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红:爱是烦恼,还是要爱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一般众生因为有妄想,所以有我,因为有我,所以有你,有他,然后就我爱你,你爱我,爱来爱去。以前我到大学授课,同学们逼得我讲恋爱哲学,我说我不懂,后来被逼着没有办法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一般众生因为有妄想,所以有我,因为有我,所以有你,有他,然后就我爱你,你爱我,爱来爱去。以前我到大学授课,同学们逼得我讲恋爱哲学,我说我不懂,后来被逼着没有办法,我说:爱是自私的,因为我爱你才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你说这是不是自私?爱是绝对自私的,爱是占有的,爱是痛苦的根源,爱是烦恼的根本。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译文】应该知道,爱是轮回的根本。因为各种欲望催发了爱意,所以能让众生在生死中循环。欲望因爱而生,生命因欲望而有,众生爱惜生命,还是以欲望为根本。爱自己的欲望是原因,爱自己的生命是结果。有了爱欲之心,便产生违我心意的逆境和合我心意的顺境,对不喜欢的产生背离心,对喜欢的产生亲近心,并产生厌憎、嫉妒等种种不良情感,由此造下各种罪业,最终沦落为地狱饿鬼。知道了爱欲的可怕,而心生厌离,舍弃恶念,专修善行,就能到达天人境界而跳出轮回之苦。 

大师释疑 

轮回:意为循环,又叫“六道轮回”。意为众生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道中循环,流转不停。 

业:分“功业”和“罪业”,即众生的言行造成的功过。 

天人:指不在六道中循环的人。南大师说:“天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二十八天。” 

学佛一得:欲念难消,顺其自然。 

有一首歌,唱得很幽默:“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老虎会吃人,你见了千万要躲开……” 

这首歌取材于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位老和尚,想找一个合适的人继承衣钵。可惜世上的人都被欲望污染得太坏了,他找来找去,找不到干净人。最后他到孤儿院去领养了个幼儿,带上山去当小和尚,什么都不教给他,让他自然成长。小和尚成年后,什么都不懂。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去了,刚好他的一位道友上山来探望,看到小和尚连一般待人接物的礼貌也不懂,于是教他如何问讯、行礼等等。老和尚回来后,看见小和尚居然知道这些俗礼,气得不行了:“唉!花了十几年的心血,一不小心,白纸般纯净的一个孩子,被那家伙教坏了!”

老和尚心想,既然他已经学了世礼,不如带他下山见见世面。下山之前,特别提醒小和尚,要小心一种叫老虎的动物,模样儿跟你我差不多,头发长长的,在头上做个髻,看到这种东西,要赶紧躲开,否则会吃人的。然后师徒俩下山去了,在城市里逛了一圈。回到山上,老和尚问:“山下什么东西最可爱?”

小和尚说:“老虎最可爱。” 

这个老和尚千防万防,怕小和尚受到老虎“伤害”,谁知就像那首歌唱的,“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 

欲望是如何产生的,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搞清的问题。但正如佛祖所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欲望会催发爱意。因为有爱,就有追求,爱美人就追求美人,爱财富就追求财富,爱权势就追求权势,爱名声就追求名声,爱生命就追求长生。因为有追求,就有竞争,情场竞争,商场竞争,官场竞争,名场竞争。因为有竞争,就有成败,胜者得意洋洋,负者垂头丧气。然后就会产生厌憎、痛恨、嫉妒、抱怨等多种情感,人也变得像地狱的饿鬼一样,要多苦就有多苦。而且总是一种苦未尽,另一种苦又接踵而来。 

据南怀瑾大师说,“在佛法中,一般将痛苦归纳为八苦,细分还有二十种苦、十八种苦、十二种苦等等。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 

什么是“生苦”?活着就是苦。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小时要读书,大了要工作,各种义务责任像担子一样压在肩上,难得清闲。 

什么是“老苦”?年纪大了,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心里的负担一点没少。且不说身上的毛病一天天增多,眼看自己就像一只被扔在垃圾堆里的破鞋一样,一天天风化陈腐,这种心情就难以消受。 

什么是“病苦”?病痛的滋味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 

什么是“死苦”?这种苦只有死人知道,活人只知道怕死的苦。 

什么是“求不得苦”?想要的东西总是比能追求到的东西多,或者说,能追求到的东西总是比想要的东西少,心里难免常泛苦味。 

什么是“爱别离苦”?亲人、朋友两地异处,乃至阴阳相隔,就要倍尝思念之苦。

什么是“怨憎会苦”,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谈了几年恋爱,原想亲亲爱爱、甜甜蜜蜜过一生,结果却发现“不打骂不成夫妻”。在公司里,总会遇到几个跟自己对不上眼的人,你讨厌我,我看不惯你。在商场、官场,学界、文艺界,总会遇到几个竞争对手,让自己寝食难安。这还不苦吗?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因为有五阴,所以人们难免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这种痛苦往往是凭空产生的。打个比方,看见自己脸色泛黄,就以为患了肝病,紧张得不行。实际上什么病也没有。看见老公七点钟还没回家,就怀疑他出了车祸,吓得坐立不安。实际上他安全得很。看见妻子跟某个男人说了三句话,就怀疑她有秘密。实际上那是个推销员,向她推销产品,而不是想送给她某个礼品。

以上八苦,每人都会沾上几样,归根结底,大家都是苦命人,苦多苦少而已。 

如何去苦求乐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恐怕不能解决问题,根本之法在于挖断欲望之根。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欲望与生俱来,浸染到整个生命之中,以现有技术手段,根本无法使之剥离。那么只能用心理的方法来减轻或消除欲望造成的痛苦。佛法就是一种很高明的心理训练的方法。 

佛法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依顺自然,正视问题,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人有痛苦,这是客观事实,佛法不是指导人们如何回避痛苦,反而让人走进痛苦中。比如它的各项戒律,如不吃荤腥,“过午不食”之类,直接会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在痛苦中,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痛苦的虚幻。打个比方,失恋了,心里痛不欲生;失业了,心里没着没落,总而言之,种种不顺的心,盘桓在心里,越想越苦恼。如果饿了三天,肚子里面像鬼爪子在揪扯一样,这时候,什么失恋呀,失业呀,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一门心思只想如何得到食物。平时抱怨食物不好吃的毛病也没有,路上捡到半个被人咬过的馒头,也能一口吞下去。后业填饱肚子后,对以前的痛苦也会产生新的感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