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6)(《大经解》讲授)(3)

"坏邪见之明,所以言哲。"他能破除邪见,他有智慧。所以这个见大家要知道,舍身容易,舍见难呀,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小心,不要形成一个邪见。你要把头脑,髓给人都容易,你要把你心中的邪见舍去是非常之难呀!能够

    "坏邪见之明,所以言哲。"他能破除邪见,他有智慧。所以这个见大家要知道,舍身容易,舍见难呀,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小心,不要形成一个邪见。你要把头脑,髓给人都容易,你要把你心中的邪见舍去是非常之难呀!能够把自己的邪见,都能给破坏了,不但不拿他当邪见,当主人,当发号施令,而且把邪见都破除了、消灭了,成以成为哲。高才勇哲这四个字咱们中国的两种古译,古的注解讲的很深入。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高才勇哲不是一般的勇哲,是以在世间超出来非常奇特。《会疏》是日本人的解释。日本人的注说:"不常人所及"。这是日本的文化,"不常人所及",咱们就不习惯了,就是非常人所及,不是常人所能及的。白话文就懂了,不是常人所能及到的,所以说是超异,这是日本《会疏》的解释。这个解释我们引了三个,两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净影》呢?他的解释说:为什么说与世超异呀,"此德孤出"所以叫与世超异,古德注经我们要知道,他一个字,一个字都甚深呀,若能读古注的人,尽量读古注,近人有好些人水平确实远远不及古人。就是这样,此德孤出,孤是孤独、孤单,此德孤出就是要理解这个"孤"字。我们用禅宗的话来理解,比较可以深入。临济,现在天下临济儿孙遍天下,现在庙里出家人都成为临济的后代,就是临济僧。临济的话"此德孤出",他讲这个孤出,他说四个字"孤明历历",聪明的明,他的孤明历历说是什么,这是人的本心,人的本心,我们修持应该如何呢?就是保持着人的自信,是孤明历历。孤是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明,又称为孤明,这里边无所住,什么都没有了,孤呀!生其心还是明呀!孤明历历,一个是清清楚楚,历历,历历分明。是禅宗开悟,了了见,无所见,无所见了了见,历历分明。历历分明的那个历,不是日历的历,一个是这样的解释。一个是相续,所以到了禅宗出关和重关的境界。孤明历历,此德孤出,他称赞,所以说他是与世超异呢!为什么说世间超异呢?因为他是能够达到孤。这个德,什么德,是孤明历历的德。底下把这个世字讲一讲。大家说好你同意我这个讲法了,我们故往深里讲啊!底下我们再把日本《合赞》里边说,也就更清楚了。同意这样的解释了,《合赞》他是日本人著作,所说这个地方也很不错。他讲"与世超异"所谓世者可能是说法藏这个时候的发心,底下就要发心了,已经是地上菩萨的地位,登地以前都叫世间,与世超异,这个世字,不是和世间的人比突出啊!他是和地前一切比,他超异啦。地前在登地以前都称世间,登地的菩萨才称出世间,所以《阿弥陀经》讲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世间也是讲的这个世间。不是说人难信,畜生难信,天难信,阿罗汉、缘觉,地前的菩萨都难信,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大家对于净土经之信,那是自然如此,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世间不是光是古人吗?所以真正信净土的人,都要知道自己,我这个肩头很有责任,不要太低估了自己。一切世间难信的,我能信,难信能信。底下就要知道自己不是小器,是个大器,你很大的一器。还能舀出水来,你不辜负你这个器嘛。这么来看这个地上,因此孤明历历,此德孤出,不要像一般讲的。一般讲就是他比一切世间都强呀!他很高才啊!他很勇猛精进啊,很明哲。就是很泛泛的带过去了,这个地方就很深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满足于泛泛的这种情况,就满意呀。我们的修持也是要走这个道路,所以识心达本,这个沙门。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有为法,你理解了,无为法不行了,你现在大家弄的都是有为法,要了解无为法,识心达本,才叫沙门;所以大家知道,不要把许多,同俗世间,世间有很多说法,是把咱佛教庸俗化了。