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菩提心
 

宝积经第3-2集: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主题:宝积经第3-2集

主讲人:普献法师

地点:晓光空佛院

时间:2005年

接着,佛又对迦叶尊者说,怎么样去维护菩提心,生生世世菩提心不退,乃至成佛道场现前,就是成佛了。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何谓为四?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迦叶!是为菩萨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

第一个「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这个就是说,信佛学佛的人,讲话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言为心声,你心里面所想的,你这么讲出来,就是这么真的一回事。世间人说「有口无心」,不是这样子的,有心才会有口。心里想什么,嘴巴就会讲出心中所想的,所以言为心声。

我们即使在一个失命的因缘,譬如说有人用刀子放在你的肩膀上,说「你如果发菩提心、信佛学佛的话,我要把你宰掉。」即使是在这么严重的情况之下,生命交关,我们也不可以随便说:「NO!我从来没有发菩提心,我也不想成佛,不想度众生,我根本就不信佛。」即使失去生命,这个是小事,而菩提心的功德生生世世还是跟随着我们。

如果为了生命,而故意讲这些话,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不好的,你的菩提心就退光光了,我们成佛的信念丧失了。所以在菩萨戒里面有一条重戒,就是忘失菩提心的话,你所修的一切善法都会变成魔法,因为我们信佛学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因为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所以能够行菩萨道而成佛。

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的话,那么我们所修的法不跟菩提心相应了,跟增上心、跟执着心、跟厌离心相应了,那就是不能成佛了。所以,「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这个是讲到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讲话要很小心很小心。

第二个「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这个是对上面所说的谄曲,就是不以直心。我们信佛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相待。中国古书上有一句话:不诚无物,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诚实的去讲话做事,他是不可能成就他的功业。

美国有个企业大师,他讲到一个企业的成功,最重要最重要还是「真诚」两个字,叫做Candor。作为一个董事长,作一个CEOS这个执行者,最重要的人格部分就是真诚,对人、对事有一颗真诚的心。

世间的事业尚且要有真诚的心才能成就,何况是我们成佛的大道,一定要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信佛学佛的人绝对不能有虚伪的行为,虚伪的语言,对同参道友能够经常以正直的善意往来从事,离去种种谄曲心,绝对不可存有恶意,使人引起不必要的疑悔。这是第二个不失菩提心的因缘。

第三个「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我们往往以貌取人,譬如这个讲经说法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这个师父长相其貌不扬,而声音也不是很好听,所学有限,我们往往就瞧不起;这个很麻烦。我常常说,瞧不起别人就是自己修养不够。

在我们求法过程当中,依法不依人,我们要听一个大德所说的经法,是不是让我们成佛成菩萨、利益众生的,还是一些人天善法。如果是宣扬这种为众生为法发菩萨愿、行菩萨道的,这个法师他本身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我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要尊敬他像尊敬佛一样。

只要这个师父是发菩提心、发菩萨心,希望能够乘愿再来的人,只要他能够守戒,发愿为三宝为众生而奔忙,我们都要以佛来看待。不要去吹毛求疵,「哎呀!这个师父长相不好,又不懂外文,又不懂美学、文学、艺术,什么都不懂。」

各位不要以为说佛菩萨很难有机会碰到,事实上我们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佛菩萨,都是夹杂在众生群当中,不断的以智慧、慈悲、福德来利益众生,不求名不求利,默默的在护持三宝,在弘扬正法。

不要以为菩萨是长相很庄严,音声洪亮,能文能武,站起来能讲,坐起来能写,不一定这样子的。我们要看他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追求名利的心,只要不追求名利,默默无名的在耕耘付出,默默的在为三宝、为众生而努力的,都是菩萨再来的,都是未来的佛菩萨。

所以我们要「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要当做佛一样的尊敬来看待,而且「能于四方称扬其名」,不要到处去诽谤人家。这个是增长我们菩提心的一个方法。发菩提心的人,千万对所有发菩提心的菩萨,要当做是佛一样的尊敬。

第四「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信佛学佛的人,这个动机大致说来就是三种:一种就觉得生命很痛苦,生命出现很悲哀,做人很悲哀,生命是灰色的,所以发厌离心。如果我们以厌离心来信佛学佛,即使我们诵金刚经、华严经、大般若经,这些大乘经念再多,修再大的福德,最后还是成阿罗汉。因果是相应的,因为我们以厌离心来信佛学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