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十三集)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幸福人生讲座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06/12/21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13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昨天提到修道人一开始要懂得学吃亏,也要明白人生的真相,绝对没有吃亏的事情,也绝对没有可以占人便宜的事情,因为因果通三世。所以我们面对逆境的时候,看起来好像自己是吃亏了,但那都是消我们的业障,所以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不再造新殃就是绝对没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所以先学吃亏,绝不占人便宜,这就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具体的落实。其实当我们想著不再造新殃,我们的念头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这个也就很重要。因为万法由心,假如我们是为自己,我不要再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那还是有个我在修行,但是假如我们这个不再造新殃是不愿意恼害众生,是希望透过自己的依教奉行,行为世范,跟人家结法缘,这个心量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在看待每句经句、每句圣贤佛菩萨的教诲,都要把这个我放下,要时时为众生著想,时时扩宽自己的心量。所以佛门有一句话说「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假如我们的志向就是以这个为志向,尽种西方九品莲,那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众生我们都当作莲池海会的法眷属,那绝对不是说往生以后那里才有莲池海会的法眷属,我们在当下就是以这样的心境自行利他,劝请大众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在这个当下我们就要表现出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的人生态度出来,让人家看到我们这样生活确实是轻松自在,心向往之,这就真正是为人演说。演得好其实就已经在说法了,假如只说不演,人家说我们有口无心,人家心里不服,因为我们没有表里一如,我们这种人生的态度和心量都会影响到我们修学的状态。所以学贵立志,志向要很远大才行。

  为人演说那要演得让人常生欢喜心,昨天也提到跟我们朝夕相处的人我们很难时时以笑脸对他们,反而是不常见面的朋友、道友我们能够笑脸迎人,其实从这里看出我们还是有情绪在用事,我们还是有分别、执著在其中。所以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智慧是被分别、执著给障住,要在面对一切人事物境界当中把自己的执著、分别给放下。所以佛门,我们进到山门去最先看到的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给大众最深的印象,第一点是什么?笑口常开。也告诉我们,假如不会笑就不能进佛门,为什么?因为假如不会笑进了佛门,可能会恼害众生,因为我们一张脸很严肃,都把人给吓退了,那怎么让人来闻正法?所以又有一句话说到,「面上无瞋供养具」,我们什么时候修广修供养?当下与人相处当中可以欢喜对他人,笑口常开对他人,这就是已经在修供养。所以事实上修行绝对不是往生之后再修,绝对不是打开经本再修,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什么时候修想法?时时刻刻都是修行。

  有一句话提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在进还是在退?很可能我们直接联想我今年好像比去年好一点,但是我们觉得好一点都不见得是真正好,很多时候会是自己的错觉,这个月比上个月好一点,我们的进退可能思考的是一年、一个月,甚至一个礼拜,而事实上进退都在一念之间。我们修行假如不能够回到原来进退在一念之间,圣狂之分在乎一念的话,这一生要想有所成就很困难。我们不从根本修,不从起心动念处下手,这一生只能跟佛法结个善缘。

  不从这个根本,事实上这无始劫来的习气是很难对治的,所以我们修行要有高度警觉,要从起心动念,不然我们很可能会被自己给骗了,反正我都修十年了、我都修二十年了,应该有进步。这个「应该」二字不能轻易把它带过。所以夏莲居老居士教诲我们,「一个修道之人,一定要打破自欺一关,我们的修行始有商量之处,而且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的病痛,修行才有下手之处」,其实这个下手就是修正我们的习气烦恼,就是从我们错误的起心动念处开始修正起。夏老的教诲以至於很多祖师大德的教诲都非常的深切,我们应该恭敬的去领受,可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也可以很冷静的看到,我们一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那分利他的心比较强,还是现在我们学了三年、学了五年之后比较强?假如这三、五年我们是增加了很多佛学的常识、知识,而那一颗利他、利众的心却远远不如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强,那其实我们确实是在退步,因为修行就是修这颗心,当真诚退了、当平等心退了,我们修道很容易失平等心,我们觉得我修得比较长,他才刚进来,我们还一副好为人师,这时候慢心一起,不知不觉。所以心已经起妄了,当然是在退步,我们可能不知道。甚至於我们可以跟他长篇大论讲一堆,自己还觉得你看我还可以跟人家讲一大堆的道理,很可能在讲道理当中我还不懂得回光返照,这一句我好像也还没做、那一句还要再加油。所以一切的言行,只要离开了修身为本的这个原则,那我们已经在搞佛学,而不是学佛了。所以这都是很重要的观照,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