我们要还他本来面目,不能把庸俗化了的东西,把他当作真容颜呀,所以就把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就超过这个世间,为什么要超过世间,为什么超过,这个德孤出。这个德是什么德,明哲,哲是心明,就是识心达本呀!在这方面呀。这是主要的,这个《合赞》他是一个疑问的话,就是不敢问肯定的。他也觉得法藏这个时候,应该是地上,但是他又不敢肯定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净影疏》这个时候先作了一个结论,所以对于法藏当下这个时候,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过去是有争论的。一种是像《净影疏》所说的,《净影疏》说是寻发无上心呀,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地前的世间行,是在登地以前。地前叫三贤位,先是十行、十住,住住有十个住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个十是地前三贤,三贤的位子,到了十地,初地十地,地上,地前,虽然是贤,称为内凡,在这里称为外凡。现在这个凡夫是外凡,不是出了家,你就不是凡夫,在这里称为外凡,现在这个凡夫是外凡,不是出了家,你就不是凡夫,深刻地说,你登了地前三贤才是内凡,三贤以下是外凡,是外凡。所以他说是这个时候法藏还是地前,地前三贤位子哪有如此的,底下后来就发四十八愿。那才是地上的出世间行。他把这分成两段,在日本译集,望西,都是日本的注经,他们就属于这一派,那么至于中国的这个昙鸾大宗师啊,昙鸾净土宗的,昙鸾、道绰、嘉祥,大家都知道,嘉祥是禅宗的祖师,善导,善导是净土宗的祖师,日本对于善导最尊敬了。还有日本的《甄解》等等。不同,都不赞成这个说法,《甄解》就破《净影》之说,说有前(此段)后(第五品),发心无有二,唯是一发心也,他说前后两段。法藏都在发心,是有前有后,实在是说,他的心,他所发的心,没有两个是一个。在这个时候,法藏已经是地上菩萨了。《甄解》还说,龙树大士认为初地,或为八地。这话意思,龙树认为法藏或是初地,或是八地。在这之间不肯定。反正是地上,总之法藏是从果向因。我们讲了很多,这是从果向因呀!到了果位,但是他还有度生的本愿。他还示现菩萨的行来度众生,这叫回果向因,因为在这个法会上,不但文殊普贤等等,这些菩萨,就释迦牟尼佛也是从果向因。这些大菩萨也都是从果向因呀。而且我们又谈到法会盛众这都是直接专修,咸尊普贤大士之德,都是从果向因。都是从果位示现,用这个地位来弘法利生呀!这个地方就是说:法藏当年也是从果向因。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法华寿量品》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我们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成佛刚刚两千多年的一个说法,一个又说三千年前。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看来三千年前说法还是有根据的。现在说二千五晨年前时髦一点,从中国那个时候,一接触到,我们就把释迦牟尼佛诞生时期我们就折算了。折算成中国的时间,推算是周代什么什么时候降生,中国的这个历,这个年,是祖宗推算过来,一直没有错,一年也没有错过。那时的推算水平也是很高的,中间从来没有错过。因此这三千多年,比较可靠。这两千五百多年怎么来呢?时髦一点,是根据印度集结之后,就是那个贝叶上点的点,结集一处点上点。数那个点,把那个点数下来就是两千五百多点,就是现在两千五百多年。印度中间经过多少次变化,多少次战争。经过英国的统治。这个里头他能每年还去点点吗?所以根据点点,或者还有贝叶上的种种的,数这个点来考证佛的时间,我们觉得还没有像中国这个可靠呢。这顺带着说一说,实在不管是二千五百年还是三千年,就是在这个时间之内释迦牟尼佛,才成佛。释迦牟尼佛,实在是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之前就成佛了。释迦牟尼佛,传说,而且是久远,久远无量阿僧祗劫前,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当时做佛,都是大通智胜如来的王子。这里大家读《法华》就知道了。十六个王子,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是弟兄。底下我们说了,阿弥陀佛是无所来,亦无所去,但是为了示现于众生,作如是说,因此这样从果向因,那法藏属地上就很自然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