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提心法

大乘,菩提心

无著贤论师 造
修慧 语译

敬礼大悲心
  清净三学修觉心,宏扬圣教遍十方;
  住持正法顶庄严,敬礼无等上师足。
  三世佛子共行道,出生利乐大宝藏;
  由善弟子数劝请,谨依师语而开显。

  众生如果想要证得无上正等觉,应在发出菩提心之后,继续励力修学世俗和胜义二种菩提心。就如圣龙树菩萨所说的:
  「我与此世人,欲证无上觉,
  依根菩提心,坚固如山王,
  大悲遍十方,不依二边智,
  修此之教授。」
  西藏大依怙师阿底峡尊者,曾经得到三位上师所传的修菩提心法:
  第一位是法铠论师。法铠论师教他修大悲心,为一切众生作种种布施,乃至头目髓脑,亦在所不惜。如是常于受者生慈悲心,不着于物,不见施人、受人。就在布施当中,证得无上般若妙慧。
  第二位是慈瑜伽论师。慈瑜伽论师教他能实取众生之苦,由自己代受。(有一天,当论师在讲经时,看见旁边有人在打狗,论师忽然由座上跌下来,大声呼痛。在场的人都不太相信,大师乃掀开衣服,红色杖痕显然,正是狗被打击的地方,那只狗却安好无恙。这乃是修菩提心成就,代众生受苦的实例。)
  第三位是金洲大师。此大乘菩提心法,就是金洲大师所传下来的。

    菩提心法之弘传

  大乘菩提心法,的确非常殊胜。凡是以此教授修菩提心的人,都能很快生起微妙的觉受,并能发出坚固的菩提心。因此在西藏,不论是那一宗那一派,修菩提心法大都属于这个传承。
  金洲大师把这一修菩提心法传给阿底峡尊者,然后再由阿底峡尊者传承至宗喀巴大师。这期间都是以秘密传授方式进行的,因此受益的仅是少数几个门人而已。后来宗喀巴大师发现弟子们修此菩提心法,利益甚大,所以决定把这秘密法门公开传授。于是宗喀巴大师把这教授略加整理,前后分成七科,以后就称这一菩提心法为:「七义修菩提心论。」此《七义论》即:
  一、明所依加行法。
  二、正修菩提心。
  三、取恶缘为菩提道。
  四、明摄为一世修持。
  五、心修成之量。
  六、修心三昧耶。
  七、修心学处。
  兹依其次序,分别阐述如下:

    一、明所依加行法 分三

  《七义论》云:「先学诸加行。」密教修行次第,通常都分成加行、正修、后得三个阶段。加行旧译为方便,它的目的在作正修的准备,以便加速其圆满成就。
  此中所修的加行法有三:
  1、修暇满难得
  我们应思惟:人身如宝筏,若无此人身,将何以修学佛法?何以成就利生事业?又其他五道众生,如地狱、饿鬼、畜生,苦难自在,不曾间断;天人、阿修罗,虽寿较长,或有享受,但不能受戒学法。比较之下,人身诚属可贵。但人身并非幸运而得,乃是从无始到今生,俱有因缘,若非种下善因,绝对无法成就。且人身极易造业,尤其在这五浊恶世,能修善法者,日渐减少。所以今生一失,下世能不能再得到,实在没有把握。因此,今生不应再空过,当修一切净法。
  2、修死殁无常
  我们应思惟:南瞻部洲,人寿不定,死缘多而易遭。吾人何日死?何处死?何法死?都不能决定。人命异常脆弱,有如广场中的灯,任何一方吹来的风,都会熄灭。当知死神一定会来,死神一来,是无法以咒力,或任何法子可逼退的。今天虽还活著,却不能保证明日不死。人命只在呼吸间,而光阴有如逝水,日出瞬没,去时苦多。因此,从今日起,当励力修学正法。
  3、修生死过患。
  六道轮回,并非像风吹萍叶一样,是聚是散全凭偶然,而是由善恶业所牵引的。所以佛经上说:从善恶业,感乐苦果。」又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应断一切恶,随力修善。

    二、正修菩提心 分二

  (一)修胜义菩提心
  1、修加行
  先修皈依发心,启白上师、本尊祈求加持,随诵七支供养。(七支者,即(1)礼敬诸佛,(2)广修供养;(3)忏悔业障,(4)随喜功德,(5)请转法轮,(6)请佛住世;(7)普皆回向。)然后端身正坐,数出入息二十一遍,勿令错误增减。如此,身已安详,心无错乱,就可正修胜义菩提心了。
  2、修正行
  (1)《七义论》云:「思诸法如梦。」是说我们六根所执取的境界,不论是有情世间,还是器世间,都是梦幻不实的。我们之所以有种种分别,乃是由于内心迷乱颠倒所显现。倘若离开这迷乱的内心,则无一法可得。由于无一法可得,就能破除妄计诸法实有之增益执,了知一切法都无自性。
  (2)《七义论》云:「观心性无生。」倘若我们已断除了对外界的增益执,了知外界全是梦幻不实的。然而我们这迷乱的内心是实有的吗?当知心性亦无实体,有如虚空法界,无任何颜色及形状、亦无生、住、灭三相;不住于身内,也不住于身外。性全非实,一切分别执著都应弃舍,应安住于无分别中。
  (3)如果这时你心中还想:身心都是空性的。当知这是对治分别,这仍然是妄念。《七义论》云:「对治亦自解。」是说修学者应了知对治法本身就是无自性,因此,仍然不可执著对治法。连对治法都不执着了,这才能安住于无分别中。
  (4)为了说明安住法尔的体性,所以《七义论》又云.「道体住赖耶。」阿赖耶是诸法的根本识,前七识是阿赖耶中的种子生的,所以叫做七转识。若离这七转识一切的起灭,则能了知性无所有,心亦不执著,如理证知无分别智的境界。
  3、修结行
  《七义论》云:「中间修幻化。」是说出定后,仍然要随着修定之串习力,在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中,了知所现自、他、情、器都无自性,一切如幻,无有实体。
  (二)修世俗菩提心
  1、修根本
  《七义论》云:「杂修二取舍。」取者,是取众生之烦恼魔害等苦报,由我代受;舍者,是将我三世所集之善功德,全惠施给众生,令其增长安乐妙善。换句话说,就是把贪着自利和不顾他人的心,对换过来,自他易地而居,爱他胜自。这个修法很重要。寂天阿阇黎说:
  「若求速救护,自及他人等,
  应修自他换,是即密妙行。」
  又说: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
  尽世间烦恼,由欲我乐生。
  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