,你的哀感还没有出来。但实际上你至诚去念,这种哀感决定能出来的。这是西方极乐世界音声的特点所决定的——哀。

再就是“亮”,哀而不伤——明亮。亮就是法性当中般若智慧的表达,它有亮色。然后这个音声非常微密,“微”就是能够探到我们内心最深层的地方去——阿赖耶识最深层的地方。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向内心去念,不是向外面去表演的。你只要向内心去念,再用这个佛号把我们微密的无量光寿的这种原型——我们讲原型,是深深地藏在了我们的分别、烦恼、执着里面,我们要透过这么一种微密的声音,把我们内心深处最微密的无量光、无量寿显发出来,探赜钩玄,直奔主题。所以为什么叫“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单刀直入,用这个阿弥陀佛名号微密的声音,把我们佛知见——佛知见也就是无量光寿的表达、寂照一如的表达——就能够显发出来。千军万马直奔主帅——微密。然后这种音声是妙的,“妙”就是奇妙,不可思,不可议。那这种音声能够令我们浊染的心变得清净,能够令凡夫的知见变成佛的知见,能够在这个音声当中顿然超越九法界的境界,安立在佛的法界。竟然以这种音声,把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转为我们自己的功德,以阿弥陀佛的香光来庄严我们的法身慧命。这就是很奇妙,就在这种六字的音声当中就能显发出来。这就是“妙”——妙不可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