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我错 倘遇发生人事争执的时候,只要自己回心转意,肯认错,对方决没有不谅解、不言归于好的。能够这样做,彼此就相安无事了。天下决没有不可化的人,只患自己待人不够诚心罢了。 我们处世倘能抱定“是我错”的宗旨去应付人,时时观照自己的错处,同时也就没有去找他人的缺点或残疾当作笑话,或作谈话的资料的余暇了。指责他人的缺点或残疾,是刻薄的行为,是犯了十恶业中恶口兼绮语的罪过的。 (8)处世的嘉言 怎样对待人,真是一言难尽的,现在引用大德们的嘉言来做个结束。 王自强居士说:“家庭中许多烦恼,许多闲气,若在小节上用些工夫,以后都可以避免。例如看见尊长招呼一声,是多么亲切。看见丈夫或夫人说几句慰劳的话,笑他几笑,是多么的要好。世间许多纠纷,都从小节上忽略而来。惟其不注意小节,朋友从此失和,亲族因此不睦,夫妇竟致勃溪。所以尽管是细事小节,要十分注意”。 魏禧居士说:“人于横逆来时,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觉怒情燥气涣然冰消。乃知自反二字,真是省事,讨便宜,求快乐之法门。” “人做事切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烦碎。但代人做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烦碎。” “性情苛刻者能使骨肉不相亲,况远者乎。慈和者能使仇家忘其怨,况平人乎。可见人之亲疏,全在自己,不可专责人也”。 唐彪居士说:“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者常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忠厚,亦且免怨。” “人固不可多事,然亲友有义不容辞者,以事重托,理宜委婉力行,行至必不能行,我心已尽,而亲朋亦自见谅。有一种自了汉,止知自吃饭,自穿衣,若人稍有所托,即沉吟推诿,生平未尝代人挑一担,解一事。及到有事,未必不求人,若人似我,又当何如?” “事系幽隐,要思回护他,著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局外而訾人短长,吹毛索垢,不留些子余地;诚以己当其局,未必能及其万一”。 余忘我居士说:“他人之信不可私拆。他人在写信时或看信时,不可偷看”。 蔡梁村居士说:“待人最要从厚。人待我不以理,我以薄施之,是我无以异于彼也”。 史典居士说:“凡待人接物,胸中要有分晓,外面须要浑厚”。 “凡亲友中有家庭之变,或有词讼不测之事,当设身处地为之谋虑,不可膜视。” “我施有恩,不求他报。他结有怨,不与他较。这个中间宽了多少怀抱,忍不过时,著力再忍。受不得时,耐心再受。这个中间除了多少烦恼。”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人即我信,何济于贫”? 袁氏世范载:“处己接物,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唇于人也。” “慢心者,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其身,则愧汗浃背矣。” “伪心者,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弃矣。” “妒心者。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不以为然。闻人有不如己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 “疑心者,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覆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与人缔怨,常萌于此”。 唐彪居士说:“只一个耐烦心,天下何事不得了,天下何人不可处。”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耻莫大于不恩人,而作恩人之状态”。 江衡居士说:“与人相处,第一要谦下诚实。同干事,勿避劳苦。同饮食,勿贪甘美。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人有恩于我,终身不忘。人有怨于我,即时丢过。见人善,称扬不已。闻人过,绝口不谈。久久行之,到处受人爱戴”。 石天基居士传家宝载:“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仇人背后之诽论,皆足供我箴规。盖寻常亲友当面言既不尽,背后亦多包荒;惟与我有嫌者,揭我之过,不遗余力,我乃得知一向所行之非。反躬自省,则仇者皆恩矣。” “无义之人不得已而与之居,须要外和吾色,内平吾心,庶几不及于祸。” “待人,一切贤愚好歹都要包容和蔼。明知某人是恶人、小人、奸人、佞人,亦要自己心中明白晓得。却不可在脸面言语上,露一些憎嫌厌恶之意。” “心内要极其精明,外面要极其浑厚。精明则我不受人之欺,浑厚则人不怨我之刻。所以人之黑白,只宜在心,不宜在口。乃涉世妙法。” “凡朋友亲族中如有行狡、刻毒、险恶的,我曾同他做过事,或曾与其交往,虽然知得十分真确,总要存在心里,外面却要和颜悦色,低声下气,推事远他。切不可显然顿绝他,致令结冤。切不可将他的坏处向人诉说,恐传说闻知,彼不自悔,反生怨恨、仇隙、排陷,意外灾祸每每由此而起。所以与人绝交,不可出恶言也。”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与人谈话不可故意张扬自己的长处,和自己所作之好事。此乃取辱之道。”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横逆之来,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得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动气徒为自损。” “责人善者,隐恶而扬善,则与人同归于善。倘责人善者,是己而非人,则与人皆陷于非。” “隐人之恶,扬人之善,不独自己留存厚道,亦是免祸消愆妙法。” “遇诡诈之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人有操之不从,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地步。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令其可从。”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真是妙人。” “高傲自大者,人皆憎恶,乃量小福薄之人也。” “受小人侵侮,不必与他计较。”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理相干,可以理遣。” “以言感人,不若以行感人,言虚而行实也。欲使人见吾之善,不若使人不见吾之善,见则恐招人之忌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