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六)名相

佛学问答(六) 名 相 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何意?(一学生) 答:这问题有字义解释,与义理解释之 别;按字义讲:“阿弥陀”译华文曰“无量”,即谓光明智慧,慈悲,神通,寿命,都无量也。“

佛学问答(六) 名 相

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何意?(一学生)
答:这问题有字义解释,与义理解释之 别;按字义讲:“阿弥陀”译华文曰“无量”,即谓光明智慧,慈悲,神通,寿命,都无量也。“佛”译华文曰觉,即谓是一切之究竟觉者。按义理讲,浩浩三藏经典讲毕,方圆其义。若择一端而释,此是一尊佛之名号,因人心妄念飞腾,现在多造恶业,将来轮转三途,若能至心念此佛号,当下心净,不造恶业,不受恶果,将来依此可能成佛作祖。话暂以此为止,若再多讲,恐非初机所能接受,犹对初学算术者,不能与之骤言几何代数微积分也。

问:拜问“佛法无边”详解?(庄庆贤)
答:虚空,世界,众生,俱无量无边,佛智尽能知之。九界业力,烦恼,见闻觉知,俱无有尽,佛说尽能转之。佛法岂非无边耶。

问:何谓“福慧双修”?(唐桂兰)
答:身戒杀盗淫,进一步不惜劳苦,作一切有利于众生之事(不必财力,身出力亦同),此身善矣。口戒妄语两舌绮语粗暴言,进一步专说利于众生之语,此口善矣。意戒贪痴,进一步时存有利于众生之念,此意善矣。有善固定得善果,善果即是福报,能行此善因,是“修福”。心性迷于五欲六尘,即染着昏昧,因此轮回六道,长期受苦,是谓愚痴。倘能觉悟,戒离欲尘,皈依佛法,勤求参禅念佛之道,此是道因,将来便得不生不灭之果,是谓智慧,能行道因,“是名修慧”。有福无慧,不得解脱生死,有慧无福,不得万相庄严,故劝福慧双修。

问:请问“四大皆空”应作何解?(廖先生)
答:“四大”亦是譬喻之辞,凡固性的喻“地”;液性的喻“水”;暖气性的喻“火”;动转性的以“风”为最,故取“风”喻。一切物相,皆是此四种和合而成,四大者;地、水、火、风也。各物相并无实体,即此四种,亦是空无自性,故曰皆空。

问:出家人自称“沙门”是什么意思?(花连一读者)
答:沙门为印语,译作“勤息”。义为勤修佛道,及息灭烦恼。

问:“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分别?(花莲一读者)
答:和尚为吾师之意,西土原音为乌社或和社。至中国讹成和尚。法师为通佛法之人,有五种十种之别。既称和尚,当会佛法,若说法师,不必仅指和尚。

问:“比丘尼”有没有“法师”?(花莲一读者)
答:比丘尼中有合乎前云五种十种法师之一者,自然就是法师。

问:何谓“七众弟子”?(史潘新霞)
答:出家者有五众,为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在家者有二众,为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七众。其中比丘、沙弥、优婆塞为男弟子,余皆女弟子也。

问:“比丘”“沙弥”“僧”“和尚”“道士”“僧伽”“头陀”“尊者”“行者”有何分别?(刘定炽)
答:出家人受 二百五十大戒者,即称“比丘”。受十戒者即称“沙弥”。僧指众多之出家人。“和尚”乃印度呼吾师之意,原音为“乌社”,后讹为“和社”,展转至今,遂成和尚之音。“道士”为有道之士。“僧伽”即僧,原为僧伽耶,我国文字好简,只称一僧字。“头陀”为苦行之出家人。“尊者”最尊重之人。“行者”修行之人。

问:何为“菩萨根本精神”?(张清锦)
答:上求佛道时精进,下度众生不休息,即是菩萨根本精神。

问:“摩诃萨”是何意义?(何永丁)
答:大士之义。

问:“菩提树”名称之来源如何?(刘定炽)
答:菩提树即毕钵罗树,为常绿亚乔木,昔日世尊坐此树下成道,后遂改呼为菩提树。

问:何谓“觉照”?(鲁开智)
答:我辈凡夫,对于一切事,一切理,见解思想,皆不得其真相,此之谓迷,迷则昏暗。

问:“三毒”如何解义?(潘妙玄)
答:意中起惑,有最大三种业曰贪痴,名为三毒。

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要如何解说?(廖翠玉)
答:此亦梵语,阿华言是无,耨多罗翻是上,三翻是正,藐翻是平等,菩提翻是觉。合起来说,就是至高无上之真正平等自他圆觉者,这个境界,只有称佛一人而已。

问:“我执,法执”意义为何?(朱幻)
答:执是执著不舍。四大五蕴,假合身心,本无我之主体,误认实有,坚固不破,是为我执。然四大五蕴,亦是诸缘所生,同无实体,纵破我执,又认大蕴等为实有,是为法执。此不了三谛妙理,故有执病。

问:经中所谓“无生忍”之忍,未知如何解说?(吴伦炳)
答:此处忍字当安住讲,即对于某事认识清楚而不疑惑,将心决定之义。

问:“无生法忍”之意义?(陈林洲)
答:无生法是不生不灭涅之理,忍是将心安住在此理,而不动摇之意。

问:“身命”与“慧命”怎样分别?(王阿盏)
答:身命指肉体,慧命指心性也。

问:“无漏”是何意?(陈善志)
答:欲明无漏,先须知漏,此漏乃譬喻之辞。如瓶有孔,则向外漏水。一是六根攀缘六尘,引起烦恼,向外漏泄;二是烦恼譬瓶破处,心譬注水,只有烦恼,即有漏心;三是因起烦恼,漏失正道;四是因有烦恼,漏落生死。无漏者,即断除烦恼,证取涅之道也。

问:“三昧”二字,究竟是何义?(绍清)
答:此系梵语,翻译华语为“正定”义。

问:“圣言量”为何?乞浅释开示!(陈锐)
答:升斗名曰量器,用可查知粮米之数,一切诸法众言纷纭,不知所从。当遵佛菩萨之言为准确,以佛菩萨之言如升斗之知粮米确数也。”

问:何谓“五阴”?何谓“三界狱”?郑敦)
答:色(身体有形之物)受,想,行,识(心理之感觉分别动思)此五聚集而成假身,谓五阴身。吾人头顶之天,共有廿八层,分为三个界限:下六层有饮食男女之欲,曰欲界;中十八层无欲,仅有种种庄严之形相,曰色界;上四层仅有神识,曰无色界。俱有生死轮回各别痛苦,不得自在,故均以狱比之。

问:“阿跋致”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怎么讲?(黄贵妹)
答:上为“不退”之意,下为“无上正等正觉”,此皆梵语也。

问:阿弥陀佛,释迦佛,胸前皆有一“”不知为何?(林成)
答:佛所生身,具有三十二种瑞相,字者,即三二相中之一也。

问:“苦、空、无常、不净观”怎么解释?(唐桂兰)
答:生老病死,别离,怨会,所求不得,心身自搅不静等,是名曰“苦”。四大假合,万缘幻灭觅无自体,是名曰“空”。山河大地成住坏空,众生生住异灭,如露如电,是名曰“无常”。身形乃血脓尿粪之袋,心识乃贪痴慢之府,是名曰“不净”。

问:何谓“福不唐捐”?(鲁开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