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第五集)

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五集) 2007/4/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5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大家

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五集)  2007/4/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5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大家请看永离恶口这一段: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这一段世尊告诉我们,永离恶口这个恶业所得的果报。十善业道这是我们每个人本性的性德,每个人都具足的,每个善业所得的这些殊胜的果报,也是性德的自然现前而已。当我们能够回归到本性的本善,就是指十善业道,就自然会得到这种性德的果报。这里面是完全自然,不必有攀缘、有所求之心,它是本有的。之所以这些果报不能够现前,那是因为我们有这些恶业习气,把性德的这些殊胜果报给障住了,只要去除了这些恶业,果报就自然现前。

  这一条是讲的永离恶口。所谓『恶口』就是说话很粗鲁,言词很难听,很伤害人。比如说用很粗俗的口气跟人讲话,或者是用命令的口吻来叫人做事情,这些都是属於恶口。要知道众生都是平等,我们要把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当作佛菩萨看待,要以礼敬的态度、要以尊重的口吻、要用爱心来跟他们讲话。如果是我们居高临下的用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对人讲话,人家可能是慑於你的威势,他表面上服从,心里面不服。《弟子规》上讲,「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他才能够「方无言」,他才能心服口服。所以用不尊重的口气对人讲话都属於恶口,更何况是用粗言烂语,用瞋恨心来骂人,那个果报就更重。

  所以,能够永离这些恶业的话,就会得这个经上讲有『八种净业』,这「八种净业」都是性德自然流露的福报。第一是『言不乖度』,度就是分寸,就是发言、讲话都很有分寸,绝对不会过分。讲话不过分,言词也不会不及,这叫「不乖度」。因为如果说话过度了,譬如说赞美人家过分了,这显得阿谀奉承,好像是讨好人、巴结人;如果言词不及,该说的没有说,就显得没有礼貌,就觉得很傲慢,给人有瞧不起人的感觉,这些都属於乖度。为什么讲话会不合分寸,也就是不能够合情合理,不能够如理如法?这是因为过去造作恶口,感来这一生的这种果报。所以讲话要非常谨慎,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很好的讲话习惯。你看孔子,把言语教学放在德行教学的次位,德行之后跟著是教言语,可见得言语是非常重要,它是你德行的具体表现。

  第二个净业是『言皆利益』,这是讲所说的话都是利益大众、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无益之言在佛法里称为叫戏论,就是根本不必要说的,无聊的话,毫无利益的。佛菩萨讲话真是「言皆利益」,所讲的话一定是启发众生觉悟,那些没有益处的话是绝对不开口,杜绝一切戏论。所以,儒家学者他们都希求,讲话,不讲话则已,一讲话可以定国安邦,可以言为世则,这都是修不恶口的善业得来的果报。

  第三个净业是『言必契理』,这里理是指真理,讲话决定是符合真理的。什么是真理?与性德相应的才是真理,不与性德相应的,就不是真理。所以,真正他修不恶口、善业的,他讲的话处处都能与性德相应。用世间的伦理道德讲,他符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理;用佛法的角度看,他真是处处讲话都导归自性,让人觉悟,让人能够明心见性。你看世尊讲话,真的一辈子讲经说法,没有一句是废话的。我们常常跟在老法师身边的人,仔细观察老法师,他也是没有一句废话,哪怕是在日常聊天谈笑当中所讲的话,都是启发人觉悟的,真是「言必契理」。我们学讲经的同学,这一条是非常希望得到,讲的话假如不契理,那就等於魔说,所以讲话一定要契理。怎么样契理?我们要修不恶口,这是不恶口所得到的殊胜果报。处处念念都希望帮众生觉悟,这样子的话,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言必契理的习惯。

  第四种净业讲的是『言词美妙』,这里讲是说话的音声好听,让人听到之后很陶醉,很有摄受力。当然,音声的好听固然是属於言词美妙,更美妙的是讲的话让人家觉悟,他听了之后他有悟处,这才是真正的言词美妙。古人所说的「金玉良言」,讲的话让人久久回味,可能这句话让他终生受益。像我们师父上人过去拜见章嘉大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四大活佛之一,一位高僧大德。章嘉大师老人家没有废话,师父跟他在一起他也就是讲那么几句话,让他「看得破,放得下」。你看这六个字,让我们师父听了之后一辈子记住,到现在还在落实看得破、放得下。确实整个佛法的修学就是这六个字,看破一点,就是觉悟了一点,那就放下一点,放下之后又帮助我们又更加觉悟,帮助看破。所以这真正大德,生生世世不恶口,言词美妙,所说的与自性相应。

  第五个净业是『言可承领』,承是指能承受,领是领受,「承领」就是可以让众生接受。这句话是讲契机,前面讲的契理,现在这句话是讲契机,让众生听了之后他真正得到利益,他真能接受你的教诲,他能够依教奉行。第六个不恶口的净业是『言则信用』,这是讲你说话令人相信,你讲话有信用。为什么?因为你口业清净,久而久之别人发觉你这个人言出必行,所以他认为你是诚实的人,他能够信得过你。你讲的话、你做的事都符合道义,都是合情合理,如理如法,所以就有信用。

  第七个不恶口的净业是『言无可讥』,讥就是遭人讥嫌,遭人家的评论。你讲的话,因为你从来不恶口,你不得罪人,你所讲的话都是利益众生的事情,所以大家不会批评你,不会讥笑你,你讲的话是正确的,无懈可击。这条也是非常难做得到。古人讲,人一生要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是指要有所建树,立德是指你能够建立德行的楷模,立言就是真能够留下利益众生、利益后代的教诲。立这个教诲而能够无懈可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讲话真的要很谨慎。平常我们学习圣贤之道,要懂得厚积薄发,学无止境,不能够觉得我现在学得都不错,讲课也讲的大家听了很欢喜,法缘也很殊胜。这都是得少为足,自己生起了傲慢之心,这样的话很难这一辈子做到「言无可讥」。真正要学习印光大师那样,你看印光大师,近代的祖师里面,真的没有人说他不好,大家谈起印光大师都竖大姆指,这真是大德,他真正做到言无可讥。为什么?老人家三十年在藏经楼里面闭关,阅读《大藏经》,深入经藏,真是厚积薄发。所以他讲的话决定是契理契机,无懈可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