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十)心性

佛学问答(十) 心 性 问:一切世界为心所造,心何所造?(支世荣) 答:心是真空,非可造作。 问: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义请示!(慧香) 答:汝得“觅心不可得”时,自能了

佛学问答(十) 心 性

问:一切世界为心所造,心何所造?(支世荣)
答:心是真空,非可造作。

问: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义请示!(慧香)
答:汝得“觅心不可得”时,自能了然,若我说,便去题万里矣。

问:怎样叫做心罗万象?(王锡 )
答:心如虚空(此心非指肉团心)。所有山河大地,一切一切,尽包其中。

问:回光返照及光奕栾,圆陀陀作何解释?(戴添丁)
答:回光返照四字,世俗常用之语也。今未言明读何书而见此,又未叙出文句,自无从解。惟见下列两句,联想到此句或是形容心性,只有按是解说而已。光指心光,照喻起攀缘,凡夫之心,常向外驰,回返两字,是把它收回来,安住本位的意思。下两句亦当系形容性状,谓性体本是光明圆融的意思。

问:真如与无明同一身,何以真如敌不过无明,随其轮回呢?(李钅含荣)
答:无明与真如,无始以来,纠缠一处,各有力量。染分生染,从染入染,即迷乱不觉,常住轮回,净分生净,从净入净,即彻悟大觉,成佛作祖。既能成佛作祖,便不宜全称肯定,说真如敌不住无明。

问:六祖慧能大师云:“烦恼即菩提”。当如何解?(智梁)
答:佛与众生,皆是性体,烦恼菩提,皆是性用。

问:金刚经之要义是否即在“离一切相”?(沙壬)
答:可云如是。

问:十方无量佛共同一法身,何以又分无量数名乎?(智梁)
答:法身指性,佛名诠相。

问:吾人如何境地,才可谓明心见性,学到明心见性,是证到什么果位?(智梁)
答:见几分、证几分。

问:“反闻闻自性”如何解?(林梦丁)
答:耳识不向外驰,离绝声尘,再反转来观照自性,以耳识之用在能闻,但以此识时起观照,即是闻矣。

问: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其中,实居何处?(林梦丁)
答:说小可入芥子,说大尽包虚空,不能执著一定方所。

问: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以何心可得”念佛心可得否?(林梦丁)
答:若到念而无念,亦觅他不得。

问:“情与无情”以何种因缘“同圆种智”?(金仁孚)
答:此圆教之主张,谓色与心法,正与依报,此四者无非是一佛之色心正依(色包有情无情,依只无情),并无差别,是谓“中道佛性”。若起差别,是情迷故,有一成就 ,余均成就。如人身皮肉有知觉,爪发无知觉,然皮肉爪发总为一个人体,一个人得到官,或是得到罪,乃指一全人而言。并不能分此官罪是指皮肉,而不指爪发,同圆种智之义,大抵如此。

问:唯心无境与观想为空,是否同义?是否了义之说?(林火寿)
答:唯心无境,是性德之实相;观空是修德之一端。了义两字甚难言也,有比较之了义,有阶段之了义,居士所言,乃空谛之了义。尚有假谛与中谛,如中谛之亦空亦假,非空非假,即空即假,能说非了义乎?

问:佛教讲境由心变,心能转境,又云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心境一如,所以才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那样心境都是一体,譬如有人坐在棹子面前,另外再来一个人,打棹子一下,棹子不疼,打人一下,人就感觉疼,既然心境一体,为什么人挨打就觉着疼,棹子挨打,就觉着不疼,这样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心境一如,能讲得通吗?
答:此问语意何在,少欠明显,只有分说,“心境一如”是从理说,心为真空之体,境为分别幻相,体喻空气,相喻万物,万物虽多,皆不离空气变化(含有以太),此心境之理。但万物分有情与无情,正说有情被打知疼,无情被打不知疼,别说情与无情,既云同圆种智,便能人知疼棹亦知疼。“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此亦是理论,明前说自解此理,若从事讲,虽云“唯心净土”,不能谓无极乐净土,如只讲心土,不能谓无欧美各国。虽云“自性弥陀”,不能谓无西方弥陀,如只讲性佛,不能谓无释迦世尊。

问:佛经既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又云即心是佛,即心作佛,那又何必修呢?不需要智慧功德庄严,因为当下即是的原故,然又说“三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岂不是多此一举吗?(施无畏)
答:众生有佛性,譬如矿中有金,金被尘沙包裹,似性被无明覆盖。金不淘汰尘沙,金虽仍是金,然不能成器,性不修断无明,佛性虽仍佛性,然不能证佛,淘汰乃对尘沙,非淘汰其金,金显方能成器,修断乃对无明,非修断本性,性见方能证佛。

问:法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住,世间常相住”。又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既说常住,又说火宅,不相违否?(施无畏)
答:迷者惑乱颠倒,被业牵引受报,如在梦中现种种之像,恐怖苦恼,故曰三界火宅,觉者心明性见,照破诸妄,神通自在,无来无去,故曰常住。

问:佛说万法唯心,又说非青非红,无形无相,又说觅心不可得,这是不是矛盾,究竟心有没有?(沈子良)
答:此非矛盾,实则此事难以形容,故有时说有,是说本性;有时说无,恐着迹相,语皆真实。凡夫多数,泥迹迷本,若再误会此解,则易颠倒矣。万法唯心,是显本性,非青非红,是扫迹相,明乎此,有与没有,岂得漫无分限,贸然执一。

问:洪自诚云“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根据此四句话,有无佛学的意义?(顾赓彤)
答:有近似处,但只理论而已。闲处心如何清,生事如何看得破,岂笼统数语,所能作得彻底耶?

问: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是空无所有,何以有色?空即是色,色是有形色,何以为空?(池慧霖)
答:此问题答之屡矣。兹再为居士而说,见色说色见空说空,是就事言,就相言。见色知空,见空知色,就事理言,就体言。兹有浅喻可以得解,梦是空,而有种种色相,是空即色也。虹是色,却无七彩实体,是色即空也

问:观世音菩萨以广大神通力救苦救难,而众生之苦难,悉为前因业力所招感之果,则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而获解脱时,其本应遭遇之罪报,是否即从此永远消除可不复受报?若是则其理何在?(陈协和)
答: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万法唯心,是其原理。心持观音圣号,即染净转变关头,持功若浅,则能伏业,而获临时解脱;持功若深,则能断业,可得究竟解脱矣。

问:心地若然无障碍,高山平地总西方,西方就在自己心里吗?(张鸿声)
答:西方固在心里,然非是指肉团心,不可误会!此心尽包虚空,其大无外,岂止西方一域在自心内,竖穷横遍,安有出乎心外者。

问:楞严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说了一大套不对,究竟心在何处,为何不说出来?(沈子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