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六讲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六讲 好,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闻信我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生起系念我国的行为。”这个“系念我国”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六讲

好,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闻信我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生起系念我国的行为。”这个“系念我国”就包括他愿意去,把当下这个心就一心牵挂西方极乐世界:“原来那个世界才是我的故乡,这个世间太苦了!太没有意思了!”就系念极乐世界。“同时呢,也植众德本。”也做些净业三福这种通途的修行、功德,护持三宝哇,等等这些;大修寺院,建塔呀,这些也需要做一点。“然后把这些系念名号、做福德功德的资粮,都以至诚心回向。”这“回向”概念在这儿出现了,“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趋向一个目标。如果念佛,包括做净业三福这些事情,你没有一个回向的话,它自然有一个因果的法则:可得人天的福报。你做这种回向,那么有为有漏的福德,就转为无为无漏的出世间的往生净土的资粮。所以这个回向对净业行人是很重要的哪!那这个回向包括往相回向,包括还相回向:往相回向就是我至心地求往生到那儿去;同时,如果在那里得无生法忍,我还要回来度众生,这就是还相回向。往相和还相回向都是成就大悲心。“这一回向就愿意生到我的刹土,如果这样的念佛人临终不能成就安稳往生净土的话,我就不成佛。”所以这叫系念必得往生愿。

在四十八大愿,这三愿就是往生的三愿。这三愿没有必要去划分优劣、高低。昨天也有信众提问题:只有第十八愿往生到报土,好像第十九愿、二十愿就往生到化土。没有这个说法呀!阿弥陀佛不是这么发愿的。由于众生的根机不一,他有的是从信愿切入,有的是从发菩提心切入,有的是“我系念,我还要做点功夫,我还要加点其他的辅助”——他怕不保险,你要顺应他,都来摄受他。最终这三愿无论如何表达,无论侧重面在什么地方,它都包含了一个总的精神——信愿称名。信、愿、行都在里面,只不过是信、愿、行它的侧重面不同。这是众生的根机、好乐不同,你不能以一种来涵盖一切。摄受众生的根机不同,侧重面不同,他总的往生还都是在一土嘛!你不要在往生的果位上去分一个优劣、高低,也都要把它做平等观。那么这样,我们从这三愿里边得到一些启示:我们从第十八愿,启示,加大深信、切愿的建立;从第十九愿来看,我们要尽量努力发起菩提心;从第二十愿来看,我们一定要在功夫上,在福德上,也要做点事情。我们就正好把这三愿的精华集中在一起,那不是更保险了吗?往生品位不是更高了吗?那就不是更“阿弥陀佛”吗?阿弥陀佛不是更高兴吗?为什么要以一愿否定其它愿呢?三愿我都把它整合起来,那阿弥陀佛更高兴!

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六愿。第二十一愿——“各具三十二相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都能成就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如果这一愿不能成就的话,就不取正觉。这三十二相就是佛的相好,它里面当然也包括着八十随形好。前面是把如佛的紫磨真金色表达了一下,这里直接就讲出往生者具有佛的三十二相。那这一愿发出来,它就很鲜明地表达阿弥陀佛是把佛的果地功德,完全恩赐给一切往生者。因为我们从常途——通途的修行佛道的过程来看,一定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尽,朗然成佛,成佛之后还要用一百小劫来修相好——就修三十二相。

那么这叫“百福庄严一相”:修一百种福来庄严,才能得到一相。那一福是什么概念呢?比如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成了瞎子,你把他们治疗成为一个恢复光明的人,这就叫一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都要死亡,你救治让他们生存下来,这就是一福。可见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最快也得九十一小劫,慢一点的是一百小劫。那佛为什么要修相好?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法身的功德无形无相,只有在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庄严当中才能寄托,或者叫寄寓,所以相好庄严越微妙,所体现的法身功德就越广大;第二个要素,就是度众生必须要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让众生见到这样的相好,生欢喜心。这三十二相,它主要是以我们娑婆世界转轮圣王的相为标准的。转轮圣王的相是最好,所以依据这样的标准,佛的应化身就示现三十二相。但是他比转轮圣王更清静,更微妙,更圆满,更能够随智慧行:一般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但没有那个更微细的“好”;佛就有。

那么我们再思惟:三十二相对诸往生者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这就是阿弥陀佛对一切往生者,给予了他生命当中最高的尊重,把一切往生者内心的性德,透过让他得佛的相,快速地引发出来。我们说身和心是同构的:有什么样的心,就能够显现什么样的相,这是相由心生;同时有什么样的相,它也能转变心。那你说我们都有三十二相,我们的心也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跟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个法身的功德、佛的功德、这种佛的慈悲心,就有相当的趋近。所以这三十二相恩赐给往生者,一方面庄严往生者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外表,更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往生者把他本具的佛性彰显出来。

好,再看第二十二愿——这个“菩萨一生补处愿”。愿文的表达是这样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佛国有很多的菩萨往生到我的刹土,一往生后,就能究竟圆满地到达一生补处位。这个一生补处位是等觉菩萨的位次了,就是一转生就补佛位,这叫一生补处位。“除其本愿”,就除了他因地的本愿——要去他方世界上求下化,也能得自在。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力也有。他是为了救度众生故,披上他因地当中弘誓的盔甲,到他方世界去积累菩萨六度的功德根本,度脱一切苦难的众生。游化诸多的佛国,修大乘菩萨行,供养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

“开化”——开示、教化恒河沙那么多的无量众生,使这些无量的众生都能够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那么这样的一个极乐世界菩萨,他这种修行可以令自己,也能令他人“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常伦”就是通途佛法那种修行的次第,。如我们一般讲,要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妙觉,这是我们通途修行的证位。但是这一愿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菩萨修行——这些一生补处的菩萨修行,他可以不要经过这样的次第,他就在“位不退”或者在“念不退”的当下,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梯。现前就能修行普贤十大愿王圆满的功德。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就不成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