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问:空性的智慧 <br> (一)、一个人若想从轮回苦海中解脱,便一定要对空性有所了解。<br> (二)、一切有情因不知一切法乃为空性而执无我为实有,因而产生了瞋等五毒,并累积各种罪业而遭受地狱等六道轮回之苦。<br> (三)、一切众生虽然喜乐,但却不懂寻求空性等之快乐的根本;虽然不喜苦,但却不懂舍弃执实和烦恼等之苦的根本。<br> (四)、念头和心理的苦恼自心中生起。因此,念头和心理的苦恼即是从空性中生起的。如果你了解了此点,你便了解了佛法的一切精要所在。<br> (五)、「心」是个被嫁祸、归罪的名词。心所指的对象为何?它是那有着「我快乐、我不快乐、我……」等,想着种种念头的东西。当心无法本然地认识它自己时,就有了迷惑的有情众生。<br> (六)、如果无法了解心的作用,那么你应该如此思维:如果你能够抓住某些想要的东西,如你的财富或家人,以为足够。但是,你仍然会有许多贪求。贪欲永远不可能被用尽。<br> (七)、如果你认识到一切的迷惑外相皆自空性之心生起,而形相、音声、味道、口味和触觉的对象物,都只是迷惑之外显而已,那么你将会了解到一切现象都像是一个幻相、一场梦、水中倒映之月、一道彩虹或是镜中的倒影罢了。<br> (八)、人们尝试着执持着他们的执着,与拒绝不快乐的东西。但这些是永不竭尽的,也因此而有许多心理的不悦和问题生起。<br> (九)、当我们看到某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会想:「我喜欢那个。」接近某些不愉快的东西时,我们会想:「我要除去那个。」这些事物好像真实地显现,但事实上它们的精要所在是空性的,它们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br> (十)、了解何谓空性,是减少、去除对自我执着、烦恼的圆满方法。那是什么呢?例如,我们以为「我」、「我有个身体」。但我们的身体仅仅是我们自己迷惑的外在显现。它们并不是真的,它们是空性的。<br> (十一)、心是空性的,而且空性之心具有光明与觉知性。这三者是合一无别的。在这三者的基础上,「我」与「他人」、执着、侵犯、猜忌、傲慢等等概念生起。<br> ((十二)、)因此,心的重点乃在它是空性的,它没有任何颜色或形状。它像是虚空般的空性。而我们必须去认识这像虚空般的空性。<br> (十三)、假如你认识心的作用,那么即使是如执着等心理烦恼的生起,你也不会被其力量所支配。假如侵犯之心生起,你也不会在其力量控制下;如果猜忌之心生起,你也不会被猜忌之心的力量所左右。<br> (十四)、了解到心是空性的,而由心而生出的烦恼和念头也是空性的,就等于是了解到了空性的意义。<br> (十五)、证悟空性——了悟心是空性的,而一切烦恼与妄念亦是空性的,此即圆觉,究竟安乐。<br> (十六)、但因众生无法了悟这点,故一切有情众生染污地以为有「我」,并认知形相、音声、味道、口味和触觉的对象物是真实的,而生起了贪欲、瞋怒和染污。<br> (十七)、当我们想到「可怜的有情众生被如此地迷惑」时,我们便会生起强烈的悲心。例如,如果有人睡觉时做了一个极恶的梦、纷扰的梦,像是梦见丈夫、妻 子、双亲或孩子生了重病、死了或失去了,他们必会悲伤、哭泣、弄湿了他们的枕头。但当他们醒来时,他们会了解这梦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而且他们会想:「这 不过是场梦,它不是真的。」并再度地高兴起来——即使他们可能看见枕头仍是湿的。轮回中的迷幻就像这般。<br> (十八)、当我们对空性的意义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时,我们将会了解到,一切上师、本尊、空行、护法、诸佛、菩萨与贤圣僧都已证悟了空性的意义。<br> (十九)、他们便是藉此证悟而离苦得乐、而能够去利益众生、具有超越认知、神奇、圆满的力量。见到了这完美的一切,我们将自然地对上师与三宝生起信心。</p>
