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无上法门——参话头(2)

中国禅宗真正走出了印度 佛学 的系统,进一步涵化两国文化精蕴,完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范,成就了中国特色的禅宗,从而开拓了深远流长的慧命,是在唐末五代之世。 在中国,禅宗作为生命之学,虽和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之

中国禅宗真正走出了印度佛学的系统,进一步涵化两国文化精蕴,完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范,成就了中国特色的禅宗,从而开拓了深远流长的慧命,是在唐末五代之世。  

在中国,禅宗作为生命之学,虽和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之学别帜互异,但却后来居上,兼融并蓄地包含了各家的精旨,儒、道、释及百家之学自宋以后,全都融入禅海之中,汇成禅文化大系而不再自成其体系了。(自此而后,儒道释诸家实质上都以禅为其内在精神而各自表述其外在“家”学)。  

继此之后,三玄论孟,荀墨学庸,互为交流,自传统的经典文化中突破,禅宗的园地开结了五家七宗丰硕的成果;一股清新自在、充满机趣活泼的生命之泉,自深厚的中国大地中漾溢迸出,滋润灌溉了大江南北和山泽野地。  

所谓“拈花微笑”、“不立文字”的宗旨,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生命的真谛和妙趣,从此遍及到一花一叶,蠢动含灵之中。  

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正是中国祖师禅带来趣向真如的宣示和超越自我的启蒙。  

不需透过皓首穷经的义理辩解,不需经由钟鼎庙堂的祈福加持,人们就可亲切、直率地触及到真如自性跳动的脉搏,“明心见性”已不再是那么遥远而生疏的指标。 

这些都是中国祖师禅特立独行的典范,这些属于整体生命的智慧火炬,划过历史长空,为当代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智慧德业。 

客观规律的运转,在有形的生命断代史中自有其生成坏空的韵律和节奏,随着时代的移迁,禅宗门风也跟着蜕变;也许是时届“去古已远”的年代,到了北宋南渡后,中国禅宗史上,一个新的风规产生,一组旧的命题重现:“参话头。”这个重生的宁馨儿诞生在气运转新的中国大地上,离开六祖开创的年代,将近五百个年头。 

他到底是传扬心灯的功臣,还是败坏祖庭的罪人?历史上的功过,自古谁又能下得了定论?更何况这是一脉智慧的传承! 

古人倡导参话头之意义: 

正如南师怀瑾所言:“话头者,即为入道之柱杖。善知识者,犹如识途老马,手握柱杖,乘彼良驹,见鞭影而绝尘,闻号角而脱锁,自他互重,子琢母啐,一旦豁然,方知本未曾迷,云何有悟耶?” 

又说:“禅门衰落,用“念佛是谁”话头,天下丛林入此话中,终至滞壳迷封者,如麻似粟,于是使参话头者,如念佛号……禅门参究之旨与方法,势将永沦丧失矣”。南师所说之“禅门参究之旨与方法”,就是古德所言之“参要真参,悟要实悟”之实义。 

所谓“参要真参”,是指学人要实证到“实相”,首先必须要如实的参话头,并且要参出“疑情”(绝非是自由心证的自说自话),这是方法。 

所谓“悟要实悟”,是指参出“疑情”时,还要经由一番寒澈骨的心路历程,才能实证到“实相”,开发出本自具足的智慧,这是宗旨。 

以此,参话头之施设,试如南师所言:“话头者,即为入道之柱杖。”也如盐亭袁焕仙先生所说:“此法至易、至简、至高、至玄,胜行中之特行,要法中之妙法。此观音入德之门,诸菩萨入德之门,三世诸佛,一切贤圣入德之门。” 

换而言之,参话头是自古迄今“明心见性”、“开悟成智”“唯一”的多快好省的黄金方法,是为了天下学人都能一咬咬破无处下口之铁馒头,真参实悟而后转化成为经世致用的大智慧、大承担,进而转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实践方法。可以这么说,参话头是用于撬动地球的“支点”,开发人类智慧,趣向幸福、和谐之途的实证“心法”。它使中国禅宗具足了内在精致的生命动力,成为有别于印度、中国佛教的可以道、可以名、可以再现而真实不虚的教外别传的智慧体系。 

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尼连河畔的菩提树下,经过七天的修炼和实证(真参实悟),成就了大智慧、大承担的智慧德业以来,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几乎历代所有传承的禅师都是和释迦一样,经由参话头之心法而实证开悟,继而传续心灯,无一例外(禅师和释迦经由参话头而悟道的心路历程都是相同的,唯一有别的是释迦和禅师彼此所积累的功用和内在的含蕴深浅不同),其中实例在下文中都有详细举证,在此不具。 

虽然禅门自大鉴(慧能)而下,花开五叶,枝接七条,代有人出,但毕竟脱不出日积尘生,时久弊兴的历史规律。《指月录》、《五灯会元》等书记载,自黄檗禅师以下的历代祖师,几乎一致对于学人“修道(实证)者少,说理者多”的浮夸虚饰的作风,呵斥有余。溯自五代而还,禅门宗风,由于前有临济的三玄三要,曹洞的五位君臣,后有黄龙的三关,圆悟的《碧岩》等等的施设;又因宋代兴倡文风之实,流风所及,遂使天下衲子学人,舍真修实证之学而放情于禅话风月之中,宗门实际理地,修持法要沦于戏论之流,更有甚者,徒以公案、评唱,妄心意解,总不实证,穿凿牵强,以为契悟之机,而与禅道祖意,南辕北辙;不啻误人自误,更且使千古心灯,智慧心法,灭绝失色。 

明代莲池大师在其《禅关策进》书中对于前代当世宗门不重真参,不重实悟之颓败之风,特予批评:“今人心未妙悟,而资性聪利,辞辩捷给者,窥看诸语条中内答机缘,便能模仿,只贵颠倒异常,可喜可愕,以眩俗目。” 

又说:“古人棒喝,适逗人机,一棒一喝,便令人悟。非若今人以打人为事。” 

又说:“宗门之坏,讲者坏之也。或问,讲以明宗,曷言乎坏之也?予曰:‘经、律、论有义路,不讲不明!宗门无义路,讲之反晦,特使其参而自得之耳。’故曰:‘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又曰:‘我若与汝说破,汝向后骂我在’今讲者,反其套话矣,西来意不明(佛法智慧不能实证),正坐此耳。” 

莲池所谓“宗门无义路,讲之反晦,将使其参而自得之耳”,正说明中国禅宗重真参实悟之心法其来有自,非徒逞口舌聪明,宣讲便利可说禅宗。 

在同书序言中更申明参话头心法对于禅门学人的重要性:“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时(参话头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起疑情),经历劳苦次第(真参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明心开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出家或在家),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删繁取要,集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特安用之?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伪于鸡声,暂离虎口,得少为足是增上慢人,水未穷,山未尽, 擎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犹未晚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