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说念佛 总结(2)

第十一文,释尊以弥陀名号殷勤付嘱舍利弗之文。这也是选择名号来付嘱舍利弗,也是付嘱我等罪恶众生,殷勤告劝:应当专修念佛。 以此三文可知《阿弥陀经》的宗旨:在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第十二至第十四,说《观经

    第十一文,释尊以弥陀名号殷勤付嘱舍利弗之文。这也是选择名号来付嘱舍利弗,也是付嘱我等罪恶众生,殷勤告劝:应当专修念佛。

    以此三文可知《阿弥陀经》的宗旨:在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第十二至第十四,说《观经》的要点。《观经》很长,选用三条文把它的宗旨点化出来。

    第十二文,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虽然有种种观想,虽然有种种三福之业,然而,此等行业非弥陀佛之本愿,所以,阿弥陀佛光明不照摄,唯照摄专修念佛之行者,所以善导和尚解释说:「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显示释迦牟尼佛讲这部《观经》的要点,是在引导观佛和散善之人进入念佛,也劝导早行专修之念佛,速获弥陀光明摄取。

    第十三文,不赞叹杂善、唯赞叹念佛行者之文。虽然《观经》当中说到十三定观,又说到三福之业,然而,来到结尾,不赞叹观佛之人,也不赞叹行三福之人,当然这些本来都值得赞叹,可是若与念佛来比,唯赞念佛之人,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念佛是无上功德、殊胜善根功德之行,所以说念佛之人是人中芬陀利花。目的是劝导我们应当专修念佛,蒙受释尊的赞叹,蒙受弥陀的光明摄取。

    第十四文,释迦如来不付嘱余行,唯以念佛付嘱阿难之文。虽然在《观经》当中讲到种种修行,然而在《观经》结尾,并不把其它的定善、散善付嘱给阿难尊者,而唯以无量寿佛名号付嘱阿难尊者,亦可知释迦牟尼佛是由定善、散善种种修行,暂时引导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而最后的意图是引导进入专称无量寿佛名号,故而善导和尚解释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以此可知,释尊说定善、散善是诱导之方便,说念佛往生才是衪的真实本意。

    那么,从十二到十四文,明显可知《观经》的宗旨,不在讲观佛三昧和三福之业,是在讲称念弥陀名号的念佛三昧。所以,善导和尚才说:「《观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这是《观经》之要点。

    第十五文,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是劝进我们念佛之人应当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虽然说三心,其实只有一个心:深信不疑的心,知道念佛一定往生;也是真实愿生净土的心。所以,这三心容易具足:口称佛名,心思往生一定,则自然具足三心。

    第十六文,法照禅师的赞偈,解释阿弥陀佛的誓愿,是无论任何根机,贫穷、富贵、下智、高才、多闻、持戒、破戒、罪深,若念佛者,无一不得往生,「能令瓦砾变成金」。这一首赞偈,再一次地点示出净土宗的宗源所在——第十八愿。

    第十七文,修行净业时节延促之文。明确说明修行净土宗之人,应该怎样来念佛。念佛是一生的,不是一天一夜的,不是修到短暂时间就放弃的。是我们一遇到这个法门,就一生之中不改变,这才叫一向专称。

    一切回归于念佛,这是《略要文》的宗旨,也是净土三部经的宗旨,也是善导大师宗义心髓所在,毕竟种种的教说都是为了落实这一件事。

围绕本愿

    我们再来疏理一遍。这十七文的核心、宗要在哪里呢?

    第一文,立圣道净土二门,归入净土门。而净土门当中,道绰禅师引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净土门的基础和依据,所以,入净土门,就是入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本愿。

    第二文,善导和尚意:释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说到「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归结点也在弥陀的弘誓。

    第三文,立正行杂行,以第四称名为正定之业,然后解释说,为什么是正定之业呢?顺彼佛愿故。所以,净土宗的正定之业,也是因为阿弥陀佛誓愿的缘故。

    第四文,正杂二行得失之文。说正行之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杂行之人千中难得一二往生,为什么?因为专修念佛之人是「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也点示本宗之要点在于阿弥陀佛之本愿:念佛往生,决定不虚。杂行之人,虽然说了种种缺点,但主要是与佛本愿不相应故,所以,虽然如何努力地修行,因为不顺彼佛之本愿,难得往生。要点就在阿弥陀佛念佛往生之本愿。

    第五文,善导和尚意:三部经共明念佛往生之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这三部经以《无量寿经》为根本,《无量寿经》以四十八愿为根本,四十八愿只说了一件事:「唯明专念弥陀名号」,而这条愿正是第十八念佛往生愿的内涵,所以也是归结在第十八念佛往生愿。

    第六文,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为往生本愿之文。意义再明了不过了,我们称念弥陀名号能够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因地所选择之本愿,果上度众生,是自然的功效。这是整个净土门的核心所在。

    第七文,念佛利益之文。此人念佛,一念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完全来自阿弥陀佛的回施,「以我的名号,赐于十方一切众生,具足无上功德。」名号与本愿是一件事情,因地所发的誓愿称为本愿,果上所成就的六字,叫做名号,这是一件事,本愿和名号是一回事。比如说一个船舶设计师,当初有图纸,作种种设计,然后建造,到最后把船造出来,他当初的设计图纸和他种种建造的辛劳都浓缩在这条船当中,当初没有成船以前,叫做他的设计,也叫做他的愿望;船造了之后,愿望就浓缩在船当中了。法藏菩萨因地发愿,叫做本愿,果上成就了六字名号,所有因地的誓愿、种种的修行都包含在六字当中,所以,因地叫做本愿,果上叫做名号。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是顺着本愿来的。

    第八文,末法万年,余行悉灭,释迦如来以慈悲,特留念佛之文。也是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不在众生断贪瞋痴,不在众生能修戒定慧开悟,但以弥陀本愿不思议之力,众生称念名号,必然往生。所以遗留当来法灭万年之后,以显示法灭众生皆可往生,何况现在念佛?更能往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