<p> 问:空之探究 <br> (一)、有二种人远离佛法,非佛弟子,永失佛法:一者、说色乃至涅槃有真实性;二者、不信世流布性。如是二人不任受持菩萨禁戒。<br> (二)、如其受者,受者不得,师则有罪。何故不得?诽谤实法、着非法故。是故虽受,终不得戒。若不得戒,云何得名在此法中为佛弟子?是故名为远离佛法。<br> (三)、菩萨戒者非口所得,心、口和合,然后乃获。是二种人都无实心,云何可得?<br> (四)、若于色中妄生计着,于佛法中则为永失。若不信色是流布者,是则名为谤一切法,是人则为永失佛法。是故不可宣说若有、若无。何以故?<br> (五)、如因五阴则有我、人、众生、士夫。若无五阴如是等名何由流布?色亦如是,以有色故则有种种,名字流布。真实之法无有流布,离真实法亦无流布。<br> (六)、愚痴之人说诸法空则得大罪,若有说言大乘经中一切法空亦得大罪,不能善解大乘经义,生憍慢心,言我善解,随其自心妄想思惟,为人广说亦得大罪。<br> (七)、若言一切诸法性无,云何得有,流布于世,亦得大罪。何以故?谤一切法故,谤一切法者即是外道富兰那等真弟子也。<br> (八)、富兰那谓诸法性无,而佛法中亦有亦无。若有人说一切法空,当知是人不中共住、共语、论议、布萨、说戒,若与共住,乃至说戒,则得大罪。何以故?不解空义故,是人不能自利、利他。<br> (九)、生我见者,不至三恶;不解空义,为人广说,当知是人必到阿鼻。有我见者,不谤三宝;妄说空者,诽谤三宝。<br> (十)、说有我者,不诳众生,不谤实性,不妨法性,不妨众生,获得解脱,不教他人毁犯禁戒;不解空者,谤一切法,不解实性,不解法性,妨于解脱,与多众生作恶知识,自不持戒,教人毁禁,常乐宣说无作、无受,令多众生增长地狱。以是义故,名为远离无上佛法。<br> (十一)、是故大乘经说:若不解空,甚于痴人。何以故?愚痴之人说色是我,至识是我。有我见者,不坏佛法;不解空义,永坏佛法,破失灭没。<br> (十二)、云何名为不解空义?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信受空,不解于空,不解于法,是则名为不解空义。何以故?说一切法,本性自空无因缘空,说一切法亦无处所。若无处所云何名空,是名不解空。<br> (十三)、云何名为真解空义?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一切法中无有性故,是名为空,法亦不空是名解空,如是解者不妨于义,不谤三宝,是名正解无有错谬。<br> (十四)、云何正解?如色说色乃至涅槃,分别无有种种相性,是名色空,以色真实流布于世,是名不空。<br> (十五)、以是义故,说色一法亦有亦无,解是二故亦法亦空,终不于中妄生计着,是名真解空义。<br> (十六)、得大自在菩萨摩诃萨成就五事:<br> 一者、心得寂静;二者、了知世事及出世事;<br> 三者、为众生故,处在生死心不愁恼;四者、了知如来甚深秘藏;<br> 五者、菩提之心无能坏者。<br> (十七)、菩萨何故心得寂静?<br> 一、能破现在众生烦恼故,心得寂静。<br> 二、为调众生得佛法故,了知世事及出世事。<br> 三、为令众生得利根故,乐处生死,心不愁恼。<br> 四、有令众生破坏疑心,受持、读诵、了知如来甚深秘义。法说非法、能灭佛法、污辱佛法、犯说非犯、受畜八种不净之物,为摈如是诸恶人故,受持、解说如来秘密甚深之义。<br> 五、虽知外道微细书论,解其义趣,终不破坏菩提之心。如是五事摄取菩萨菩提之事,亦名五事,亦名五功德。<br> (十八)、何等名为菩提之事?能自利益,调伏众生,受持佛法,不破菩萨所修禁戒,菩提之心终不倾动,懃修精进,坏邪见等,说三乘道。</p>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