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提到烦恼时,常用“断”和“转”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对待事情都说要处理处理,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这里就借用“处理”这个词,一㎡语双关,一个是说你要怎么样解决烦恼,第二个意思是你把烦恼当成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我看我们大家就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总是抱着不放,觉得烦恼很好,所以烦恼很多。你们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把烦恼当成宝贝,你就慢慢地去处理,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宝贝分给别人,不要一个人独享;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会看到烦恼不过是个处理品,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会认识到不应该保留这个处理品,应该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发掘出来。 我说把烦恼当成宝贝,舍不得扔掉,大家不要觉得好笑,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并没有完全觉得烦恼就是处理品,也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烦恼当成了宝贝,舍不得扔掉。如果我们真是把烦恼当成了处理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烦恼障、所知障老早断掉了,老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之所以从无量劫以来轮回生死,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死死地抱着烦恼不放,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而是把烦恼当成了宝贝。大家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烦恼、看待烦恼,那么我们要转烦恼成菩提会容易一点。 我们往往是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一般人说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没什么法律责任;但从佛教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烦恼,也是生死的根本,也是我们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 我今天讲处理烦恼的方法,重点针对我们人际关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烦恼,因为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不但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 我们一般的人,对待一件事总是在把眼睛盯着别人,看你会怎样对待我,公平还是不公平,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往往很少来要求自己,很少思考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八风面前不为所动。一般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出家人修了十年八年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刚才开宗明义讲的,把烦恼当成了宝贝,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 烦恼就是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风把所有的烦恼都包括在内。这八风都是一对一对的,一般人都把利看成是好的,把乐看成是好的,把称誉看成是好的。你要那个好的,别人也同样盯着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觉得表扬不公,觉得赞誉不公,我吃亏了。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我们这里有很多年青的师父,十五六岁的、十七八岁的、二十多岁的,应该说涉世未深,心地比较清静,但是在八风面前,照样透不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跟我的面子密切相关。“我”,因为有“我”在,烦恼的根本在这个地方。他不会把“我”当成处理品,把我当成处理品了,那就把我破掉了,如果把我处理掉了,就能证圣果了。可是我们放不下这一点。我们一个人不管是为僧还是为俗,已经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人,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都是生活在人群当中、人际关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考虑的是我。所以今天讲处理烦恼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 怎样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眼睛盯着别人,就像我一样,早上一上殿眼睛盯着别人,看今天来了多少人,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是盯着别人,今天怎么只坐了四排?我眼睛盯着别人,如果是在这些问题上面表现出来,对大家可能有一点好处,可以督促大家好好地学、好好地修。如果我们底下的人也这么看一下,今天只有四排了,这么多人没来,我上当了,这就错了。肯定会有这样想的,因为都是人,都有我,都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更没有把我当成处理品,所以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如果没人这样想,那就奇怪了,那就不真实了。 所以要学会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在利益面前、名誉面前,在一切好事坏事、吃苦享乐等等面前,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己,吃亏上当的事我自己去做,有好事让给别人,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慢慢地在淡化我执,慢慢地在处理我。这样做开始时是很勉强地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我把这种行为叫做优化素质,或者是叫优化自身素质。怎样对待我执,是一个素质问题。我们现在整个国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学佛的人也要不断地来优化素质。优化素质实际上就是提高觉悟,增长智慧,就是在八风面前慢慢地做到如如不动。在八风面前如如不动了,我们的素质就真正达到了优化的标准。 要求自己,不容易。往往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总是从自我出发,怕自己吃了亏,怕自己上了当,怕自己丢了面子。有时候即使占了便宜,也感觉这个便宜还占得不够,会有种种的理由多吃多占,不多吃多占,就好像吃亏上当了。这样的人,我在下放劳动的时候,见得特别多。比如说,现在北方收麦子,麦秸都扔掉了,我在南方下放劳动时,麦秸要分给大家烧火煮饭,分麦桔时还得用秤来称,秤高一点低一点,那些妇女吵得不得了。四十多岁的人如果出生在农村,都经历过这样的事。那固然是一种经济困难的表现,也说明人在利益面前真是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那种比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一个人被逼得好像非得那么小气不可,你大气了,你就会饿肚子。当然这是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的一种计较方法,现在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计较的方法又不同了,但是作为烦恼,病根子还是一样,还是那个我执作怪,还是我们自身素质没有真正的达到优化的水平,还是一种缺乏智慧的表现。那么,对待人际关系时,我觉得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困扰,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要优化自身。 第二条,要学会谅解他人。谅解他人,往往跟要求自己一样很难做到。我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找对方的不是之处,总觉得对方跟我过不去,总觉得任何人都在与我为敌,有很多事情本来是无意的,但是就有那种小心眼的人总要对号入座,自找烦恼。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天下本来是风平浪静的,我们偏偏要去找些事,自找烦恼,那就是由于不能谅解他人。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一种相互的关爱给予谅解,这样的人就会有一种和睦的人际关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