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学生谈如何学佛

作者:《菩提树》月刊主编 朱斐 今天,欣逢贵社(指普觉学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大会,承社长朱家丰同学邀约本人讲几句话,以结法缘,但刚才已有李教授,许教授讲过许多宝贵的话,我学人也是青
作者:《菩提树》月刊主编 朱斐

  今天,欣逢贵社(指普觉学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大会,承社长朱家丰同学邀约本人讲几句话,以结法缘,但刚才已有李教授,许教授讲过许多宝贵的话,我学人也是青年入佛,借这机会,先向各位报告一点青年研学佛法的感想,以供参考。

  壹、知识青年学佛三障

  知识青年为什么不肯研学佛法?因为大家有一点成见,固执不放,自己树立三障,关闭了学佛之门。

  第一个障碍是误认佛学为迷信,不过这在今天,知识青年误认佛学为迷信的事,已成过去,这都是由于各方大德及周宣德居士的努力,将佛学送进各地最高学府,在本省(指台湾省)已有二十多个大专院校,成立了研究佛法的学社,大体上各位多已认识佛学,并不是如一般人所说的迷信。这二十几个大专学社的成立,足可证明今日知识青年,已经通过了这第一关的障碍。(《蜀中净土》编者注:如今在中国大陆的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也早就有禅学社等佛学社团的成立。)

  第二障是青年人一打开佛经,多认为“佛学高深难懂,我们无法了解。” 这个障碍影响很大,因为他刚发心研究,便被这一记“深难”的闷棍,打失了自信,下敢再领教了。

  这问题我先要解释一下:试问一辆三轮车的构造,和一架飞机的构造,那一项复杂?国民学校念的课本,和你们工商学院读的书本那一样高深?答覆很简单,谁都知道飞机的构造复杂,工商学院的书本高深。至於他们发生的作用,飞机可以环球旅行,三轮车只能在市区兜几个圈子。国民学校毕业的程度,只好充当工友,而工商学院出来的同学,不是工程师,便是企业家。因此,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是不能畏惧深奥而被挡於门外。何况佛学中有浅有深,只要先把一些专门的术语求得了解後,由浅入深,并不会感觉到十分困难的。

  第三障也是很多知识青年会有同感的,他们都说:佛学虽然很好,但是佛经有三藏十二部分教之多,佛教的宗派、法门又那么多,不知从何学起?

  这问题似复杂而实简单,因为高深微妙的学问,决不是单凭一本经典可以概括其大全的,佛教之所以称为“佛学”,便因其是一种博大的学问,为学术界所公认的学识。试问别的宗教,何以不称“耶学”或“回学”呢?

  佛教宗派之多,正似你们大学里分系学科一样:而佛教行持法门之多,这是基於我们众生心理复杂不一的原故,这譬如我们生理上有病,种类之多,决不是靠一味药,便可以治百病的。因为宇宙、人生一切都复杂。由于众生心理病态之多,所以需要很多法门,才可以应病与药啊!佛经上常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故佛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之。你若要怪佛学复杂,得先怨我们自己的心理太复杂。你我每个人的心,好像你我每个人的脸一样,都不相同。释迦牟尼佛当时说法,无论是经是律,都是因事立说,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众生的心理病态而发。事实上不能不复杂。复杂了才可以包含万象,应机施教,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解脱的机会。因此,知识青年研学佛法,除了认识一般佛学的常识外,也得分门别类,选择接近自己根机的宗派,一门深入去钻研,去行持,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以上这三种障碍,可以说也是一般知识人士的问题,我现在三句不离本行,就拿我学人办的《菩提树》杂志举例来说罢。本刊在七、八年前就有近三千份的读户,但是到今年已进入第十三个年头,虽然我们不断地在改进和加强内容,但读户却并无增减,仍停留在“三千”这个数字上,查究其原因,都是被上面这三道关卡所挡,社会上一般知识分子在坊间一拿起树刊,翻了两下,一看是佛学杂志,因有成见,便往书摊上一抛“迷信!谁看这一套。”但近年来佛法已普遍推行,坊间找书人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他们拿起佛教刊物,一再翻阅,结果摇摇头,叹口气:“佛教太高深了,看不懂!”仍旧搁还了原处。至於新近订阅《菩提树》的读者中,经常还有人来信感叹佛教典籍和法门之多,无所适从。因为他对佛法还没有深切的认识。还没有摸到适合自己根性的途径,一门深入,才有这些感叹。由于上述几种原因,我们这本《菩提树》的销路,便始终不前。虽有增加的新知,也有告退的旧雨,虽然有增有减,也就等於不增不减。若在日本,据说最起码的刊物也有近万的读友,不过台湾地方小,树刊虽然比上不足,但在本省各刊物中,比下有余,这才维持了十多年。如果一个刊物的订户多,销路广,我相信会越办越好,会更适合各阶层复杂的读者心理的。

  以上这些闲话,是证明知识人士学佛之障,并不只限於大专青年,这些障碍,我们仍应努力设法破除。

  其次我再来介绍一些佛法,给新参加的青年朋友们,对佛学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贰、佛学是觉悟之学

  佛学非迷信,而是一种觉悟之学,刚才李教授也讲过,这是一种正觉。正视一切,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不是信仰不信仰的问题,李教授喻佛法如空气,我人日常生活在佛法里,等於生活在空气里一样,窒息了空气是不能生活的,人生如果离了佛法,也不能生活。因为世间一切法,无一非佛法,只在迷悟之间的区别而已,迷是凡夫,觉则佛,我们求学佛法,就是在日常生活间求学觉悟之法,使生活在觉悟中,逐渐远离迷惑、接近正觉,所以说佛学乃是觉悟之学。

  参、佛学是唯心之学

  佛教主张万法唯心,说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诸位如果不信,请你闭起眼睛默想你的故乡,譬如我是上海人,现在立刻可以从心里浮起上海的光景,外滩的黄浦江、外白渡桥或外滩公园、南京路上的先施水安四大公司,立刻都一幕幕搬现在你的心想之中,因为心含太虚,心大无穷,包含了一切。二年前贵社开成立大会时,还没有今天这样堂皇的礼堂,但目前由于校长先生和教职员学生心里,早希望有这一所礼堂和大厦,加上工程师用“心”去设计,在万法唯心造的原理下,这所巍峨堂皇的大厦,便出现在诸位的眼前。这就是说明了一切法,任何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心——但不是我指的胸口的这个心,而是我们摸不到,见不著,但实实在在又不无的心。

  这个心非常灵活,为善作恶,都受它的指挥,堕地狱、升天堂,也悉听他的发号施令,原子弹本身没有善恶,就看你的心怎样去利用它。所谓一念之间,可以升堕。可以成佛作祖,也可以下三途受苦。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举一动,都要慎重行事,切勿随心所欲,恣意胡为了。佛陀之制定戒律,就是要人小心身口意的行动,勿为一念的无明,而永远沉沦於苦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