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实修观念与实现要领 ◎黄墩岩讲述 《第25单元》佛内涵的第二个角度 ~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念佛修行的着力点, 就在于当下所缘起的那一个念头的作用上。 一般人所缘起的每一个念头, 它们的生起与流向, 都是由业力习惯所操纵出来的品质与显现﹔ 而有真实的在念佛修行的念佛行者, 他每一个念头的内容,则是属于佛内涵的品质与显现, 这是念佛行者和别人很不相同的关键。 修行念佛法门的人, 必须尽可能的通达佛内涵的总体内容, 如果愈通达的话, 就愈能够把“佛”号“念”得愈真实、愈诚心、愈专一。 所以,对于更多角度的明白, 应该是为了要更通达于佛内涵, 而能够把佛“念”得愈真实的缘故。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说~ 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背景,都不太相同。 如果只是从单一角度的说明, 有时候,并没有办法落实在他~ 内心的吸收系统中来产生相应与共鸣。 接着,我们就从第二个角度, 再来谈一谈“佛内涵的总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第二个角度, 四无量心,就是无量的慈心、 无量的悲心、无量的喜心、和无量的舍心。 对于四无量心的认识与修行, 大家比较容易忽略掉的地方就是~ 我们都并没有深刻的在领会着“无量”的含意。 所谓的“无量”, 就是没有预设立场的、不必附带条件的, 就是没有限量、或是没有限设的意思。 比如说,对于自己的亲人, 我们其实都能够很自然的慈悲喜舍了﹔ 可是,对于非亲非故的人呢? 又比如说,对于某一些特定的对象, 譬如,对于不同党派的、或是不同理念的人, 我们不但会忘记要慈悲喜舍, 甚至还可能会有“幸灾乐祸”的心态呢?是不是呢? 或者是说,当自己的心情还不错的时候, 倒是还会有几分慈悲喜舍的味道﹔ 可是,在情绪低落时,就不是那个样子了。 经过了以上的说明,现在,大家应该都已经了 解说~我们虽然都知道“慈悲喜舍”这项佛内涵的内容﹔ 却也时常并没办法更进一步的领会到“无量”的教育重点, 这是我们在认识“四无量心”的时候, 都很容易忽略掉的地方。 也就是说,谈到了“四无量心”的修行时, 它的修行重点,其实是在于“难行而能行”的地方﹔ 因为,在这里,才可以认证到~自己的慈悲喜舍, 到底是不是属于“无量的”、或是“有限的”? 大家知道吗? 阿弥陀佛的“阿弥陀”这三个字, 就是代表着“无量”的意思喔。 所以,对于“无量”的慈悲喜舍, 我们净土念佛人更应该努力的精进才对。 慈悲喜舍的“慈”, 它就是在指~我们都应该要具有慈善的概念与态度。 当我们在称念着佛号的当下, 都必须能够提醒自己~要善良温暖而柔和的, 愿意为~促进大众的幸福而勇敢的服务着。 那么,有亲自实现了慈无量心的念佛人, 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提醒而实现了无量的慈心时, 念佛人心中那一些属于瞋恨与恶念的业力习气, 很自然的就会消失于无形; 并且,心中也能够毫无对抗与敌意, 而安和的经验着生命与生活。 为什么呢?因为~无量的慈善心,正是佛内涵的随缘显现﹔ 在心性佛内涵的显现中, 总是能够柔软的包容与尊重着众生, 所以,自然就能够帮助了别人,也同时的帮助了自己。 慈悲喜舍的“悲”, 它就是指~悲悯的态度与概念。 一份悲悯的无量心, 总是不忍心看见众生在受苦,而却得不到救助的样子。 所以, 念佛行者会很愿意的伸展出自己的善意与能力来护慰着众生。 我们念佛行者,每当在称念着佛号的同时, 如果有提醒自己~要实现无量的悲心于当下的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