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六)名相(2)

答:唐作虚字解,捐作弃字解,合讲即是说,所得之福,不空虚,也不废弃。 问:“缘生性空”色相如何分别?(黄伯敬) 答:凡是一切现相,皆是多种因缘聚合而假有,此所现之相,实无自己之性体,如雨之虹,七彩交辉,不

答:唐作虚字解,捐作弃字解,合讲即是说,所得之福,不空虚,也不废弃。

问:“缘生性空”色相如何分别?(黄伯敬)
答:凡是一切现相,皆是多种因缘聚合而假有,此所现之相,实无自己之性体,如雨之虹,七彩交辉,不过水气映日光而现,实无虹之自体也。

问:“十恶八邪”其义如何?(萧绍声)
答: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不痴等,名十善,反此名十恶,可参十善业道经。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名八正道,反此名八邪,可参三十七道品,此不过只举其名,解则连篇累牍,本栏有限,不能逐条详释。

问:“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者有何分别,请一一的解释!(愚居士)
答:由迷情所起之执著,如身见边见等,名见惑。由昏暗思念发生之表情,如贪等,名思惑。尘沙喻法门之多,如智慧不圆,不能通达,名尘沙惑。无明在此处,乃指根本无明,即无始之一念不觉也。

问:何谓“华藏海众”?(陈林曛)
答:华藏系莲花藏世界之略称,乃释迦如来真身毗卢遮那佛之净土,因莲花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云华藏。此微尘数之世界当更有不可说微尘数之修众,只可以海字代表其多。

问:“合内外”如何解释?“物同我”意义何在?(黄朝华)
答:此二语并非佛学专辞,不见上下文,恐不连贯,兹仅就本句而切于佛学气氛者,试释如下。“合内外”,内指心性,外指境界,佛学主张,境由心造故言合。“物同我”,我无实体,乃四大假合之相,万物亦无实体,亦为四大假合之相故言同。此只就句释句,若发现与文义不切时,必须舍句取文。

问:“海印三昧,五法,三自性”是什么?(黄槐庭)
答:一大洲上之种种形相,海中皆能印有其影名曰海印;三昧华语译曰正定,合而言之,是有一种定,如大海印象,此定乃如来之正定,以如来之智喻海,一切事物,皆鉴照其中,故曰海印三昧。世出世间诸法,纷繁难言,归纳之为百法,再归纳为五法,曰相,名,分别,正智,真如等五种,此五种已包尽诸法。然诸法又只有其性,析之曰遍计所执性,括相名分别三法;曰依他起性,括相名分别正智四法;曰圆成实性,括正智与真如二法。欲求其详,须研楞伽。

问:关于经论中之词句如“初住以上的菩萨”,“初地以上的菩萨”及“果位”究竟分为哪几种,又如“璎珞”“舍利弗”“自性”“业力”“性起”“赖耶”“法相唯识”“上生上品”等句,作何解释?(黎锦辉、李汉波、邵益清)。
答:菩萨修行,由因至果,有四十一种阶级,(各经分析不同,亦有主五十二者,内有分立合并之别,其实理一)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也。“初住初地”,指十住之第一住,十地之第一地也。“果位”谓证果所得地位。“璎珞”是众宝穿成之物,如项锁佩带之庄饰然。“舍利弗”系人名,乃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之人。“自性”自秉之本性。“业力”所造善恶事业,而发生之力量。“性起”性分中起动之诸事。“赖耶”根本心俗说之心田。“法相唯识”佛教中之一种教典。“上品上生”修净土宗,往生极乐莲花化生,共分九等品级,即上三中三下三,上品上生,即第一品也。

问:赞观音偈,内有二句“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不解其义,请开示。(张庭瑞)
答:第一句出法华经普门品,菩萨度各类众生,为同类易亲之故,即化现同类之身,而为说法,如遇男子,即化男身,如遇女子,即化女身,曾化有“三十二”种也。刹是处所,即世界国土等,尘是数目,尘多不可数,“尘刹”者,难数之处所也。第二句“劫”,多量之年岁,“阎浮”是四大洲南洲之名。即我辈所居之地球也。

问: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是何?(张庭瑞)
答:障是阻碍,使人不得自在与解脱也。(一)心有无明,而起“迷惑”,(二) 因迷惑故,而造种种“恶业”,(三)因造业故,必受种种“苦报”。此三有联带关系,欲不受苦,须不造业,欲不造业,须不起惑,去惑自必须求道闻法也。

问:“一切智,自然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无师智,无碍智”,有何分别?(顾凤英)
答:“一切智与一切种智,大致相同。细分一切智为平等空性之智,一切种智为差别事相之智。自然智与无师智亦略同。此在经中某一段文法,而有区别自然。智者,指此智之本体。无师智者,兼括他智不学而得者言也。道种智者,能学诸法道,济度众生之智也。无碍智者,是言智之起用,处处通达而无阻碍也。又按佛学名数,“自然,无师,无碍”,曰三大智,皆为佛智。“一切,道种,一切种”,曰三圣智,知一切法相真空曰一切,是声缘之智。知种种差别之道假有曰道种,是菩萨之智。照空假中皆见实相,曰一切种,是佛之智也。

问:“如少水鱼,如救头然。”什么意思?(信慧)
答:鱼赖水以居,犹人赖空气以活,水渐减少,鱼命何能长久?此喻人命无常也。然者烧也,火烧人身,已不堪其痛苦,须急救护。若烧头面,不但痛苦倍加,且有顿时闷绝之危,救护自应更急,此警人须亟精进修持也。

问:地藏经内有这样几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是什么意思?(陈圣音)
答:此乃佛之十种称号。前曾有此问答。但每号有每号之取意。详解甚繁,只可举要。聊知梗概。此十号各经多有之,不独专载此经中,如欲求详,可检经注参之。“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皆具足也。“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世间解”彻解各世间一切情事。“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大士。“调御丈夫”有诸法以调理驾御诸有情也。“天人师”为人及天之导师。

问:阅菩提树七十七期十四页有“学人陈慕禅未是草”,“未是草”是何意义?(鲁开智)
答:此非佛学范围,乃是作家自谦之通套。“草”者,指自己之作品为草稿,“未是”者,谓未敢以为是也。

问:学佛者修大乘有“破哇”一法,祈释“破哇”二字。(鲁开智)
答:佛学分显密二门,所问为密宗之一法,乃“开顶”之意。学佛初机,显尚未明,暂且不必谈密,如勉为说之,恐不知教相,亦不易了解也。

问:祈释“薪传”之意义?(载菩树七十七期二十页言述三种薪传,1.严父之薪传,2.孔孟之薪传,3.佛祖之薪传。(鲁开智)
答:薪是柴草之意,可以燃火,一束薪着火,可以再传烧他薪,如此传烧,可以使火不绝。借用此事,比喻师及弟子,父及子女授受学业。师传之弟,弟再传之弟,父传之子,子再传之子,以至于无穷。以下三句,此知解则可了然,勿庸复赘矣。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