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红学佛心得:“归零”的艺术

胡卫红,学佛
那么,悟透“空”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呢?是为了解脱生死,或者说达到“涅槃”境界。南大师说:“生生死死是现象的变化,我们那不生不死的真我,并不在此生死上,你要能找到这真生命,才可以了生死。”

解脱生死又有何用?生存是众生的最本质需求,其次才是物质需求,其次才是精神享受。很多问题之所以摆不脱、放不下、躲不掉,就是受生死问题的拖累,一旦解脱了生死,就不会“贪生怕死”,就无所畏惧,获得了大自由——身心的全然自由,于是,也就进入了佛家所谓“极乐世界”。曾国藩老年曾说自己活到了“可生可死的境界”,他这时无疑已解脱了生死。但他到达这种境界的基础上是在“立德、立功、立名”三方面都做得比较圆满,无论生死,都可名垂不朽,一生可以无憾。如果他寸功未立、默默无名,他就不见得有这么洒脱。所以这还不是真正的“涅槃”境界。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才是“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的大自由境界。

我们想达到曾国藩“可生可死”的境界就比较难,要达到孔子“从心所欲”的境界就更难了。退而求其次,也可追求“归零”的境界。何谓“归零”?也就是清空过去,从零开始未来。打个比方,用算盘或计算器计数,算完一道题,最好回复到零的状态,再算第二题。如果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算,肯定算出一笔糊涂账。如果这道题的数字很多,算了一部分,也最好归零,再算另一部分,免得中间一数出错,前功尽弃。又比如,在纸上写字,写满一页,自然要翻到第二页,从“空”处接着写。如果仍然在本页写后面的内容,最后写到连自己都不认得写的是什么。 

在工作、生活中,任何事结束,无论成败,都不妨让它“归零”,以全新的姿态开始另一件事。如果一件事延续的时间很长,也可以分阶段归零。 

如何“归零”呢?打个比方,夫妻俩吵了一架,互相说了不少难听的话。吵完了,妻子气得哭哭啼啼,跑回了娘家,吵架这件事也宣告结束,前面说过的话都等于零,做丈夫的第二件事是如何让妻子破涕为笑,把她哄回家,重新做自己的好老婆。如果丈夫一个人躺在床上琢磨妻子刚才说的话,并且越想越生气,这等于在算过数的算盘上算数,在写过字的纸上写字,能算出正确答案吗?能写出好文章吗? 

又比如,工作不顺利,老板提拔多人,不曾多看自己一眼。那么,前面的工作就算结束,以前的表现都等于零,当员工的第二件事是思考哪些行为可能受到老板欣赏,这些行为跟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就按老板欣赏的方式做事;如果有冲突,就得准备另谋高就。 

人生原本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上了山肯定要下山,到了甲地肯定要去乙地,做了这件事肯定要做那件事,让过去的有归于现在的零,不背任何包袱,轻轻松松地走向未来,不是很好吗?

那么,悟透“空”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呢?是为了解脱生死,或者说达到“涅槃”境界。南大师说:“生生死死是现象的变化,我们那不生不死的真我,并不在此生死上,你要能找到这真生命,才可以了生死。”

解脱生死又有何用?生存是众生的最本质需求,其次才是物质需求,其次才是精神享受。很多问题之所以摆不脱、放不下、躲不掉,就是受生死问题的拖累,一旦解脱了生死,就不会“贪生怕死”,就无所畏惧,获得了大自由——身心的全然自由,于是,也就进入了佛家所谓“极乐世界”。曾国藩老年曾说自己活到了“可生可死的境界”,他这时无疑已解脱了生死。但他到达这种境界的基础上是在“立德、立功、立名”三方面都做得比较圆满,无论生死,都可名垂不朽,一生可以无憾。如果他寸功未立、默默无名,他就不见得有这么洒脱。所以这还不是真正的“涅槃”境界。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才是“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的大自由境界。

我们想达到曾国藩“可生可死”的境界就比较难,要达到孔子“从心所欲”的境界就更难了。退而求其次,也可追求“归零”的境界。何谓“归零”?也就是清空过去,从零开始未来。打个比方,用算盘或计算器计数,算完一道题,最好回复到零的状态,再算第二题。如果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算,肯定算出一笔糊涂账。如果这道题的数字很多,算了一部分,也最好归零,再算另一部分,免得中间一数出错,前功尽弃。又比如,在纸上写字,写满一页,自然要翻到第二页,从“空”处接着写。如果仍然在本页写后面的内容,最后写到连自己都不认得写的是什么。 

在工作、生活中,任何事结束,无论成败,都不妨让它“归零”,以全新的姿态开始另一件事。如果一件事延续的时间很长,也可以分阶段归零。 

如何“归零”呢?打个比方,夫妻俩吵了一架,互相说了不少难听的话。吵完了,妻子气得哭哭啼啼,跑回了娘家,吵架这件事也宣告结束,前面说过的话都等于零,做丈夫的第二件事是如何让妻子破涕为笑,把她哄回家,重新做自己的好老婆。如果丈夫一个人躺在床上琢磨妻子刚才说的话,并且越想越生气,这等于在算过数的算盘上算数,在写过字的纸上写字,能算出正确答案吗?能写出好文章吗? 

又比如,工作不顺利,老板提拔多人,不曾多看自己一眼。那么,前面的工作就算结束,以前的表现都等于零,当员工的第二件事是思考哪些行为可能受到老板欣赏,这些行为跟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就按老板欣赏的方式做事;如果有冲突,就得准备另谋高就。 

人生原本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上了山肯定要下山,到了甲地肯定要去乙地,做了这件事肯定要做那件事,让过去的有归于现在的零,不背任何包袱,轻轻松松地走向未来,不是很好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